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莉霞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旅游
  • 2篇休闲
  • 2篇休闲行为
  • 2篇入境旅游
  • 2篇硕士
  • 2篇自我
  • 2篇自我展示
  • 2篇文化
  • 2篇旅游法
  • 2篇旅游管理
  • 2篇课程
  • 2篇课程设置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符号互动
  • 1篇第三人侵害
  • 1篇第三人侵害债...
  • 1篇第三人侵害债...
  • 1篇学位
  • 1篇研究生教育

机构

  • 13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郑州电子信息...
  • 1篇陕西警官职业...

作者

  • 13篇王莉霞
  • 2篇巴华蕊
  • 2篇李九全
  • 1篇周小臣
  • 1篇王晓华
  • 1篇郭静花
  • 1篇牛亚楠
  • 1篇孙敏
  • 1篇许中媛
  • 1篇陈荣婕

传媒

  • 3篇旅游学刊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绿色科技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旅游论坛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旅游合同视角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之构建探析
2011年
债权相对性原则在债法领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提出是对传统民法理论的重大挑战,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人侵害债权引起的旅游合同纠纷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迫切需要立法予以明确规制。文章基于旅游合同视角,从国内外立法对旅游合同内涵及外延界定入手,分析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理论基础及立法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合同履行中第三人侵害债权引起的违约案例分析研判,从4个方面探讨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论证债权作为一种基本的民事权利,具有不可侵性,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最后,对在我国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旅游立法展望,提出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可以尝试协调理论上的债权相对性与不可侵性,明确侵害债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以及将旅游合同中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纳入正在制定的"旅游基本法"范畴,使其作为侵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对独立存在。
王莉霞高原牛亚楠
关键词:旅游合同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河南省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韩国客源市场为例
2021年
基于1995—2017年河南省入境旅游韩国市场的相关数据,构建旅游需求、客源地收入水平、旅游价格、汇率及虚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河南省入境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需求与客源地收入水平、旅游价格和汇率呈正向长期均衡关系;旅游人数与旅游价格、收入水平与旅游价格、汇率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汇率与旅游价格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汇率、客源地收入水平对旅游需求有显著正效应,旅游价格对旅游需求具有显著且持续的负影响;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旅游需求主要受客源地收入水平、旅游人数自身的影响,汇率及旅游价格的贡献率较小.
王琼雅王莉霞
关键词:入境旅游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正式制度保护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非正式制度的内生性决定了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合,具有共同价值理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非正式制度发挥着凝聚与社会控制功能、价值指导与激励功能以及行为规范与隐性教育功能等。因此,本文提出要尊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代际平衡"原则,淡化正式制度的规范作用,探索非正式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运行机制与开发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共享心智模型与适用柔性管理制度的自主组织,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与保护的功能。
王莉霞巴华蕊郭静花高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正式制度
"晒"文化的休闲行为展示分析--基于符号互动理论
"晒"式行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借助自媒体平台将传统的休闲行为虚拟化,提供给"主我和客我"大量的信息分享,也使大众的休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晒"是一种符号呈现,通过社交平台互动,影响人们内在心...
王莉霞相亲亲
关键词:休闲行为自我展示符号互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09年
近年来,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在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以及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实践,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性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保护客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进而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或借鉴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入现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确立社区或族群作为知识产权主体的权利,以及采取"适度原则",在现行知识产权框架内创设一种"传统资源权"等观点。
王莉霞陈荣婕许中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基于公民权利实现与保障的旅游法构建思考被引量:1
2011年
国家对旅游产业性质认识的突破和跨越,意味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在融入国家战略体系,但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我国还没有旅游基本法,这与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为此。
王莉霞
关键词:旅游法公民权利旅游业发展旅游基本法
旅游安全的法律秩序建设被引量:2
2022年
法律秩序是社会安全的保障基石。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秩序的建立隐含着从法律规则到主体行为的“合法律性”问题。作为新时期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旅游安全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体现,其法律秩序的建设为提升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旅游安全法律秩序的识别旅游安全法律秩序是由一系列具有旅游安全权利与义务内容构成的规则体系建立起来的。规范性是旅游安全法律秩序的本质属性,在一般意义上,旅游安全法律秩序规则作用的对象及影响范围首先是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的规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失误皆因人因风险而产生,因而才有了集政府、旅游经营者、旅游者权责统一的安全治理模式及义务性规则的形成。
王莉霞王建龙
关键词:权责统一旅游经营者
重庆市旅游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关系研究——基于百度指数
2023年
在互联网时代,明晰城市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的关系于城市旅游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借助百度指数平台,使用高峰指数、年际变动指数、VAR模型等方法揭示了重庆市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时间分布上呈阶段性增长,关注度最高的年份为2018年,2020年的年际变动指数最接近100%,变动小,关注度稳定;②空间分布上呈分散式,增长不均衡,大致以重庆市为核心向外扩散,先向东扩散,再向南北扩散,符合地理衰减规律,在空间上集中于近距离客源省市,按关注度高低可分为4个梯队;③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网络关注度是客流量的前兆,网络关注度对客流量有持续的正向冲击作用,滞后期为一年。
王莉霞杨敏
关键词:VAR模型时空分布特征
国内外入境旅游研究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入境旅游是旅游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内外入境旅游研究的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刻画了国内外入境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以厘清该领域研究的主题与阶段。结果发现:国内外入境旅游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国内研究呈下降趋势;国内发文作者形成“垂直集中式”合作网络,国外发文作者形成“独立分散”式合作网络;国内外入境旅游研究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入境旅游研究经历了探索发展期(1993~2003年),快速增长期(2004~2010年),平稳发展期(2011~2018年)三个时期,国外入境旅游研究经历了萌芽探索期(1993~2003年),缓慢发展期(2004~2010年),急速发展期(2011~2020年)三个时期。通过对比国内外入境旅游研究的差别,探索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突破方向,为认识入境旅游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脉络提供参考。
王果王莉霞王琼雅
关键词:入境旅游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基于4R理论的海外旅游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现代旅游业的国际化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行业管理经验的应用型、外向型人才。美国教育专家多尔的建构性4R理论为解决我国高等旅游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分析4R理论的基础上,对10多个国家及地区旅游专业硕士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并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结合其办学特色,从国际化、应用性、职业化人才培养视角,探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课程建设问题,以期使课程结构体系及内容符合市场要求,并随着旅游教育目标群体及教育者群体多样化拓宽,使高等旅游教育大众化走向完善,实现就业意义上的"供给创造需求"。
王莉霞李九全郭静花巴华蕊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