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昕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化疗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栓塞
  • 2篇胃癌
  • 2篇化疗栓塞
  • 2篇癌患者
  • 1篇蛋白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原发性
  • 1篇载药
  • 1篇载药微球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动脉
  • 1篇支气管动脉化...
  • 1篇支气管动脉化...
  • 1篇生存期
  • 1篇术后

机构

  • 4篇马鞍山市人民...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5篇葛昕
  • 2篇杜成荣
  • 2篇曹齐生
  • 2篇丁德权
  • 1篇舒荣宝
  • 1篇陈磊
  • 1篇何昌霞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术后胃癌患者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行胃癌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FOLFOX组21例,化疗药物为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TPF组21例,化疗药物为紫杉醇、氟尿嘧啶和顺铂。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结果 FOLFOX组的总有效率为76.2%,明显高于TPF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LFOX组患者神经毒性、血小板减少的比例为61.9%、38.1%,TPF组为28.6%、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LFOX组术后评分增加比例为42.9%,明显高于TPF组的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LFOX组患者2年、3年生存率为81.0%、71.4%,明显高于TPF组的47.6%、3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方案治疗胃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具有一定的优势。
杜成荣曹齐生葛昕陈磊
关键词:化疗胃癌
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1例被引量:1
2011年
病例资料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笔者遇到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47岁,工人。发现盆腔包块10天入院,神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明显压痛,双下肢不肿。妇检:宫颈轻度炎症,可见纳氏囊肿,右侧附件区子宫上方触及一质硬包块,直径约12cm,活动度欠佳,压痛±。
葛昕舒荣宝
关键词:淋巴瘤卵巢
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经TACE治疗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50例PHC患者资料,纳入发生组;收集同期医院经TACE治疗后未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50例PHC患者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查阅患者资料,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资料,重点分析老年PHC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肝硬化、血红蛋白为中-重度贫血占比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血红蛋白为中-重度贫血、白蛋白水平低表达是导致老年PHC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子(P<0.05,P<0.001);凝血酶原时间短是导致老年PHC患者TACE治疗后未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保护因子(P<0.001)。结论老年PHC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与肝硬化、血红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有关。
杜成荣丁德权曹齐生葛昕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血红蛋白白蛋白
甲磺酸阿帕替尼结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期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 观察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与替吉奥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74例,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替吉奥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替吉奥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数据观察:临床近期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评分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标准、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1年患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27%(26/3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5.96%(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CA199及TS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CEA及CA199、TSGF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EA及CA199、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态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均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或处理后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与替吉奥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可较好抑制患者肿瘤细胞增殖及扩散,患者体力状态好,不良反应可缓解,较为安全,且患者1年生存率较高。
葛昕王平安陈媛媛
关键词:晚期胃癌
吉西他滨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16,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或卡铂化疗)、B组(n=8,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00 mg+顺铂60 mg)和C组(n=8,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即吉西他滨600 mg+顺铂60 mg,灌注化疗后使用载药微球吉西他滨600 mg,之后静脉补充顺铂60 mg+吉西他滨800~1200 mg)。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结局,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临床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ORR、DCR、临床疗效以及总生存期超过12个月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部分患者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3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食欲减退和脱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安全性与单纯全身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相近,可以作为后两种治疗方案的替代方案。
丁德权郑好葛昕王平安何昌霞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化疗吉西他滨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