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莉萍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种群
  • 4篇地理种群
  • 4篇遗传分化
  • 4篇潜蝇
  • 3篇不同地理
  • 3篇不同地理种群
  • 2篇豆象
  • 2篇四纹豆象
  • 2篇种群动态
  • 2篇豌豆彩潜蝇
  • 2篇美洲斑潜蝇
  • 2篇基因序列
  • 2篇基因序列分析
  • 2篇斑潜蝇
  • 1篇单倍型
  • 1篇选择性
  • 1篇亚科
  • 1篇叶甲
  • 1篇叶甲科
  • 1篇叶甲亚科

机构

  • 8篇扬州大学
  • 2篇江苏出入境检...
  • 1篇凯里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王莉萍
  • 8篇杜予州
  • 3篇何娅婷
  • 3篇郑福山
  • 2篇陆自强
  • 2篇毛雅琴
  • 2篇顾杰
  • 2篇任礼超
  • 1篇朱光耀
  • 1篇陆亚娟
  • 1篇嵇怡
  • 1篇王志杰
  • 1篇许佳君
  • 1篇张愚
  • 1篇稽怡
  • 1篇顾忠盈
  • 1篇姚银花

传媒

  • 3篇昆虫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扬州地区豌豆彩潜蝇在蔬菜上的发生及防治
2006年
2004年对江苏扬州郊区露地蔬菜豌豆彩潜蝇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就氯氰菊酯乳油、5%抑太保乳油、10%吡虫啉粉剂等3种常用农药对豌豆彩潜蝇的防虫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豌豆彩潜蝇主要分布在菊科、十字花科、豆科和葫芦科等蔬菜上,以莴苣、生菜、萝卜、花椰菜、豌豆、蚕豆发生较严重。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于用药后7、11 d的防效分别在85%和80%以上,10%吡虫啉粉剂1 000倍液于用药后11 d的防效也在80%以上。
王莉萍杜予州何娅婷稽怡任礼超
关键词:豌豆彩潜蝇种群动态化学防治
四纹豆象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不同地理种群mtDNA-Cytb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为揭示其与生物入侵的关系及入侵过程中种群系统发育地理格局与演变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分别来自中国海南、喀麦隆、韩国和泰国的四纹豆象4个地理种群的mtDNA-Cytb和COⅠ序列进行测序,运用软件MEGA3.1对四纹豆象不同地理种群mtDNA-Cytb和COⅠ序列进行序列分析,以绿豆象C.chinensis为外群构建了不同单倍型的分子系统树。【结果】34条420bpCytb序列中共检测到14个多态位点和5种单倍型,33条822bpCOⅠ序列中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和9种单倍型,其中4种单倍型为独享单倍型,其余为全部或部分种群的共享单倍型。AMOVA分析结果显示,四纹豆象4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差异并不明显,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地理种群内。对4个地理种群进行了Fst值和基因流动统计,结果表明4个地理种群间既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基因交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结论】根据单倍型分布格局初步推测,中国不可能是四纹豆象的原产地,而喀麦隆有可能是原产地之一,并且喀麦隆种群与泰国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比较充分,而中国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相对较大。
顾杰毛雅琴王莉萍许佳君张愚杜予州
关键词:四纹豆象单倍型地理种群遗传分化
不同地理种群美洲斑潜蝇及近缘种的rDNA-ITS1序列分析和比较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通过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 Blanchard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1)进行比较,分析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并为美洲斑潜蝇与近缘种间提供分子鉴别标记。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及克隆测序法对我国美洲斑潜蝇8个地理种群的rDNA-ITS1序列进行测序,并调用GenBank中3个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运用软件MEGA3.1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rDNA-ITS1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美洲斑潜蝇8个地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只有8个变异位点,遗传距离都在0.02以下,但4个近缘种间的碱基差异显著,遗传距离为0.149-0.390,有126个变异位点,12个美洲斑潜蝇特异性识别位点。结论虽然基于rDNA-ITS1序列所显示的美洲斑潜蝇各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但是其分化趋势与地理分布基本相吻合;得到的12个特异性识别位点不仅可以作为美洲斑潜蝇与其近缘种间鉴别的分子标记,而且可为今后设计鉴别性PCR引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王莉萍杜予州何娅婷陆亚娟陆自强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地理种群近缘种遗传分化
大螟不同地理种群COⅡ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大螟Sesamia inferens 9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COII基因的测序,运用软件DNAStar的MegAlign程序分析了大螟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COII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同时运用Mega 3.0软件建立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OII基因在大螟中进化速度较快,不同种群之间已产生较大的差异,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大螟种群间序列相似性最低仅为90.7(海南和江西种群),进化分歧矩阵同时也显示差异最大为0.102(云南和江西种群)。此外,以与大螟同属的非洲大螟及螟蛾科的台湾稻螟为外群进行比较显示,COII基因在属内种间差异明显,遗传相似性为87.7-91.8,进化分歧为0.088-0.137;与台湾稻螟的差异最大,相似性仅为82.2-85.8,进化分歧为0.159-0.202。进化树显示,大螟贵州的丹寨种群、沿河种群和福建的福州种群聚为一个分支,江苏扬州种群和江西新余种群聚为一支,安徽的阜阳种群和芜湖种群关系最近,说明不同地理种群的大螟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姚银花杜予州郑福山王莉萍
关键词:大螟地理种群遗传分化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被引量:18
2007年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比较,探讨小萤叶甲属昆虫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分类地位模糊的昆虫进行分析和归类。测定了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以及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 Baly线粒体COⅠ基因720bp序列,并调用GenBank中小萤叶甲属等其他8种昆虫的同源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了分析。并以小猿叶甲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论法(BI)建立这些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萤叶甲属昆虫COⅠ基因A+T含量平均为71.8%,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氨基酸的变异率为18.3%;小萤叶甲属与外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169-0.198)远远大于属内种间的距离(0.001-0.134)。依据分子系统树结果我们推测小萤叶甲属昆虫的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在传统分类学上曾隶属于其他属的几种昆虫与小萤叶甲昆虫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郑福山杜予州王志杰王莉萍
关键词:叶甲科萤叶甲亚科分子系统学
鹰嘴豆象与四纹豆象的分子检测技术被引量:2
2010年
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酶切方法,对鹰嘴豆象Callosobruchus analis(Fabricius)和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两种豆象m tDNACOⅠ基因序列的比对结果设计了2对特异性PCR引物,并筛选到2个特异性内切酶SnaⅠ和MboⅠ,通过PCR反应(最适退火温度为55℃)和PCR产物的酶切反应检测2个近缘种。可靠性检测表明,2对引物针对不同地理种群和个体以及不同DNA浓度的鹰嘴豆象和四纹豆象均能扩增出相应的目的条带。限制性内切酶验证结果表明,PCR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弥补了形态鉴定的不足。
顾杰王莉萍毛雅琴顾忠盈朱光耀杜予州
关键词:四纹豆象PCR酶切
美洲斑潜蝇不同寄主种群及地理种群间的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对美洲斑潜蝇β-tubulin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不同寄主种群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对中国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5个寄主种群以及6个地理种群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gene)进行测序,运用软件DNAStar和MEGA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及寄主种群的β-tubulin基因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分析,并建立系统发生树。【结果】DNAStar和MEGA两种软件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寄主种群以及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关系的分析可得到相似的结果。在美洲斑潜蝇寄主种群和地理种群序列变异分析中,共发现8个变异位点,序列长度比较保守,均没有碱基的插入或缺失。美洲斑潜蝇不同寄主种群之间以及地理种群之间的β-tubulin基因序列相似性极高,都在98%以上。【结论】虽然基于β-tubulin基因序列所显示的美洲斑潜蝇各寄主种群之间以及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但是其分化趋势分别与对寄主的嗜好程度以及地理分布基本吻合。
杜予州王莉萍陆亚娟郑福山陆自强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地理种群遗传分化
豌豆彩潜蝇的发生危害及对寄主的选择性被引量:5
2005年
2004年对扬州地区露地蔬菜上的豌豆彩潜蝇寄主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共查到豌豆彩潜蝇的蔬菜寄主6科23种,主要分布在菊科、十字花科、豆科和葫芦科等的蔬菜上,其中以莴苣、花椰菜、豌豆、油菜、蚕豆受害最为严重;选择性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证明,莴苣是豌豆彩潜蝇最嗜好寄主。根据不同蔬菜上的豌豆彩潜蝇发生危害动态分析了豌豆彩潜蝇在自然条件下对寄主的选择性。
王莉萍杜予州嵇怡何娅婷任礼超
关键词:豌豆彩潜蝇寄主植物种群动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