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化疗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三维适形
  • 2篇适形
  • 2篇疗法
  • 2篇进展期直肠癌
  • 2篇局部进展期
  • 2篇局部进展期直...
  • 2篇放化疗
  • 2篇肠癌
  • 1篇新辅助放化疗
  • 1篇胸段
  • 1篇胸段食管
  • 1篇胸段食管鳞癌
  • 1篇腋窝
  • 1篇腋窝淋巴结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祝喻甲
  • 3篇刘孟忠
  • 2篇高远红
  • 2篇肖林
  • 2篇曾智帆
  • 2篇余昕
  • 1篇张金山
  • 1篇李群
  • 1篇温戈
  • 1篇肖巍魏
  • 1篇胡永红
  • 1篇习勉
  • 1篇张玉晶
  • 1篇张蓉
  • 1篇李凤岩
  • 1篇管迅行
  • 1篇邱波
  • 1篇李巧巧
  • 1篇肖巍巍
  • 1篇黄晓波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T4b期胸段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研究拟分析T4b期食管鳞癌接受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并发症,并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2015年接受同期放化疗的143例T4b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71%患者肿瘤侵犯气管或支气管,44%侵犯胸主动脉或大血管.放疗中位剂量为60 Gy (44~68 Gy),常规分割,其中69例(48%)采用3DCRT,余74例(52%)采用IMRT;化疗均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根据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差异,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 2个月,2、3年生存率分别为34%、29%. 51例(36%)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放疗后3个月内发生≥2 级严重并发症,包括食管瘘42例、肺炎6例、食管出血3例.发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 9、20. 4个月(P<0. 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4b期胸段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满意,但出现≥2级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很高.
胡永红李巧巧习勉祝喻甲刘慧李群刘孟忠
关键词:预后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3DCRT或VMAT同期化疗后肠壁残余癌细胞分布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比较术前3DCRT或VMAT+化疗后肠壁各层残余癌细胞(RCC)分布,明确不同放疗技术对其分布影响。方法 收集2007—2013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行术前3DCRT (46 Gy分23次)或VMAT (50 Gy分25次)+同期化疗及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334例,其中3DCRT 172例、VMAT 162例。两组临床Ⅱ、Ⅲ期构成相似。对所有手术标本肠壁各层RCC行病理评价。组间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术后两组各ypT、ypN、ypTNM分期均相近(P均〉0.05)。226例ypT2-4期患者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或外膜层所含RCC比例分别为34.1%、43.8%、73.5%、69.0%。ypT2-4、pN (+)、cN (+)、cT4期3DCRT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RCC比例均高于VMAT组[47.9%∶18.1%、54.5%∶17.2%、39.8%%∶15.3%、41.3%∶14.3%(P=0.000,0.001,0.000,0.000)及50.4%∶36.2%、56.8%∶27.6%、43.0%∶26.6%、45.3%∶27.5%(P=0.032,0.014,0.006,0.017)];pN0、cT3期3DCRT组黏膜层RCC比例高于VMAT组(28.1%∶12.9%、29.5%∶13.2%,P=0.002、0.015);两组间固有肌层、浆膜层或外膜层RCC比例在ypT2-4、pN0或pN (+)、cT3或cT4、cN0或cN (+)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肖林祝喻甲邱波肖巍巍余昕曾智帆刘孟忠高远红
分子分型对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局部或区域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病理N1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术后局部或区域复发(LR)间关系,探讨改进个体化辅助放疗指征。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9年本院手术的547例病理T1~2N1M0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未行放疗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分为LuminalA、LuminalB、HER-2过表达和三阴型,比较LR复发率(LRR)及LR生存率(LRFS),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其LR风险进行分组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LRR、LR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LuminalA、LuminalB、HER-2过表达和三阴型分别占30.0%、48.6%、9.3%和12.1%。随访率97.1%,随访时间满5、10年者分别为334、12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LR风险比LuminalA型高,5年LRR分别为19.0%、14.9%与5.3%(X2=4.28、5.02,P:0.026、0.015),LRFS分别为73.5%、80.6%与91.1%(X2=7.27、4.77,P=0.005、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年龄≤35岁、pT:期病变是LRR及LRFS的不良预后因素(X2=2.29、2.08、18.22、6.86,P=0.020、0.016、0.001、0.005及X2=1.90、1.41、8.58、3.94,P=0.006、0.025、0.002、0.039)。有以上0、1和i〉2个危险因素者10年LRR分别为4.3%、14.1%和31.9%(X2=28.03,P=0.000)。结论分子分型有助于个体化区别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N.早期乳腺癌患者间LR风险,具有多个危险因素者应接受术后放疗。
温戈张玉晶祝喻甲黄晓波张金山李凤岩管迅行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分型荧光原位杂交乳腺肿瘤
术前三维适形放疗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同期联合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应用的近期效果比较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比较术前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同期联合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5月至2013年4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术前3D-CRT或VMAT联合同期化疗(主要为Xelox方案: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及手术的334例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CRT组172例,VMAT组162例。VMAT组靶区处方剂量:计划靶区1(PTV1)50Gy/2Gy×25F,PTV246Gy/1.84Gy×25F;3D-CRT组处方剂量PTV:46Gv/2.0Gy×23F。两组放化疗期间患者急性不良反应评价参照CTCAE3.0标准。比较两组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分期等近期疗效情况。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除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09),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中位放疗剂量46(45~70)Gy;3D-CRT与VMAT组放疗中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3/172)比1.2%(2/162),P=1.000];同期放化疗期间,两组间2级和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以及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VMAT组患者出现放射性皮炎和手足综合征的概率高于3D.CRT组[分别为25.9%(42/162)比10.5%(18/172),P=0.000;3.7%(6/162)比0,P=0.012]。两组均无任何4级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肿瘤凡切除、手术方式、保肛率、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TNM分期及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相比3D.CRT组,VMAT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更少[(114.6±100.0)ml比(169.0±143.9)ml,P=0.000],中位住院时间更短[16(8~84�
肖林余昕祝喻甲肖巍魏曾智帆刘孟忠张蓉高远红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三维适形放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