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粟小理

作品数:20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乙烯
  • 6篇氟乙烯
  • 5篇四氟
  • 5篇四氟乙烯
  • 5篇丙烯
  • 5篇丙烯酸
  • 4篇乳液
  • 4篇金属
  • 4篇活性
  • 4篇活性成分
  • 4篇催化
  • 4篇催化剂
  • 4篇催化剂制备
  • 3篇乳液聚合
  • 3篇接触角
  • 3篇共聚
  • 3篇共聚物
  • 3篇含氟丙烯酸酯
  • 3篇丙烯酸酯
  • 2篇丁烯

机构

  • 13篇华东理工大学
  • 7篇上海市有机氟...

作者

  • 20篇粟小理
  • 8篇韩哲文
  • 6篇李欣欣
  • 5篇王康
  • 5篇李慧
  • 3篇赵镇
  • 2篇魏海洋
  • 1篇张明华
  • 1篇吴平平
  • 1篇贺文潇
  • 1篇白伟民
  • 1篇赵萌
  • 1篇曹贵平
  • 1篇吴君毅
  • 1篇张炯
  • 1篇房冰

传媒

  • 3篇有机氟工业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2006年...
  • 1篇2013中国...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常规及核壳乳液聚合被引量:6
2007年
以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Zonyl TM)、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为原料,分别采用常规乳液聚合和核壳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了两组三元共聚物乳液。系统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计算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4 kJ/mol,恒速期反应速率与乳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关系为Rp∝[I]0.66[E]0.8。通过共聚物膜对水接触角的测定,比较了两种聚合方法制备的样品涂膜的表面性能,发现所制备的样品均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氟单体含量相同时,核壳乳液聚合样品的疏水性明显优于常规乳液聚合样品。
粟小理李慧李欣欣王康韩哲文
关键词: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接触角
丙烯酸氟烷基酯乳液聚合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Zonyl TM)、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全氟辛酸铵(1:1)为乳化剂,经超声波预乳化后进行聚合,制备了一系列高氟单体含量的三元共聚物乳液,系统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乳液稳定性等影响。考察了氟元素含量对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含氟共聚物对水和对油的接触角最高可分别为116°和77.5°。
粟小理李慧李欣欣王康赵镇韩哲文
关键词:乳液聚合接触角TM
丙烯酸氟烷基酯乳液聚合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以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ZonylTM)、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全氟辛酸铵(1:1)为乳化剂,经超声波预乳化后进行聚合,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氟单体含量的三元共聚物乳液,系统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和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测得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68.4kJ/mol。考察了氟元素含量对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含氟共聚物对水和对油的接触角最高可分别为116°和77.5°。
粟小理李慧李欣欣王康赵镇韩哲文
关键词: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接触角
用含氟丙烯酸酯无规共聚物制备超疏水膜被引量:29
2008年
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规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一步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该聚合物膜,水滴在该聚合物膜上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1°~160°,滚动角小于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聚合物膜表面分布了许多乳突状突起和微孔洞,并具有微米和纳米尺度相结合的复合杂化结构,该类超疏水表面的形成是由适度粗糙的表面和低表面能相互结合引起的,探讨了该类超疏水膜的形成机理。
魏海洋王康粟小理李欣欣韩哲文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无规共聚物
三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剂和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其包括经过氧化处理的载体以及负载于该载体上的金属活性成分;金属活性成分为主要金属活性成分和第二金属活性成分;其中,主要金属活性成分为Ru、Rh、Pd、Pt和Ir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金属活性成分为F...
曹贵平粟小理孟保川孙朝阳车延超
文献传递
三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剂和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其包括经过氧化处理的载体以及负载于该载体上的金属活性成分;其中,所述的金属活性成分包括第VIII族的贵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用该催化剂制备三氟乙烯的方法。本发...
曹贵平粟小理孟保川孙朝阳车延超
全氟磺酰树脂的制备方法
公开了一种全氟磺酰树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聚合全氟磺酸乙烯基醚和四氟乙烯的步骤,其特征在于上述聚合是在含有具有位障作用的高分子稳定剂的非水分散介质中进行的,所述高分子稳定剂选自聚(12-羟基硬脂酸)、聚甲基丙烯酸十二脂、聚...
李军巍粟小理江建安
文献传递
三氟乙烯的回收方法和装置
公开了一种三氟乙烯的回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1)精馏分离步骤,包括从热裂解气中精馏回收四氟乙烯产品并将含有三氟乙烯、部分四氟乙烯和其它重组分的馏份送入四氟乙烯回收段的步骤;(2)四氟乙烯回收步骤,包括从所述含有三...
车延超粟小理蒋振宁
文献传递
热处理对超疏水性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膜表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以微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以1,1,2-三氟三氯乙烷为溶剂,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直接制备出超疏水膜,并研究120℃热处理对超疏水膜表面性能的影响.对于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超疏水膜,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滚动角表现出先逐渐增大直至完全不能滚动,然后重新回复到极小滚动角的特殊变化过程,而静态接触角只是略微减小,完全不同于热处理对平滑的含氟聚合物表面接触角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聚合物膜表面形貌对应出现从微/纳复合粗糙结构到微孔粗化并重新形成微/纳复合多层粗糙结构的变化.
魏海洋贺文潇粟小理李欣欣韩哲文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
聚偏氟乙烯树脂在涂料中的应用
本文对聚偏氟乙烯树脂在涂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文章介绍了聚偏氟乙烯树脂(PVDF)和PVDF涂料的性能、涂料的组成及施工应用。
吴君毅张炯粟小理
关键词:建筑涂料乙烯树脂氟树脂涂料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