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家蚕
  • 5篇微粒子
  • 4篇微粒子病
  • 3篇家蚕微粒子
  • 3篇家蚕微粒子病
  • 3篇蚕品种
  • 2篇浓核病
  • 2篇氟化物
  • 1篇毒力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诊断方...
  • 1篇血清诊断
  • 1篇中肠
  • 1篇中肠组织
  • 1篇浓核病毒
  • 1篇胚种传染
  • 1篇侵染
  • 1篇侵染性
  • 1篇秋丰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1篇王红林
  • 6篇黄可威
  • 4篇钱元骏
  • 4篇钟建武
  • 3篇胡雪芳
  • 3篇郭锡杰
  • 2篇沈中元
  • 2篇徐莉
  • 1篇庄敏
  • 1篇张耀洲
  • 1篇张志芳
  • 1篇陈秀
  • 1篇黄君霆
  • 1篇章佩祯

传媒

  • 5篇蚕业科学
  • 3篇江苏蚕业
  • 2篇中国蚕业
  • 1篇蚕桑通报

年份

  • 2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对氟化物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对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对氟化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2、3、4、5龄期蚕儿均以起蚕第1天对氟化物最为敏感。随蚕儿发育时期的延长,对氟化物的抵抗性相应增强。连续吃氟化物污染叶的危害大于偶尔一天的危害。同样天数吃氟化物污染叶,以龄初期的危害大于后期的危害。
王红林胡雪芳郭锡杰钱元骏
关键词:家蚕发育时期氟化物敏感性
抗氟新蚕品种—秋丰×白玉简介被引量:7
1990年
近年来,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农村大气环境污染日益扩大和严重,为此,很多蚕区养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威胁。为了适应农村养蚕环境的新变化,我所又育成了一对夏秋用抗氟性较强的新蚕品种——秋丰×白玉。秋丰×白玉是一对中系为斑纹限性、日系为白蚕的单限性品种。我所自1983年起至1987年,在夏、中秋期连续5年对其进行鉴定(表1)。
章佩祯王红林张志芳
家蚕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介绍了家蚕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系列方法,包括双向免疫扩散法(DID),对流免疫电泳法(CIEP),酶联对流免疫电泳法(ELCIEP),酶标组化法(IEHC),可溶性酶——抗酶法(PAP法),点免疫结合测定法(DIBA),生物素——亲和素系统(ABS)及胶乳凝集试验法(PAT)等,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的纯化浓核病毒(DNY)量(即检测灵敏度)为1×10^(-1)-1×10^(-4)O.D,以DIBA法检测灵敏度最高,分别为LAT法,ELCIEP法,CIEP法的10倍,160倍、1000倍,检测蚕体内的DNV时,可以在经口接种DNY后8-40小时检出阴性反应,以ABS法检出阳性反应最早,而在同样接种病毒的条件下,要到感染后5-6天才表现出明显的外观症状,试验表明,检出阳性反应时间越早,检出阳性率愈高,则最终发病率高,因此这些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家蚕浓核病的有效手段。
钱元骏胡雪芳王裕兴郭锡杰张耀洲王红林
关键词:浓核病血清诊断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家蚕微粒子病主要是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简称N.b)的感染和寄生引起的,N.b孢子除能寄生家蚕外,还能寄生许多野外昆虫。近年来,在各地母蛾检查中,经常发现一些与N.b孢子形态大小不同的微孢子虫,给检种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为了弄清这些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及对养蚕生产的危害性,进行了各类微孢子虫的收集、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曾发现从蓝萤叶甲、桑尺蠖和丝棉木金星尺蠖等野外昆虫分离到的几种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致病性。
沈中元徐莉王红林黄可威
关键词:家蚕病原
家蚕浓核病毒(DNV)对不同蚕品种的侵染性研究被引量:15
1984年
家蚕浓核病毒对不同蚕品种的侵染性差别很大,通过对26个家蚕品种的感染性比较试验表明,部分品种完全不感染浓核病毒;又通过对易感品种(S)和抗病品种(R)的杂交一代R×S、S×R、R×R、S×S、进行感染性比较试验的结果证明:只有两亲皆为R其子代才是R,两亲中只要有一个S,其于代即为S。这说明,品种对DNV的抗性是隐性遗传,S×R的F_2其感病个体与抗病个体之比为3:1,S×R回交R者感病个体与抗病个体之比为1:1,回交S者与S、S×R正反交一样,均100%的感病。这就证明,家蚕品种对DNV的抗性是受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并存在若干修饰基因。
胡雪芳钱元骏王红林
关键词:蚕品种家蚕浓核病毒DNV侵染性中肠组织
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毒力调查被引量:4
1995年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检疫对象。近年来,原本在我国已得到控制的家蚕微粒子病,又有重新抬头的现象,威胁着蚕桑生产。因此,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文就病原在不同环境中的毒力变化进行了有关试验调查。
王红林钟建武徐礼环黄可威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
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发病时间调查被引量:8
1994年
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发病时间调查王红林,钟建武,黄可威(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胚种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之一。而探明胚种传染的发病时间和蚕粪排毒时间,对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微粒子病的蚕座内传染具有实际意义。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
王红林钟建武黄可威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传染
现行蚕品种对氟化物的抗性研究被引量:11
1991年
本文对现行一代交杂种及其原种进行了对氟化物的抗性研究。在供试的9个一代交杂种中丰-×54A、秋丰×白玉属强抗品种,其二~三龄的耐氟量为40~50ppm;7532×75新、浙农1×苏12属中抗品种,耐氟量为30~40ppm;中新1×日新1、苏3·秋3×苏4属弱抗品种,耐氟量为30ppm;钟秋×金铃、春蕾×镇珠、苏5×苏6属敏感品种,耐氟量在30ppm以下。在供试的14个原蚕品种中75新属强抗品种,其二~三龄的耐氟量为40~50ppm;7532、日新1、苏4、46属中抗品种,耐氟量为30~40ppm;57A、苏3·秋3、中新1属弱抗品种,耐氟量在30ppm以下;苏3、秋3、24、57B、苏5、苏6属敏感品种,耐氟量为20~25ppm。
王红林郭锡杰徐莉钱元骏
关键词:氟化物抗性污染家蚕
家蚕不同发育阶段对微粒子孢子的感染性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从蚁叠至5龄末期不同发育阶段,经口食下一定量的微粒子孢子,均可使蚕感染发病,发病率的高低与食下微粒子孢子数量呈正相关。同一龄期,起蚕比食桑24小时后的蚕对微粒子孢子的感染发病率高。蚕在1龄期食下大量的微粒子孢子,则全部在幼虫期发病死亡,无结茧个体;食下量较少可结茧化蛾,但蛾的微粒子孢子检出率可高达71.43~100%。4龄后期至5龄末期(5龄6足天)食下微粒子孢子虽在幼虫期内不发病死亡,能结茧,但在死蛹和蛾中微粒子孢子检出率均较高。
王红林钟建武黄可威
关键词:家蚕发育阶段微粒子孢子感染性
家蚕微粒子病蚕座内传染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家蚕微粒子病蚕座内传染的研究王红林,钟建武,黄可威(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微粒子病对蚕业生产威胁极大。研究微粒子病的传染发病规律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实用价值。作者就微粒子病蚕座内传染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王红林钟建武黄可威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