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新元

作品数:32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登革热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水产
  • 3篇水产品
  • 3篇染病
  • 3篇污染
  • 3篇香港海鸥菌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血清
  • 2篇死亡病例
  • 2篇污染监测
  • 2篇霍乱
  • 2篇腹泻
  • 2篇病例

机构

  • 28篇海南省疾病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海南省农垦卫...

作者

  • 28篇苏新元
  • 23篇金玉明
  • 14篇李臻
  • 14篇吴维学
  • 13篇贾鹏本
  • 12篇马焱
  • 12篇劳世军
  • 10篇邱丽
  • 8篇孙莲英
  • 7篇曾祥洁
  • 7篇陈言
  • 6篇王少玲
  • 6篇陈莉
  • 6篇陈少明
  • 6篇吴捷
  • 5篇冯芳莉
  • 4篇曾昭长
  • 4篇李丹丹
  • 4篇陈少珠
  • 3篇华德

传媒

  • 17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省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
2009年
2008年2月21日上午,海南省人民医院电话报告了1例疑似登革热病人在该院就诊,由于无相关检测试剂,请求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调查诊断。省疾控中心立即电话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后,要求省医院对该病人就地隔离治疗并采样送检;省医院认为患者已基本痊愈,要求患者直接到省疾控中心接受调查、检测和诊断。患者于当日中午到达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对患者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经省疾控中心调查、组织专家会诊、实验室检验,
吴维学金玉明苏新元贾鹏本劳世军李臻孙莲英曾昭长韦茂国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病例
海南省发热患者血标本中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检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发热病人中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状况,并确定其基因分型。方法利用巢氏PCR方法,检测海南省各家医院2009~2010年送检的117份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标本的groEL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对所检测到的部分目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从基因水平进一步证实阳性结果,并对序列同源性及进化分析。结果从117份发热病人血标本中发现有恙虫病东方体阳性15份,检出率为12.8%。取10份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核酸序列基本一致,彼此间仅存在3个核苷酸的差异,构建进化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示海南省恙虫病东方体序列与R.tsutsugamushi(M31887)恙虫病东方体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高。结论海南省发热病人中存在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的状况,应加强相关监测和防控措施,为给海南省制定恙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吴捷王少玲金玉明马焱曾祥洁贾鹏本吴维学苏新元李沅聂绍发
关键词:恙虫病东方体热休克蛋白巢式PCR
海南省2008年狂犬病流行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调查海南省2008年狂犬病发病急剧上升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南省2008年各市、县(区)上报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8年狂犬病发病108例,发病率为1.28/10万;疫情波及11个市县,陵水县发病率最高为4.11/10万,琼中县发病率最低为0.53/10万,发病率各市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09:1,男性发病率为1.64/10万,女性发病率为0.88/10万;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4.93/10万;夏秋季发病较多。结论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种及人源免疫球蛋白使用,加强犬只的"管、免、灭",以遏制狂犬病的流行。
杜建伟金玉明贾鹏本劳世军吴维学苏新元李臻陈莉
关键词:狂犬病
海南省2007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不同地区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分布范围和水平以及种群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登革热媒介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不同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供水情况、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2007年7~8月在海南省全部或部分市、县(区)选一个或几个易于伊蚊媒介孳生的自然村进行登革热媒介幼虫横断面调查,计算房屋指数(House Index,HI)、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等,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以捞取积水容器内蚊幼,调查孳生情况。结果全省BI值最高为123,最低为13.3,全省平均BI值37.4;CI值最高为46.4,最低为6.2,全省平均CI值20.7。积水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暂时性容器BI值高于永久性容器,室外容器的BI值大于室内容器;海南岛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有分布,但以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中部市县只监测到白蚊伊蚊分布。结论海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再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必须加强全省媒介控制工作,特别是沿海地区应采取清除小积水容器、翻盆倒罐、定期清洗水缸、水缸加盖和水缸养鱼等措施。
金玉明吴维学孙莲英苏新元贾鹏本李臻劳世军聂绍发
关键词:登革热
海南省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
马焱曾祥洁陈海云李丹丹潘正帆甘晓婷黄芳陈少明邱丽金玉明苏新元吴维学
该项目对2008年~2012年海南省各市县报告的5190例手足口病病例采集的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引物、EV71、COXA16病毒的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毒毒株进行核酸序...
关键词: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的种群分布、密度及带毒情况,为制定登革热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在既往登革热流行区的儋州市、临高县、陵水县设立监测点,全年每月定时定点定人监测媒介幼虫密度和成蚊种群、密度;6~10月份监测雌性伊蚊登革病毒携带状况。结果各监测点全年均有媒介伊蚊活动,布雷图指数每月均高于5,儋州市2个哨点全年有11个月指数均≥20,其中港口村8月达168为最高指数;除儋州市港口村、临高县宫花村有明显4~8月季节高峰外,其他各点无明显季节高峰。各监测点伊蚊幼虫孳生环境也有所不同,儋州市以永久性容器孳生为主,临高县和陵水县以暂时性容器孳生占多数。三个监测点全年捕获的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总数的种群分布比,儋州市为138:15,临高县为0:64,陵水县为42:113,存在明显的种群分布差异。对188只雌性伊蚊进行登革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海南省既往登革热流行区广泛存在传播媒介,全年活动,且密度均较高,存在发生登革热爆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吴维学金玉明孙莲英曾祥洁苏新元贾鹏本李臻劳世军
关键词:登革热媒介
海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设备、人员配备情况、传染病报告及时性、传染病漏报率等,分析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后海南省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到2008年,海南省乡镇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网络覆盖率上升到100%。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直报率上升到81.16%,乡镇级为74.63%;2008年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10.40%;海南省传染病病人"发病到诊断"、"诊断到报告"、"报告到审核"平均时间分别缩短为2d(48h)、0.739d(17.74h)和0.059d(1.4h);未及时报告率和未及时审核率分别下降为21.89%和1.50%。结论海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已建立并正常运转,全省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明显提高,漏报率明显下降。
陈少珠金玉明陈蕊陈莉李臻劳世军吴维学苏新元贾鹏本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海南省部分地区流行性出血热人群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人群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海南省部分地区人群血清,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800人份人群血清,感染率为4.25%(34/800);西部地区的东方市、儋州市和中部地区的五指山市感染率(5%~6%)高于东部地区的万宁市(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较高的为30~39岁、40~49岁、50~59岁3个年龄组,分别为7.5%、6.25%和5.6%。这3个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感染率低于这3个年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感染率(7.25%)高于女性(1.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局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和中部的农村地区,存在EHF的潜在流行,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生局部暴发,建议这些地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人间疫情的监测和防控,防止疫情的流行和暴发。
苏新元陈言曾祥洁李丹丹马焱贾鹏本陈少明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海南省鲜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的检测及分布调查研究
华德胡伟王少玲吴捷苏新元马焱金玉明
香港海鸥菌是2001年由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感染及传染病研究中心袁国勇教授和胡钊逸副教授在一名来自中国大陆肝硬化病人的血液和胸腔脓汁中首先分离到,是近20年来医学界发现首种可导致人腹泻,甚至严重肠胃炎的新的致病菌。20...
关键词:
关键词:污染监测水产品检测
2008年海南省霍乱暴发分离株的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08年霍乱暴发菌株的分子分型成簇性,为疫情分析提供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协助疫情判断.方法 从本次霍乱疫情患者中分离69株,外环境分离7株[其中患者家厕所1株,水样1株,患者家附近鱼(池)塘3株,患者上卫生所就诊时呕吐地面的涂抹拭子1株和海南大学食堂菜刀涂抹拭子1株]共76株,对分离株进行常规病原学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获取受试菌株的DNA分子指纹图谱并对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PFGE图像应用BioNumerics(Version4.0)数据库软件(Applied Maths BVBA,Belium)进行处理,识别图像条带,自动生成得出相似系数.结果 2008年海南省暴发霍乱疫情中分离的76株霍乱菌株中,6月份分离到的5株分离菌株图谱相同,相似系数达100%;10-11月份自患者和环境水体中分离到的70株菌图谱完全一致,相似系数达100%,但与6月份分离株的图谱不同;1株在暴发中分离自食堂菜刀的菌株,其图谱与其他菌株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79.7%.结论 海南2008年存在不同的霍乱暴发,10-11月出现在不同市县的疫情可能属于一起较大范围的流行,环境水体污染是传播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吴捷刁保卫周海建朱建华王多春逄波王瑞白阚飙王少玲苏新元马焱
关键词:弧菌霍乱电泳脉冲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