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种媛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民族
  • 5篇跨文化
  • 4篇幸福感
  • 3篇特质
  • 3篇文化
  • 3篇旅游
  • 3篇民族特质
  • 2篇东乡族
  • 2篇心理
  • 2篇幸福感研究
  • 2篇生活满意度
  • 2篇中学生
  • 2篇系统动力学
  • 2篇利益相关者
  • 2篇流动儿童
  • 2篇旅游开发
  • 2篇满意度
  • 2篇跨文化研究
  • 1篇代沟
  • 1篇心理适应

机构

  • 14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4篇种媛
  • 1篇夏小燕
  • 1篇赵国军
  • 1篇万明钢
  • 1篇李静
  • 1篇杨俊龙
  • 1篇李庶泉

传媒

  • 2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心理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丝绸之路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民族学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民族旅游开发新思路
2017年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在民族旅游开发过程中, 民族地方政府、 民族旅游景区、 民族旅游企业、 当地社区和民族旅游者是五个核心层利益相关者.随着民族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化, 这些民族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冲突、 利害关系也日益显现,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民族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结合民族旅游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民族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图谱以及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两两之间的关系, 试图提出民族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种媛
关键词:民族旅游利益相关者旅游开发系统动力学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自西方积极心理学诞生以来,对于幸福心理的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观幸福感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本研究在验证前量表的基础上,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汉、回、藏民族...
种媛
关键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宗教信仰
文献传递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民俗旅游开发新思路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在民俗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民俗旅游景区、民俗旅游企业、当地社区和民俗旅游者是其五个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然而,随着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些民俗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冲突、利害关系也日益显...
种媛
关键词:民俗旅游利益相关者旅游开发系统动力学
跨学科视角下民族心理研究的分歧与整合被引量:3
2014年
民族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民族学的交叉学科,但随着母体学科研究范式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民族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优势正在逐渐淡化,其表现在或者受制于心理学出现了个体化倾向严重、群体心理受忽视和推崇量化研究、缺乏质性分析等问题,或者受制于民族学出现了缺乏规范性、后继的验证工作难以进行和研究止于现象描述、缺失成因分析等问题。造成民族心理学研究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在整合心理学和民族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证主义与解释学、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分歧。因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明确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整合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优化民族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研究队伍。
种媛
关键词:民族心理学心理学民族学
幸福感中民族特质效应的量化验证困境与反思被引量:1
2018年
心理学个体研究路线忽视了民族特质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但在跨文化范式下,民族特质效应在幸福感水平、结构、构成因素和关系及其成因方面得以挖掘。然而,目前积累的证据依然不能明确推断出幸福感中民族特质所产生的影响,究其根源与跨文化研究范式的先天不足和人为缺陷有关,同时又受到幸福感的价值判断、概念操作化、测评统一性、文化公平性等方面的研究制约。后继的研究应从更为动态和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从方法论层面进行改进,从而更有效地验证民族特质在民族幸福感中的影响力。
种媛
关键词:民族特质幸福感
双文化视角下东乡族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
2018年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居城镇.第一代移民主要是迫于生计原因外出打工,在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考虑到子女教育和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便不再返回原居住地,而逐渐从流动人口转变为永久性居民.这群人中有一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在新环境中遇到了城乡和族际的双重差异,面临着文化适应的挑战.这一现象虽然引起了越来越多民族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学者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少数民族成年人或青少年的文化适应,而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在文化适应中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份归属,具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聚焦于民族聚居区儿童随父母移居城镇后,在两种文化取向下的身份认同.
种媛赵国军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身份认同流动儿童文化取向东乡族
藏汉高中生灾后异地借读的心理适应浅探
2016年
1问题的提出根据一般压力理论,生活事件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随着诸如自然灾难、失业、亲人丧失等消极事件的出现,个体会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随之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即使像结婚、生子、职位提升等被公认为积极的事件,也同样因为对个体早已习惯的生活模式造成冲击而需要个体重新适应新生活,同样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赵国军刘海健种媛
关键词:藏族汉族高中生灾后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析--以西北省区甘肃省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更为理性的人类学思考是本文的初衷。在对西北省区甘肃省民族旅游考察的基础上,发现民族旅游存在民族文化特异性缺失、真实性缺失和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并以此提出对民族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原生态开发、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等意见和建议。
种媛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人类学
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跨文化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04年
著名的Sapir-whorf假设提出几十年了,引起了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也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回顾了该假设提出以来,心理学家围绕语言与思维、语言结构与认知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为文化要素的语言与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在不同领域都有新的进展,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否因不同的语言而有所不同,还应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加以验证。
万明钢种媛
关键词:语言思维跨文化
幸福感研究中民族特质的影响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跨文化范式下,众多研究验证了幸福感在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然而,这类研究通常仅限于对差异进行表象描述并给出简单解释。实际上,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在结构上,民族幸福感的差异往往更多地要被归结于构成民族概念的更具体的因素,例如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只有对这些独立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才有可能揭示民族幸福感产生和发展机制的神秘面纱。当然,为了避免简化论和还原论的弊端,本土化和跨学科的研究取向必然会是民族幸福感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静种媛
关键词:幸福感民族特质跨文化本土化跨学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