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
-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黄石市第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脾部分栓塞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病例选择的研究
- 肖绍树贺降福边湘艳周伯铭刘荣朱珊玲杨润芝陈红王银沈俊松邵红征胡志勇叶俊高新生汪东平
- 该课题通过对102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探讨脾部分栓塞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病例的选择,总结了脾部分栓塞术治疗时的6种禁忌症,分别为:年龄60岁以上,肝功能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近期可能出血者;活动性消化...
- 关键词:
- 关键词:脾栓塞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 112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究112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非肝硬化患者472例,为C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88例,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将38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A组(n=112)和为B组(n=276)。比较A、B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A、B、C三组患者的预后等。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呕血发生率较低、咖啡样呕吐物发生率较高(P<0.001)。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尿素氮浓度较高、输血量较多,合并症中冠心病、高血压发生率较高,并发症中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P<0.05);B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χ2=8.741,P=0.013);B组患者死亡率最高(χ2=6.370,P=0.041)。结论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常见的的并发症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尿素氮较高,输血量较多,发生再出血和死亡的机率低于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 邵红征胡志勇刘荣黄爱霞
-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静脉曲张
-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再出血危险性预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4年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再出血危险性预测有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史、瞬时弹性成像术、多层螺旋CT成像、肝硬化脾肝体积比、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内镜治疗后随访的顺应性、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出血的控制时间、细菌感染和病毒复制。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综述。
- 胡志勇肖绍树田德安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其中33例选择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抗病毒治疗(联合治疗组),另32例单纯选择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治疗(未经抗病毒治疗组)。随访6~48个月,平均26.5个月。观察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及再出血和肝功能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静脉曲张复发率为12.50%(4/32),出血率为6.25%(2/32);未经抗病毒治疗组患者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0.00%(9/30),出血率为20.00%(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2,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按Child-Pugh评分标准,平均分为(7.0±0.8),未抗病毒治疗组患者平均分为(9.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抗病毒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肖绍树朱珊玲刘荣叶俊陈红纪昌林刘洋胡志勇贺降福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抗病毒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的进展被引量:7
- 2009年
- 肖绍树胡志勇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疾病进展
-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不同频率探头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不同频率超声探头对180例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总结内镜超声特点,并与最终EMR、ESD或外科手术得出的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发现慢性炎症71例,上消化道早癌10例,表现为黏膜层等回声或稍低回声改变,病变均未突破黏膜下层。间质瘤或平滑肌瘤46例,多位于食管或胃,表现为黏膜肌层及以下各层次的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为主,外覆强回声包膜,两者在超声下很难区别。脂肪瘤10例,多位于胃体及胃窦,表现为黏膜下层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囊肿14例,多位于十二指肠,表现为位于黏膜下层的单房或多房性的无回声区,包膜完整。恶性淋巴瘤1例,位于胃体,表现为局部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增厚,呈中低回声,不均匀,较少侵及固有肌层。血管性病变(血管瘤、静脉曲张)12例,多位于食管及胃底,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无回声,部分中高回声,圆形或不规则形,散在或成簇状分布,部分互相沟通。另外还有食管结核2例,异位胰腺6例,壁外压迫10例。超声与最终诊断结果均相符。结论内镜不同频率探头超声检查可以明确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大小,消化管壁起源和边界,根据超声特征对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能与腔外压迫性病变相鉴别。
- 邵红征王桂玲胡志勇
- 关键词:超声内镜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亢脾部分栓塞术后阿德福韦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部分栓塞术后阿德福韦酯疗效。方法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部分栓塞术治疗后,21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d,疗程1年,对照组20例常规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BV DNA、HBeAg/抗-HBe血清学变化、Child-Pugh分级比较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ALT、AST、TBil、ALB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HA、PC-Ⅲ、Ⅳ-C各项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 DNA转阴11例,对照组转阴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P<0.05)。治疗组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者4例,对照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P<0.05)。治疗组Child-Pugh分级为A级者9例,B级10例,C级2例;对照组A级6例,B级7例,C级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组未发现相关的肾功能损害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可获得明显改善,但不能阻止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脾栓塞术后采用阿德福韦酯是较理想的长期抗病毒药物。
- 肖绍树贺降福胡志勇高新生叶俊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阿德福韦酯
-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阿德福韦酯(ADV)是抑制HBV的有效药物,现已广泛应用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因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无明显交叉耐药,且安全性良好,也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较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现就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肖绍树贺降福胡志勇
- 关键词:肝炎乙型耐药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