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保举

作品数:36 被引量:189H指数:9
供职机构: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廓线
  • 18篇风廓线
  • 17篇雷达
  • 17篇风廓线雷达
  • 6篇降水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青藏高原东南...
  • 4篇涡动
  • 4篇南缘
  • 4篇暴雨
  • 3篇低层
  • 3篇低层风场
  • 3篇雨季
  • 3篇日变
  • 3篇日变化
  • 3篇强降水
  • 3篇可降水量
  • 3篇降水量
  • 3篇风场
  • 3篇风速

机构

  • 34篇大理国家气候...
  • 14篇云南大学
  • 10篇云南省气象局
  • 7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6篇董保举
  • 14篇徐安伦
  • 9篇李育
  • 7篇刘劲松
  • 7篇孙绩华
  • 6篇李建
  • 5篇朱以维
  • 4篇苏锦兰
  • 4篇杨智
  • 4篇付志嘉
  • 2篇张晔
  • 2篇杨艳军
  • 1篇冯健武
  • 1篇魏鸣
  • 1篇葛润生
  • 1篇孙康远
  • 1篇谢屹然
  • 1篇张万诚
  • 1篇彭浩
  • 1篇阮征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4篇气象科技
  • 3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研究与应...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气象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大理科技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28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0
2012年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暴雨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08年6月1日至6月2日云南大理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前三维风的脉动变化较大,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存在风速切变,最大探测高度明显升高;降水期间可以对降水性质进行判断;降水期间功率谱密度出现双峰谱,能测出垂直气流速度及下降粒子速度,通过这样的分析,便于开展更深层次的降水物理过程研究。
董保举付志嘉李明杨艳军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暴雨信噪比
云南大理风廓线结构随雨季进程的演变特征分析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 年4 月至6 月的风廓线雷达观测数据,分析风廓线结构在雨季进程的演变特征,发现随着雨季的进程风速逐渐减小,风速振幅逐渐变小,高空自由大气动量下传效应逐渐减弱,高层大气有明显的转变,西风减小...
董保举张成稳杨南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文献传递
风廓线雷达测风和气球测风资料对比分析
本文在简述风廓线雷达及气球测风原理的基础上,把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与当地探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风速风向一致性较好。利用大理风廓线资料与云南5部探空雷达资料对比发现,风廓线资料与丽江探空雷达资料最为接近,利用风廓线与丽江...
董保举张晔李建徐安伦付志嘉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探空
文献传递
风廓线雷达反演大气比湿廓线的初步试验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湍流散射理论,运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PR)联合RASS(Radio Acoustic Sounding System),GPS/PWV(Global Position System/Precipitable Water Vapor)进行全遥感系统的大气比湿廓线反演试验,并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2011年8—9月云南大理综合探测试验数据的反演结果与探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WPR联合探空的温度廓线和起始边界比湿(q_0)反演大气比湿廓线,与探空大气比湿廓线相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标准差为0.84 g·kg^(-1),误差随高度增加呈递增趋势;WPR联合RASS,GPS/PWV数据反演大气比湿廓线,与探空大气比湿廓线的标准差为0.85 g·kg^(-1)。参加反演的数据中,折射指数结构常数C_n^2与谱宽σ_(turb)~2对反演影响最大,反演算法中大气折射指数梯度M符号的判断对反演精度也有较大影响。
孙康远阮征魏鸣葛润生董保举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连年干旱背景下洱海流域降水的精细化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2010-2015年洱海流域22个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连年干旱背景下洱海流域降水的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洱海流域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而且夜雨特征明显;日内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小时数分别在06:00(北京时,下同),04:00和06:00出现峰值,分别在13:00,23:00和11:00出现谷值;长历时降水事件对累计降水量的贡献率最大,中历时的贡献率次之,短历时的贡献率最小。(2)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比较显著,洱海湖区年均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沿着点苍山山脚一线,春、夏、秋、冬四季和全年的降水量、降水小时数以及不同量级的降雨日数均偏多,一般在银桥镇双阳出现大值中心,此大值区域处于盛行风(东风)、次盛行风(东东南风)的上风向和第三盛行风(西西北风)的下风向。(3)洱海流域降水分布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洱海流域复杂地形以及盛行风效应等因素紧密联系。
徐安伦李育杨帆苏锦兰董保举孙绩华
关键词:洱海流域降水
我国气候变暖特征及其与对流层顶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对我国1980~2007年120个观测站的探空资料进行处理后,分别计算得出对流层顶高度、对流层温度和平流层低层温度。在对温室效应引起我国气温变化进行研究的同时,重点分析对流层温度和平流层低层温度与对流层顶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性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我国对流层温度1980~2007年增加了近3.9℃,其中夏季增温较冬季明显,而平流层低层温度则呈降低趋势,降幅约7.0℃;28 a来我国对流层顶高度总体上升约45 m,高度变化范围在8~16 km左右;从平均对流层顶高度的年变化看来,对流层顶高度与平流层低层温度呈负相关,与对流层温度呈正相关,且存在季节差异。对流层的增暖和平流层的冷却作用共同导致了我国对流层顶高度的变化。
付志嘉董保举张成稳
关键词:温室效应对流层顶高度
云南大理边界层风垂直变化观测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2008年3月云南大理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其上空局地环流特征。通过对云南大理上空三维风场的分析发现当地受地形影响明显,600 m以下午后至夜晚以西南风为主,出现下沉气流,风速较大,凌晨至中午以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小;600 m以上主要是西南和西北风,风速较大。这说明影响该地区的环流高度为600 m,表明该地区低层以山谷风、湖陆风及峡谷的风叠加为主导的环流特征是该地区的局地环流日变化基本特征。云南大理上空气流的逐日变化在600 m以下主要以东南风为主,高空是西北风、西南风交替出现,并且垂直运动以上升气流为主,偏西气流的加强导致垂直运动加强,南风、北风变化与垂直气流关系不是很明显,西风气流的变化对云南大理的垂直运动有重要的影响;云南大理上空在600 m以下风速变化不大,600 m以上风速随高度线性增大,点苍山高度(2 000 m)以下夜间风速大于白天风速,2 000 m以上白天风速大于夜间风速。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100 m和1 000 m高度主导风向都相反,500 m高度能看出白天的东南风转换为夜间西南风。
董保举张成稳付志嘉杨澄李育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边界层局地环流
大理苍山不同海拔高度湿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苍山-洱海梯度观测系统2011—2020年湿季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山顶、山腰和坝区3个站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降水量日变化,坝区站呈现单峰型,山腰站和山顶站则是双峰型;降水频次日变化,坝区站和山顶站为单峰型,山腰站日变化比较平缓;各时次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基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多;降水强度日变化,山顶站为双峰型,坝区站和山腰站波动较大,午后为小值区,夜间为大值区,3个站在14:00—17:00的降水强度相差不大,而其他时段山腰站和坝区站的降水强度比山顶站大。夜间降水量在持续时间2~1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降水量大值区持续时间较长;白天降水量在持续时间小于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大值出现的时间向后移。降水频次在持续时间小于6 h,3个站在白天、夜间分别有一个大值区,而持续时间7~18 h的只有山顶站夜间有大值区;坝区站和山顶站夜间降水频次大于白天降水频次,山腰站白天、夜间降水频次相差不大。长历时(中历时、短历时)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频次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减小);3个站长历时降水量(长历时降水频次)对总降水量(总降水频次)的贡献最大,贡献最小的是短历时降水量(中历时降水频次)。
董保举徐安伦徐安伦
关键词:日变化特征
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大理近地层风场及湍流通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2008年4~5月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近地面层观测系统的梯度、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结合背景场环流分析,分析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大理近地面层的风速、风向变化特征、风速廓线和垂直切变变化特征以及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西南季风爆发前,大理近地层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平均风速较大;风速日变化的双峰型特征较显著,风速的垂直切变大,动量通量数值较大且日变化特征较明显。西南季风爆发后,大理近地层西北风频率显著增加,平均风速减小;风速日变化以单锋型为主,风速垂直切变较前期显著减小,动量通量数值减小而日变化特征较不显著。西南季风开始前后大理地气热量交换都以潜热为主,西南季风开始前一旬期间,潜热通量的逐日变化特点是随时间逐渐减少,感热通量逐渐增大,二者差值逐渐减小;西南季风开始后潜热通量的逐日变化为逐渐增大而感热通量逐渐减少,二者差值逐渐增大。就月平均值的日变化而言,潜热通量峰值变化不大,雨季略低于干季的4月;感热通量4~6月的月平均逐月降低。其原因既与雨季天气的变化有关,也与下垫面状况的改变相联系。
孙绩华樊风徐安伦董保举
关键词:西南季风湍流通量
强降水过程风廓线雷达资料的极值特征被引量:21
2016年
为提高强降水天气的短临预报水平,分析了云南大理2008—2012年汛期地面强降水发生前风廓线雷达资料的极值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水前0-1h最大探测高度最高,强降水的强度与最大探测高度的量值和增幅呈正相关。强降水出现前1h左右,向下的垂直速度极值最大,所对应的高度最低;且向下的垂直速度极值越大,强降水的强度也越大。在强降雨发生前1h出现信噪比极值的峰值,该峰值越大,强降水的强度也越大。较强的强降水发生前3-4h,在4.0km高度附近有中尺度急流出现。
陈红玉高月忠尹丽云钟爱华董保举
关键词:强降水风廓线雷达资料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