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凯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70例Ⅲ型肝门胆管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Ⅲ型肝门胆管癌的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0例Ⅲ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0例患者中,行手术切除60例,行姑息性支架或u管支撑引流4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外引流14例,未治疗47例。60例手术切除患者中,R0切除50例,R1切除10例。手术切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手术切缘(HR=4.621,95% CI:1.907-11.199,P=0.001)、肝叶切除(HR=3.003,95% CI:1.373-6.569,P=0.006)及淋巴结转移(HR=2.792,95% CI:1.393-5.598,P=0.004)与预后均相关。所有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治疗方法【R0切除(HR=0.177,95% CI:0.081-0.035,P〈0.001),未治疗(舰=5.568,95% CI:2.733-11.342,P〈0.001)]及血管侵犯(HR=I.667,95% CI:1.152-2.412,P=-0.007)与预后均相关。结论治疗方式与血管是否受侵犯与Ⅲ型肝门胆管癌的预后相关;可行手术切除患者中联合肝叶切除、R0切除及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 胡凯游骁翔李富宇叶辉蒋力生
- 关键词:手术预后
- HAG预激化疗对髓系白血病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 <正>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高三尖杉酯碱 (HHT)对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L-60细胞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细胞计数和形态学观察,MTT法检...
- 胡凯刘霆孟文彤
- 文献传递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抑制胆管炎的效果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胆管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Cetuximab对慢性增生性胆管炎(CPC)的抑制作用。方法 SD大鼠46只,随机分为CPC模型组(10只)、Cetuximab治疗组(30只)和假手术组(SO,6只)3组。CPC模型组及Cetuximab治疗组胆总管留置尼龙线复制胆管炎模型。Cetuximab治疗组分为3个亚组,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0.05%、0.10%、0.20%的Cetuximab。SO组仅开关腹。1周后取标本。通过HE、Masson、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评估Cetuxiamb对CPC的抑制效果、浓度效果关系及机制。结果 Cetuximab治疗组胆管炎症增生程度轻于CPC模型组。Cetuximab治疗组各亚组比较:Cetuximab 0.10%组(C 0.10%组)与Cetuximab 0.20%组(C 0.20%组)差异不明显,抑制作用强于Cetuximab 0.05%组(C 0.05%组)。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提示Cetuximab治疗组EGFR和EGFR的mRNA表达弱于CPC模型组(P<0.05),C 0.10%组及C0.2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弱于C 0.05%组(P<0.05)。结论 Cetuximab能有效抑制CPC,作用效果有受体饱和效应,对防治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刘三虎蒋力生李富宇游骁翔胡凯
- 关键词:慢性增生性胆管炎CETUXIMAB肝内胆管结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