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紫晨

作品数:18 被引量:169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代谢
  • 6篇老年
  • 5篇代谢综合
  • 5篇代谢综合征
  • 5篇综合征
  • 5篇疾病
  • 4篇代谢疾病
  • 4篇卒中
  • 4篇房颤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血管
  • 3篇血压
  • 3篇预后
  • 3篇脑卒中
  • 3篇高血压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脑
  • 2篇心脑血管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王紫晨
  • 9篇魏占云
  • 6篇李耘
  • 5篇马丽娜
  • 4篇冯明
  • 4篇杨伟
  • 4篇华琦
  • 4篇张仲迎
  • 3篇方向华
  • 3篇谭静
  • 3篇韩蕊
  • 2篇吴晓光
  • 2篇关绍晨
  • 2篇张丽
  • 2篇曹若瑾
  • 2篇何婧瑜
  • 2篇汤哲
  • 2篇刘宏军
  • 2篇钱玉英
  • 1篇鲁梅花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HA2DS2-VASc评分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8月住院的206例老年NVAF合并ICS患者,应用CHA2DS2-VASc进行评分,分为低危组(24例,0分)、中危组(78例,1分)和高危组(104例,2-9分)。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预后,根据mRS得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9例,0-2分)和预后不佳组(117例,3-6分)。分析患者3个月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中危和高危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血管疾病史比例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或〈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佳组年龄[(72.81±7.68)岁比(81.56±8.03)岁]、高血压(58.4%比71.8%)、卒中史比例(9.0%比29.9%)、NIHSS评分[(2.97±1.42)分比(7.67±3.92)分]和CHA2DS2-VASc评分[(1.70±1.63)分比(4.03±2.53)分]显著升高,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危:OR=1.78,95%CI:1.27-2.56,P=0.001)、CHA2DS2-VASc评分(高危:OR=3.24,95%CI:1.32-6.98,P=0.001)和年龄(高危:OR=1.23,95%CI:1.07-1.54,P=0.01)是老年NVAF合并ICS患者3个月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HA2DS2-VASc评分与NVAF合并ICS早期病情改善有关,年龄、NIHSS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是短期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
王紫晨李耘魏占云杨伟马丽娜韩蕊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预后
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预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预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意义。方法 调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老年医学科216例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CHADS2评分(0~6分)及CHA2DS2-VASc评分(0~9分)进行卒中风险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和高危组(2~9分),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佳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CHADS2评分及CHA2DS2一VASc评分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206例(95.3%)患者,其中CHADS2评分0、1、2~6分组各31、83、92例,CHA2DS2-VASc评分0、1、2~9分组各24、78、104例,预后良好89例(43.2%),预后不佳117例(56.8%)。预后良好与预后不佳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史、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3,95%CI:1.07~1.54,P=0.01)、CHADS2评分(OR:1.36,95%CI:1.17~2.36,P=0.00)和CHA2DS2-VASc评分(OR:3.24,95%CI:1.32~6.98.P=0.00)为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年龄、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是老年N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老年NVAF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病情改善的预测作用,CHA2DS2-VASc评分优于CHADS2评分。
王紫晨华琦李耘钱玉英魏占云杨伟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卒中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中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疗效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时应用高剂量国产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接受直接PCI并替罗非班治疗的64例,年龄65~75岁的老年ASTEMI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被分为高剂量组(34例,术中给予负荷剂量20μg/kg,继之0.225μg·kg-1·min-1静脉维持)和常规剂量组(30例),评价两组出血风险差异及治疗的安全性;随访24~40个月,观察患者心功能、再住院次数、生存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均无中、重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随访期高剂量组年再住院数明显少于常规剂量组[(0.9277±0.8005)次/年比(1.6189±1.4208)次/年,P=0.019];术后18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59.12±4.977)%比(55.53±6.208)%,P=0.011]。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时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可安全、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降低年再住院次数。
王紫晨
关键词:心肌梗死替罗非班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进展被引量:13
2011年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以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等多种主要疾病或危险因素在个体聚集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MS患病率日趋上升,已成为一种新的慢性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1DF)2005年估计,全球约1/4的人口罹患MS,而初步统计我国MS的患病率已达16%~30%。
王紫晨方向华冯明
关键词:代谢疾病葡萄糖代谢障碍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研究显示,COPD稳定期患者接受有效的肺康复治疗,可以显著增强其运动功能,减轻其呼吸困难程度,提高其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肺康复治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韩蕊杨伟张丽刘川王紫晨
关键词: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1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收集资料,以24 h、日间、夜间3个时间段的收缩压变异系数(SBP_CV)及舒张压变异系数(DBP_CV)作为衡量BPV的指标,比较不同特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P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BPV的影响因素。结果高龄老人(年龄≥80岁)的24 h及日间SBP_CV、DBP_CV均高于年轻老人(年龄<80岁),而夜间SBP_CV、DBP_CV均低于年轻老人,仅夜间DBP_CV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24 h及日间SBP_CV、DBP_CV均低于于女性,夜间SBP_CV、DBP_CV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日间及夜间SBP_CV、DBP_CV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仅夜间DBP_CV在冠心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CCB类降压药物的患者BPV最低,使用ARB/ACEI类药物的患者BPV最高,但上述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病史与NDBP_CV显著相关(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病史均与NDBP_CV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BPV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大,合并冠心病的患者BPV有增大趋势。
曲歌乐张仲迎魏占云王紫晨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老年高血压影响因素
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北京常模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制定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MES)的北京常模,利于后期该量表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7年3月20日至2021年1月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记忆门诊就诊的患者以及社区招募的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调研员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严格质量控制,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07人,其中认知正常239人,主观认知下降(SCD)293人,轻度认知障碍(MCI)75人。MES得分和年龄呈负相关(r=-0.19,P<0.001),和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29,P<0.001)。北京地区该量表的最佳截断值为86分,该截断值区分M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认知正常比MCI)和0.826(SCD比MCI),而当加入人口学因素后,AUC出现了轻度增大(0.847增至0.850及0.826增至0.8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认知正常比MCI=0.49,ZSCD比MCI=1.21,均P>0.05)。ME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相比,对MCI的诊断效力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单量表=1.03,Z加入人口学因素后=1.13,均P>0.05)。结论MES对于MCI的识别有较好的区分效力。北京地区MES最佳截断值为86分,不同于既往研究。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去验证该常模。
郝立晓贾建国曹若瑾魏占云王紫晨张仲迎韩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患者危险因素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测定的意义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患者危险因素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和心脏科住院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28例,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分成房颤组(42例)和非房颤组(286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彩色超声等结果,比较2组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房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合并高血压、人院时心率、RDW、hs-CRP、NT-proBNP、LAD、LVEF和Killp≥3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使用β受体阻滞剂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χ^2=2.096、4.728、3.165、4.792、3.182、2.026、3.562、4.082、2.804、3.092、14.817、15.241、13.469,P=0.037、0.020、0.038、0.024、0.002、0.028、0.001、0.001、0.012、0.008、0.001、0.001、0.001)。(2)以是否发生房颤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心率、RDW、hs-CRP、NT-proBNP、Killip≥3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LAD、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8、2.561、3.841、3.209、4.946、1.954、3.815、4.350、2.245,95%CI=1.245~3.907、1.641~9.720、1.186~13.228、1.209~11.958、0.947~20.109、1.665~3.842、1.167~11.498、1.016~17817、1.736~3.248)。(3)Spesarma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hs-CRP、NT-proBNP呈正相关(r=0.31、0.28,P=0.001、0.001),RDW与LAD呈弱正相关(r=0.14,P=0.041)。结论 RDW是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和左心功能不全有关。
魏占云李耘王紫晨马丽娜
关键词:老年房颤红细胞分布宽度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高龄老年人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 BNP)在治疗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宣武医院综合科和心内科确诊为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住院的高龄老年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平均年龄(79.63±4.41)岁。随机分为rh BNP治疗组(41例)及硝酸甘油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BNP,先给予1.5μg/kg负荷量,继之以0.01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72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10-15μg/min静脉持续泵入72h。2组均总治疗7d。分别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h、72h、7d收缩压、舒张压、心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 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SDD)、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6min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ing test,6MWT),随访1个月内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以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d后rh BNP组收缩压、心率和NT-pro BN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rh BNP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均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rh BNP组患者6MWT大于对照组(P<0.05)。rh BNP组住院及出院后1个月内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 BNP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减少MACE。
王紫晨韩蕊曹若瑾谭静王艳玲Li Yun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心力衰竭老年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我院心脏科住院治疗老年CHF患者84例作为CHF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F组分为心功能Ⅱ级34例,Ⅲ级38例,Ⅳ级12例;纳入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Hcy、NT-proBNP,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CHF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抗心力衰竭治疗,先给予1.5μg/kg负荷量,继之以0.01μg·k-1·min-1静脉持续泵入72小时。在保证血压的情况下,维持治疗7天,比较治疗前后CHF组患者Hcy、NT-proBNP,LVEDD及LVEF。结果1CHF组Hcy、NTproBN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心功能Ⅳ级组Hcy、NT-proBNP水平最高,与心功能Ⅱ、Ⅲ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组Hcy、NT-proBNP水平比心功能Ⅱ级组增高(P<0.05);3CHF症状改善后血清Hcy、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LVEDD、LVEF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4CHF组血清Hcy水平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0.586,r=0.284,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92,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Hcy水平随着CHF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与NT-proBNP、LVEDD及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反映CHF严重程度。
王紫晨魏占云何婧瑜谭静华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