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伯松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口急性甲醇中毒23例报告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分析了23例经口急性甲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眩晕、肢体麻木、呼吸困难、视力障碍、昏迷,少数表现抽搐、休克,精神异常.死亡原因系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中毒性脑病.最严重后遗症是不可逆性视力障碍,对中毒机理作了讨论,强调对症治疗同时应注意纠正酸中毒,口服或静脉给予乙醇,对重症患者,应早期进行血液透析.
- 季映辉方子鄂章伯松李寿康耿聆李延义杨鸿声
- 关键词:甲醇中毒视力障碍血液透析
- 多发性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加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多发性硬化(MS)活动期外周血及脑脊液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表明,CSF中CD4明显增高(P<0.001),CD8显著降低(P<0.05);CD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自身外周血。提示MS患者存在T细胞辅助免疫功能明显增强,免疫抑制功能明显缺陷。
- 赵红如章伯松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流式细胞仪T细胞亚群
- 脑萎缩患者听觉ERPs与脑形态改变的比较研究
- 1998年
- 对15例病理性脑萎缩、12例老年性脑萎缩和13例健康老人进行听觉ERPs测试及脑CT、MR检查,结果病理性脑萎缩组ERPs成分N1、N2、P3PL延长,P3波幅降低,揭示该组患者除认识、记忆障碍外尚存在警觉及注意力水平下降.说明老年性脑萎缩患者定期进行ERPs检测,对预测老年期痴呆的发生有指导价值.
- 薛寿儒徐培锡吴爱勤张正春章伯松陈谋森郭亮胡春洪于淳民陈国平李建平
- 关键词:脑萎缩事件相关电位痴呆
- 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1998年
- 要应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二例,并与22例用右旋糖酐治疗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加,纤维蛋白原及血浆比粘度明显下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平均减少分数明显增加。提示巴曲抗栓酶可使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纤溶活性早期增强,抑制红细胞聚集,提高其滤过性,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流。并改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
- 李鸿标方琪许丽珍薛群章伯松
-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巴曲抗栓酶药物疗法
- 32例丘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 1997年
- 张家林章伯松
- 关键词:脑出血丘脑出血
- 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的腔内溶栓治疗被引量:13
- 1996年
- 目的:评价急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所致的脑缺血性中风病例经超选择性插管腔内溶栓治疗后,在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血管再通方面的治疗结果。材料与方法:本组22例,平均58岁;起病至溶栓时间不超过6小时者18例,超过6小时者4例;尿激酶用量在25~150万单位之间,溶栓用时为45~210分钟。采用微导管技术在靶血管闭塞点或靶血管起始点进行治疗。结果: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恢复率为100%(22/22),所闭塞的血管影像学再通率为73.7%(16/22)。结论:急性脑缺血性中风的预后与其时间生物学密切相关,影像学再通表现较临床体征恢复具有一定滞后性。急诊腔内溶栓术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 单鸿邵国良李少文倪才方关守海倪才方关守海陈学仁徐川丁乙赵锋
- 关键词: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脑缺血溶栓疗法
- 老年期痴呆ERPs内源性成分改变与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
- 1995年
- 事件相关电位(ERPs)是受试者辨认靶刺激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在其头皮记录的长潜伏期电位。
- 徐培锡许丽珍陈谋森章伯松
- 关键词:老年期痴呆ERPS事件相关电位
- 原发性颅内低压症10例误诊原因分析
- 1991年
- 原发性颅内低压症(PIH),是指无明确原因在侧卧位时颅内压低于0.686kpa,临床表现以头痛和眩晕为主要症状。由于无明显诱因,易致误诊。近年,我院诊治20例PIH 中.有10例在早期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女7例,男3例。年龄,31~57岁,平均42岁。急性起病8例,亚急性2例。入院前病程;2月以上1例,1月以上1例,
- 章伯松
- 关键词:侧卧位主要症状血管性偏头痛内耳眩晕症误诊原因分析症状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