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霞 作品数:8 被引量:66 H指数:4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8.7岁。门诊处置107例;住院手术21例,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7例。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107例接受门诊处置的患者中,3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疑似COVID-19;17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1例确诊COVID-19,2例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2名护士确诊COVID-19,但均为轻症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均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之前,不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COVID-19防控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为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急诊创伤骨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健全急诊创伤分诊流程、住院患者分类管理、住院病房优化管理、围手术期标准预防、完善落实医护防护制度、患者及陪护宣教配合等措施,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杨越 喻爱喜 肖文霞 孙志博 刘丰 吴飞关键词:骨科 围手术期 基于PST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被引量:2 2022年 传统骨科临床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因应骨科发展带来的挑战和要求。基于“教学法-学习空间-信息技术”框架的混合教学模式综合考虑教学法、学习空间和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联,拓展了传统骨科教学的空间和条件局限,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认知呈现、社会呈现和教学呈现的有机统一。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包括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模式设计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过程阶段入手,从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等不同主体结构关系切入,展开混合式教学设计,实现骨科临床教学中教学法、教学空间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提高骨科人才培养质量。未来,骨科教学中,应从加强临床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相互交融、激发教师参与临床教学改革热情,以及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动机等方面入手,推动混合式教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推广。 孙志博 杨越 刘丰 肖文霞 吴飞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设计 1例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并发TURS的护理 TURS(电切综合症)是由于术中大量灌注液持续高压冲洗,液体经切除前列腺窝静脉窦进入血液循环,致水份吸收过多造成低钠血症,甚至水中毒的表现。TURP目前已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有效方法,能使85%-90%患者客观... 肖文霞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心电监护 文献传递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016年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但术后拔除尿管后一些患者会出现短暂尿失禁。短暂尿失禁为TURP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研究显示:TURP术后短暂尿失禁发生率13.57%。尿失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肖文霞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后 尿失禁 护理 1例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延续护理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总结1例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体会。方法 :按照延续性护理服务流程,通过综合评估将该患者纳入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开展居家护理。主要包括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和伤口局部情况,分析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护理方案,运用湿性愈合理念对伤口进行有效的管理,强调采用知识、态度、行为(KAP)模式进行基于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自我照护能力。结果 :该患者家庭自我照护能力得到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压力性损伤伤口痊愈。结论 :开展延续性伤口护理,使患者受益。压力性损伤伤口的愈合关键在于积极正确的创面处理、家庭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和有效的康复训练,另外人文关怀与多学科合作也不可忽略。 肖文霞 刘艳 朱开梅 杨淑红 张银萍 李珍珍 朱郭婷关键词:伤口护理 湿性愈合 基于神经网络辐射场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神经网络辐射场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23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为(38.6±6.7)岁。软组织缺损原因:交通伤9例,软组织良性或恶性原发肿瘤6例,机械伤4例,压砸伤2例,慢性溃疡2例;缺损部位:大腿3例,小腿7例,足踝部以远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0 cm×3.8 cm~14.7 cm×12.8 cm。在基于神经网络辐射场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辐射场下通过体渲染快速进行三维模型图像构建并进行处理的前沿人工智能算法)辅助下完成股前外侧游离皮瓣(7例)、带蒂皮瓣(16例)移植重建缺损。记录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治疗前后美观满意度、皮瓣切取移植时间、下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32(28,36)周随访。所有患者的皮瓣均切取顺利并成活,皮瓣切取移植时间为65.8(50.0,76.0)min。患者治疗前美观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为(2.3±0.7)分,治疗后4周为(8.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因静脉危象而发生皮瓣远端浅表坏死(痂下愈合)外,其余患者皮瓣均愈合良好,未见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12周下肢功能恢复根据Enneking评价系统评定:评分为23.7(22.0,25.0)分,平均恢复肢体功能79%(23.7/30.0)。结论基于神经网络辐射场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下肢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具有手术快速精准、供区损伤小、学习曲线短等优点。 吴飞 刘丰 孙志博 肖文霞 罗文娜 马勘 杨越关键词:软组织损伤 下肢 外科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