王立霞 作品数:11 被引量:145 H指数:6 供职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夜间补充UV-C和蓝光对黄瓜病害防控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为探究夜间补光对黄瓜病害防控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黄瓜品种津优3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UV-C(253.7 nm)、蓝光(460 nm)、蓝光/UV-C(复合光)及不补光(CK) 4个处理,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黄瓜病害防控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蓝光/UV-C和蓝光,达到96.01%;不同光质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均不明显;UV-C处理下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而蓝光和蓝光/UV-C处理对上述指标无显著作用;各处理对黄瓜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温室黄瓜病害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云飞 张现征 王立霞 刘中良 彭庆堂 刘世琦关键词:黄瓜 UV-C 白粉病 霜霉病 不同嫁接方式及不同中间砧嫁接对黄瓜果实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9年 以‘津优35号’黄瓜(Cucumis sativus)为接穗,‘伊丽莎白’、‘东方脆甜’、‘景甜F1’甜瓜(C.melo)为中间砧,‘威盛一号’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为根砧,采用中间砧嫁接方法,设黄瓜自根苗、常规嫁接苗、黄瓜/‘伊丽莎白’/南瓜、黄瓜/‘东方脆甜’/南瓜和黄瓜/‘景甜F1’/南瓜的中砧嫁接苗等5个处理,以黄瓜自根苗为对照,探究不同嫁接方式及不同品种的甜瓜中间砧嫁接对黄瓜果实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显著改变黄瓜果实外观指标,与常规嫁接相比,中间砧嫁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瓜果实的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干物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降低了可滴定酸、鞣质、硝酸盐含量。中间砧嫁接处理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常规嫁接和自根苗。‘东方脆甜’中间砧嫁接黄瓜的综合品质及产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中间砧嫁接处理。因此较好的嫁接方式为中间砧嫁接,且较好的中间砧品种为‘东方脆甜’。 王立霞 董玉惠 孙秀东 刘世琦关键词:黄瓜 中间砧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光质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3 2019年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种子发芽后30d移入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红/蓝光组合(1:1、3:1、5:1、7:1)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在番茄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蛋白组数据。结果表明,在转色期和成熟期,对番茄风味有积极作用的己醛、反式–2–己烯醛、β–紫罗兰酮、牻牛儿丙酮、6–甲基–5–庚烯–2–酮、2–苯乙醇、愈伤木酚的含量在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中最高,而对风味有消极作用的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低,并且在成熟期为0。进一步分析了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的差异蛋白,在成熟过程中番茄果实共鉴定到12个与挥发性物质产生有关的差异蛋白,其中8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通过对12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发现,只有转色期的苯丙酮酸互变异构酶(MIF)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不一致,其他11个蛋白在两个水平表达均一致。 董飞 王传增 孙秀东 张庆 董玉惠 王立霞 刘世琦关键词:番茄 蛋白组学 光质 挥发性物质 几个功能型苹果优株果实风味品质评价及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研究 新疆野苹果及其红肉类型[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Dieck) Langenf]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种,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进一步挖掘利用的潜力很大。但由于农田开垦等原因,新疆野苹果... 王立霞关键词:新疆野苹果 果实风味 文献传递 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物理性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2015年 以山东省东营市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自然生草4a、6a和9a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cv.Nakai]梨园耕作层土壤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探讨了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物理性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能明显提高耕作层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可溶性含盐量),而对土壤含水量没有影响;自然生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C、N,通过PCR-DGGE及测序技术发现细菌主要增加的是未培养菌类;与清耕对照相比,多年自然生草梨园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活跃微生物量、微生物磷酯脂肪酸总量提高效果明显,但对微生物磷酯脂肪酸种类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同时,自然生草提高了碳源利用能力,其中以生草4a最大,随着生草年限增加,6类碳源利用更加均衡。综上所述,自然生草优化了黄河三角洲梨园耕作层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了微生物量C、N,其中细菌主要增加的是未培养菌类;同时,持续多年自然生草,有利于参试梨园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活跃微生物量及磷酯脂肪酸总量的提高,并对微生物均衡利用6类碳源作用明显。 王艳廷 冀晓昊 张艳敏 吴玉森 安萌萌 张芮 王立霞 张晶 刘文 李敏 李文燕 陈学森关键词:自然生草 梨园 土壤物理性状 适于大蒜田苗期施用的除草剂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明确大蒜田苗期除草剂茎叶处理对植株安全性及杂草的防除效果,筛选出适宜除草剂种类及最佳施用剂量。[方法]在大蒜出苗期,杂草4~5叶期采用茎叶施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0%精喹禾灵EC、15%精吡氟禾草灵EC、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12.5%烯禾啶EC、30%辛酰溴苯腈EC、48%灭草松AS 6种除草剂对青蒜苗安全,对田间优势杂草马唐和打碗花株防效均超过80%,鲜重防效达70%以上。大蒜田苗期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杂草可选用10%精喹禾灵EC为525 m L/hm2、15%精吡氟禾草灵EC为750 m L/hm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为450 m L/hm2、12.5%烯禾啶EC为1350 m L/hm2、30%辛酰溴苯腈EC为1200 m L/hm2、48%灭草松AS为1500 m L/hm2。[结论]在大蒜苗期针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选用10%精喹禾灵EC、15%精吡氟禾草灵EC、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12.5%烯禾啶EC,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选用30%辛酰溴苯腈EC、48%灭草松AS。 王丹 刘世琦 刘静 刘静 张云飞 张云飞 王立霞关键词:大蒜 苗期 除草剂 防效 几个功能型苹果优株果实风味品质的评价 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4个功能型苹果优株及对照品种‘金冠’果实风味品质,旨在为功能型苹果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创建及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利用保存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ב红富士’F1代群体中选出的‘红脆1号’等4个功能型苹果优株为试材,以栽培种‘金冠’为对照,对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糖酸组分、挥发性成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4个优株果实中共检测到8类挥发性化合物,‘金冠’果实中共检测到7类,萜类未在‘金冠’果实中检测到;5个参试材料的香气成分种类数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红脆酸5号’总种类数和含量最高,‘红脆1号’最低;5个参试材料的特征香气成分的种类数有差异,4个优株总特征香气成分含量均高于对照‘金冠’;在5个参试材料检测到的3种糖和6种有机酸组分中,均以果糖含量和甜味值及苹果酸含量和酸味值最高,但4个优株果实中蔗糖的甜味值大于葡萄糖,而‘金冠’果实中葡萄糖甜味值大于蔗糖;5个参试材料的糖酸比和味感评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脆酸5号’和‘红脆1号’糖酸比偏低分别为11.33和11.59,味感偏酸。【结论】5个参试材料的糖酸组分一致,但香气成分种类数及其含量、特征香气成分含量、糖酸含量、糖酸比及味感评价等风味品质构成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利用4个功能型苹果优株作为亲本与鲜食品质优良的‘红富士’等苹果品种进行回交改良,以选育鲜食品质优良的功能型苹果新品种(系),实现对新疆野苹果资源利用保存的目的。 王立霞 冀晓昊 安萌萌 张宗营 王艳廷 王传增 吴玉森 吴树敬 陈学森关键词:风味品质 一种大蒜试管苗的诱导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蒜试管苗的诱导方法,包括培养基制备、气生鳞茎处理、接种等步骤,首先将气生鳞茎采用GA<Sub>3</Sub>溶液浸泡,打破大蒜气生鳞茎的休眠,提高诱导率,缩短发育时间,然后将打破休眠后的气生鳞茎接种到制备... 董玉惠 刘世琦 孙秀东 王立霞 苑磊文献传递 新疆红肉苹果杂种一代的遗传变异及功能型苹果优株评价 被引量:50 2014年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与苹果品种杂种F1群体童期、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并进行功能型苹果优株评价,旨在为功能型苹果育种技术体系的创建及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利用保存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与‘寒富’等苹果品种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一代868株实生苗及从中选育出的4个优株为试材,以国外引进的红肉苹果‘德红脆’及苹果栽培品种‘金冠’为对照,检测童期、果实单果重、硬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皮与果肉总酚、抗氧化能力以及类黄酮含量与组分,讨论功能型苹果育种技术。【结果】新疆红肉苹果为亲本的5个杂交组合在定植第3年的开花株率均在15%以上,童期仅2.33—4.33年,而对照‘金帅’ב寒富’苹果杂交组合在定植第4年的开花株率仅为8.0%,童期3.33—5.33年;果肉花青苷含量等各性状均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果皮与果肉总酚及花色苷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在85%以上,遗传能力较强;新疆红肉苹果的5个杂交组合均出现了红-绵肉及红-脆肉等株系的分离现象,其中红肉和脆肉株系分离比率分别为26.2%—37.5%和23.9%—27.5%;红肉面积较大的红脆1号和10号总酚与花青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类黄酮含量和种类数极显著地高于果肉略带红色的红脆8号和白脆1号及其对照‘德红脆’和‘金冠’。【结论】新疆红肉苹果与苹果品种杂种F1结果年龄早,果皮与果肉总酚含量等功能成分遗传能力强,从杂种F1代群体中能够选育出抗氧化能力强、类黄酮含量含量高的功能型红肉脆肉优良株系。 陈学森 张晶 刘大亮 冀晓昊 张宗营 张芮 毛志泉 张艳敏 王立霞 李敏关键词:类黄酮 光质对番茄果实中糖含量和代谢相关酶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18年 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品种‘Micro-Tom’为试材,待种子发芽后30 d移入光质实验室,在不同红蓝光处理的番茄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分别取样,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红/蓝(3:1)照射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且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通过对番茄果实中糖含量、糖代谢相关酶和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知,果糖-1,6-二磷酸酶(FBP)、丙酮酸激酶1 (PK1)、丙酮酸激酶2 (PK2)基因表达对葡萄糖、果糖含量的增加起到关键性作用;中性转化酶(NI)活性和FBP、PK2、NI基因表达对蔗糖、淀粉含量的增加起到决定性作用。 董飞 王传增 任煜倩 张现征 王立霞 刘世琦关键词:番茄 糖代谢 糖代谢相关酶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