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江卫

作品数:52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移植
  • 8篇肿瘤
  • 7篇细胞
  • 6篇胃癌
  • 6篇耐药
  • 6篇灌注
  • 5篇再灌注
  • 4篇多药
  • 4篇多药耐药
  • 4篇原位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灌注损伤
  • 4篇腹腔
  • 3篇血红素加氧酶
  • 3篇术后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小儿

机构

  • 4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4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川北医学院
  • 6篇南充市中心医...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泸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9篇肖江卫
  • 22篇王崇树
  • 14篇魏寿江
  • 12篇王城
  • 11篇金先庆
  • 9篇彭勇
  • 8篇李敬东
  • 6篇王珊
  • 6篇王佚
  • 6篇龚建平
  • 5篇周彤
  • 5篇陈佳慧
  • 5篇李忆秋
  • 4篇唐锦
  • 4篇刘作金
  • 4篇刘海忠
  • 3篇何一
  • 3篇叶鹏程
  • 3篇付劲蓉
  • 3篇任明扬

传媒

  • 6篇川北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肝脏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astrokine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gastrokine 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诊断明确的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astrokine 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gastrokine 1基因和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基因△Ct值:9.07±5.06比0.85±3.79;蛋白表达阳性率:5.8%(3/52)比86.5%(45/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gastrokine 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位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术前外周血CEA及CA19-9水平均无关(P>0.05),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gastrokine 1基因表达低于HP阴性者(△Ct值分别为11.14±5.19和7.67±4.18,P<0.05)。结论 gastrokine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它作为一种保护性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保护作用可能因HP感染而减弱。
陈佳慧肖江卫任明扬任明扬魏寿江田小兵周彤谢贤镛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旋杆菌
近端胃切除术中附加与不附加幽门成形的应用评价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评价近端胃切除术中附加幽门成形与否在预防病人术后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残胃排空障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病人随机分为附加幽门成形组45例和不附加幽门成形组41例。结果附加幽门成形组病人术后:置放胃管时间比不附加幽门成形组短(P<0.05),胃液引流量比不附加幽门成形组明显减少(P<0.01),上腹疼痛不适、反酸、胸骨后烧灼感以及餐后饱胀、嗳气等症状比不附加幽门成形组明显轻而且少(P<0.001),3月后残胃钡餐/或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比不附加幽门成形组低(P<0.001)。结论附加幽门成形利于病人术后残胃排空,显著减少残胃内容物的潴留,能有效预防或降低病人术后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其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魏寿江王崇树李勋王城肖江卫何一
关键词:近端胃切除术幽门成形残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
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高表达对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生存的影响(英文)
2008年
背景:血红素加氧酶1在防止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目前肝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构建重组腺病毒Ad5-血红素加氧酶1,对肝移植供体进行预处理来诱导供肝血红素加氧酶1高表达,进一步观察其对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及肝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9/2005-03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SD大鼠74只,制备原位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携带有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血红素加氧酶1,对供体进行预处理。将74只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案分组如下:生理盐水组(n=12)、诱导剂原卟啉钴组(n=13)、Ad5-血红素加氧酶1组(n=13)、Ad5-绿色荧光蛋白组(n=12)、Ad5-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原卟啉锌组(n=12)分别于取肝前注射生理盐水、诱导剂原卟啉钴、Ad5-血红素加氧酶1、Ad5-绿色荧光蛋白及Ad5-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原卟啉锌,取肝后HTK液4℃保存24h后植入。对照组(n=12)取肝前48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取肝后马上植入。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肝移植大鼠的存活率,肝功能指标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后2h门静脉血流变化,应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测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肿瘤坏死因子α,bcl-2,bax在移植肝组织中的表达,从分子水平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肿瘤坏死因子α,bcl-2,bax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d5-血红素加氧酶1组大鼠肝移植后1,7,21d的生存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Ad5-绿色荧光蛋白组及Ad5-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原卟啉锌组比较,Ad5-血红素加氧酶1组移植肝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移植后2h内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显著升高(P<0.05
肖江卫金先庆王崇树王城李忆秋
关键词:肝移植血红素氧化酶再灌注损伤器官移植
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减轻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对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携带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HO-1),于供肝切取前48h经阴茎背静脉将Ad5-HO-1注入供者体内,供肝置于4℃HTK液保存2h,然后移植。对照组接受正常肝移植;轻度对照组接受轻度脂肪肝移植;轻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轻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对照组接受重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I的重度脂肪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移植肝组织中HO-1的活性以及HO-1、Bcl-2、锌指蛋白A20、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重度对照组相比较,重度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P〈O.05)。轻度实验组和重度实验组的HO-1活性分别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重度实验组移植肝组织中HO-1、Bcl—2及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重度对照组(P〈O.05),而Caspase-3的表达是降低的(P〈0.05)。重度实验组的1、7、21d存活率分别为66.7%(4/6)、50%(3/6)和50%(3/6),而重度对照组的1、7、21d存活率分别为33.3%(2/6)、16.7%(1/6)和16.7%(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血HO-1基因可减轻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肖江卫夏树森金先庆王崇树魏寿江周彤王城李忆秋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再灌注损伤基因修饰
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免疫指标的检测
2009年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观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以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过程。方法:Lewis大鼠与BN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及同种异基因移植组。观察大鼠存活率,移植组受体分别于术后3、5、7和10d处死取标本,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变化,ELISA检测血清IL-2含量。结果:在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情况下,同基因组大鼠无急性排斥表现,14d生存率为100%,肝组织发生轻度形态学改变,肝功能损害较轻,血清IL-2在正常范围。异基因组大鼠14d内全部死亡,术后第7天肝组织病理改变出现典型急性排斥反应表现,肝脏功能损害较重,血清IL-2持续性升高,并在第7天达峰值。结论:Lewis大鼠与BN大鼠的组合方式,可以建立稳定的急排模型(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在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情况下,大鼠术后第7天急性排斥反应指标表现最为典型。
彭勇李敬东肖江卫刘海忠刘作金龚建平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白细胞介素2
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大鼠肝移植天然免疫耐受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通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比分析研究,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模型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来研究揭示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在移植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 通过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建立两种不同种属大鼠的免疫耐受和急性免疫排斥模型,再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个模型大鼠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分布有无区别.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肝移植大鼠的存活率比较,应用常规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在两组大鼠,肝脏、外周血、胸腺和脾脏总单核细胞数中所占的百分比.RT-PCR检测移植肝脏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耐受组大鼠可以不服用任何免疫抑制药物而长期存活(〉2个月),且排斥组大鼠最多只能存活7~10d,免疫耐受组在肝脏、外周血、脾脏和胸腺单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排斥组(P〈0.05),且在移植肝脏中,免疫耐受组的Foxp3 mRNA表达含量明显高于排斥组.结论 在LEW→DA的大鼠免疫耐受模型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升高,提示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在移植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我们临床诱导免疫耐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我们可以通过体外扩增抗原特异性的天然存在的调节性T细胞来抑制效应T细胞的激活和扩增,从而帮助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和抑制移植物排斥.
肖江卫周彤王崇树魏寿江王城李敬东彭勇金先庆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T淋巴细胞调节性
核因子κB诱骗寡核苷酸对大鼠肝脏的Kupffer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诱骗寡核苷酸(ODN)对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KC)膜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麻醉后经门静脉插管,以0.5g/LIV型胶原酶体外循环灌注消化肝脏,不连续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KC。以人工合成的NF-κB诱骗ODN转染KC,再以终浓度为img/L的脂多糖(LPS)刺激(NF-κB诱骗组),培养8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KC膜表面CD80、CD40和CD54mRNA的表达。以不转染NF-xB诱骗ODN、但接受LPS刺激的KC为对照(LPS刺激组),正常大鼠KC为对照组。每组每份标本含KC1×10^5个。结果每个大鼠肝脏可以分离得到KC(3-4)×10^6个,NF-κB诱骗ODN可以在KC内维持12d而不被降解。对照组KC膜表面CD80、CD40、CD54 mRNA呈低表达;LPS刺激组KC表面3种共刺激分子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53、2.51和2.74倍(P〈0.01);NF-κB诱骗组CD80和CD40mRNA表达明显低于LPS组,仅为LPS组的0.52和0.55倍(P〈0.01),而CD54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NF-κB诱骗ODN可以高效地抑制K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为活体内应用NF-κB诱骗ODN抑制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敬东刘海忠刘作金龚建平肖江卫彭勇
关键词:寡核苷酸类抗原CD80抗原
原位猪肝移植无肝期和再灌注后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原位猪肝移植无肝期和再灌注后影响供肝功能和受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共行35例原位猪肝移植,在移植前、无肝期以及再灌注后2 h检测受体血流动力学、血气、肝功能、肝脏组织病理学以及血清内毒素变化情况。结果受体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心排出量(CO)在无肝期明显下降(与移植前相比,P<0.01)。无肝期同时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状态。供肝再灌注后出现一过性高血钾,并伴有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明显升高(与移植前相比,P<0.01)。再灌注后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在良好的体外转流状态下,无肝期及再灌注后血清内毒素、TNF-α值稍有升高,与移植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位猪肝移植受者在无肝期和再灌注后经历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明确以上危险因素的的发生发展,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术后存活时间。
彭勇李敬东肖江卫龚建平甘霖刘海忠
关键词:肝移植
耐药基因在肿瘤化疗中疗效及骨髓保护作用的研究
金先庆王珊徐酉华付劲蓉魏光辉李英存康权郭春宝安淑华王佚罗庆于洁周玉峰王成罗小辑刘伟肖江卫
进行抗癌药物敏感试验;首次发现了可通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细胞和CD8+细胞的细胞膜P-gp的监测;颅内肿瘤、睾丸肿瘤化疗疗效较差主要原因是血脑、血睾抗化疗药物屏障存在;针对mdr1在骨髓造血干细胞低...
关键词:
关键词:耐药基因骨髓移植化疗
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在食管胃结合部癌(AEG)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分别采取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28例)和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式(38例),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组,与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对比,除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进食流质时间两个方面略有差异外,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此外,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组在术后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也要低于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随访6-18个月,患者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因残胃有一定储袋作用,且进食具备双通道路径,能较好地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同时,保留了十二指肠路径,能有效刺激胆汁分泌,降低胆结石的发生率。此外,此术式清扫、切除范围合理,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是SiewertⅡ、Ⅲ型AEG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
肖江卫刘紫麟叶鹏程何一刘建军魏寿江
关键词:食管胃接合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