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航

作品数:48 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骨折
  • 12篇髓内
  • 12篇髓内钉
  • 11篇股骨
  • 7篇远端
  • 7篇内固定
  • 6篇疗效
  • 6篇股骨转子
  • 5篇有限元
  • 5篇愈合
  • 5篇转子间
  • 5篇转子间骨折
  • 5篇桡骨远端
  • 5篇骨水泥
  • 5篇股骨转子间
  • 5篇股骨转子间骨...
  • 4篇药理
  • 4篇髓内钉治疗
  • 4篇固定术
  • 4篇关节

机构

  • 48篇广州中医药大...
  • 1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48篇董航
  • 33篇黄枫
  • 24篇黄培镇
  • 22篇蔡群斌
  • 13篇周琦石
  • 12篇姜自伟
  • 12篇郑晓辉
  • 9篇高怡加
  • 7篇林梓凌
  • 6篇罗伟东
  • 6篇黄学员
  • 5篇孙世栋
  • 4篇陆宇云
  • 4篇李悦
  • 3篇劳永生
  • 3篇梁其彬
  • 3篇成思源
  • 3篇欧阳崇志
  • 3篇孙汉桥
  • 2篇何才勇

传媒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世界中医药学...
  • 2篇天津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角韧带修复与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2
2019年
目的探讨三角韧带修复与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分为三角韧带修复组15例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组1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内侧关节间隙(MCS)、下胫腓关节间隙(TFCS)、胫腓骨重叠(TFO)、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等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4个月。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组1例因术后出现位置不佳重新手术治疗,1例出现下胫腓联合螺钉断裂,但并无不适症状。两组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P=0.172)。两组患者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MCS、TFCS、TFO及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韧带修复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术者可根据自己对手术方式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黄培镇董航蔡群斌郑晓辉黄学员姜自伟
关键词: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骨折韧带螺钉
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Masquelet诱导膜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Masquelet诱导膜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5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股骨诱导膜模型后,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给各中药组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等量纯水灌胃,直至造模后第28天。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Q-PCR分别检测各组诱导膜组织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HMGB1、PDGF-BB、CD31、Emcn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诱导膜组织中CD31蛋白为强阳性表达,而Emcn的表达为弱阳性。模型组较空白组各血管新生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提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二者的表达较模型组一致上调(P<0.05)。结论:虽诱导膜中不存在CD31hiEmcnhi血管,但骨碎补总黄酮对诱导膜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曾志奎黄枫李悦李华南周琦石高怡加董航黄培镇蔡群斌李定申震郑升鹏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血管新生因子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型骨折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3例桡骨远端A型骨折中,28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25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范围、抓握力较健侧变化以及腕关节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结果:术后随访12-21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按照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为87.4%,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2%,两者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范围较健侧变化,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及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型骨折均能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可综合考虑选择合适患者得治疗方式。
黄伟云周琦石董航黄志河黄枫
关键词: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骨质疏松影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仿真被引量:7
2020年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仍有部分术后内固定失效病例,股骨近端骨质疏松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Singh指数是评价股骨近端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Singh指数探讨不同骨质疏松程度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对减少内固定失效概率,增加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不同骨质疏松程度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转子间骨折提供新思路和实验基础。方法:选取1例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CT资料,导入Mimics 19.0和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中进行提取、优化得到右侧股骨三维模型。运用Solidworks2017软件画出内固定模型并与股骨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技术装配,以STEP格式导入Hypermesh 14.0软件中截骨得到AO 2.1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参照Singh指数1-6划分应力骨小梁得到A-F模型,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分别储存为K文件导入LS-DYNA软件求解。结果与结论:①当股骨头受力时,Singh 6-Singh 1股骨头颈骨块中螺旋刀片产生切割,普通骨小梁消失,包裹螺旋刀片的应力骨小梁不但没有消失,且承载和分散了部分应力,使得螺旋刀片仍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和把持力,维持着骨折的复位,减少了股骨头颈骨块的内翻和旋转;②从Singh 6-Singh 1,随着应力骨小梁的消失,骨质疏松越严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就越容易失效;③股骨近端海绵状的丰厚骨小梁,特别是应力骨小梁,通过抵抗、缓冲弯曲应变而在维持股骨的弹性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是股骨近端弹性稳定的重要结构。
黄培镇陈心敏郑利钦林梓凌董航蔡群斌李木生郑永泽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骨质疏松SINGH指数有限元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AO分型A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AO分型A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AO分型A3型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21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25例。术后X线片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记录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1-3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6-11周,平均9周。保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3±1.9)周,手术组为(8.9±2.3)周(P〉0.05)。末次随访时手法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分别为(4.8±2.6)°、(18.1±4.9)°、(7.2±2.1)mm,内固定组分别为(10.6±2.7)°、(20.4±3.1)°、(10.6±1.5)mm。两组间比较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评分手术组优良率85.7%;保守组优良率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能较好地恢复桡骨的短缩移位,保证了骨折部位的血运,但容易出现术后复位丢失。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恢复解剖形态优势更明显。应该熟悉各种治疗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董航黄枫黄培镇蔡群斌杨冰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石膏固定手术治疗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2021年
患者,男,42岁,因车祸致大腿部肿胀、疼痛,髋部活动受限,于2017年8月28日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X线片(见图1A)显示为左侧股骨干骨折,AO分型32-C1型。行左侧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左下肢石膏外固定术。术后X线片(见图1B)显示对位对线良好。术后患者下蹲、屈膝受限,行走缓慢,稍有跛行。术后1年于门诊复查,未见骨折端骨痂生长,骨折愈合缓慢。行左股骨髓内钉部分螺钉取出、骨折端清理+对侧髂骨取骨植骨术。
高俊延董航罗伟东冯元蓝冯骏杰黄敏玲林海雄黄枫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内固定术
一种应用于下肢术后监测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下肢术后监测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监测装置包括信息收集模块、若干传感器、脚环、数据处理中心和保护部件这几大部分。此监测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柔性变形传感器全面地监测脚部情况,能够精确分析下肢的运动状态...
姜自伟丛海宸黄海铨黄枫郑晓辉陆宇云李紫阁吴晶晶董航冯骏杰黄敏玲
文献传递
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伟东黄枫何才勇姜自伟高怡加董航
关键词: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游离植皮
顺行和逆行髓内钉治疗不同部位股骨干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背景: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并发无菌性骨不连,其原因为机械性不稳定。股骨作为人体最长最大的骨骼,不同部位骨折是否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不同进钉方式对于不同部位骨折端稳定性存在何种影响均研究甚少。目的:分析顺行和逆行髓内钉治疗不同部位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评估最佳进钉方式,减少骨不连发生率。方法:选取一名志愿者CT资料导入Mimics 19.0和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中进行提取、优化得到右侧股骨三维模型;运用Solidworks 2017软件画出顺行和逆行髓内钉模型并与不同骨折部位股骨干骨折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技术装配,以STEP格式导入Abaqus 2017软件中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提交运算,于可视化模块中查看结果。其中上段股骨干骨折顺行和逆行髓内钉分别为A1、A2模型,中段为B1、B2模型,下段为C1、C2模型。结果与结论:(1)A1、B1、C2模型股骨整体应力分布更为均匀,位移、骨折端间隙与成角、股骨近折端骨块内翻均更小;(2)对于上段和中段股骨干骨折,顺行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对于下段股骨干骨折,逆行髓内钉效果更优。
黄培镇董航蔡群斌林梓凌黄枫
关键词:逆行髓内钉股骨干骨折有限元分析骨不连
自制模具制备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愈合
目的:骨折的固定方法,软组织处理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目前都取得了成足的进步,但感染性骨不愈合的处理仍然是极其困难的。感染可使固定变得不稳定,固定不稳与感染灶的联合作用又会使得骨折愈合变得更为困难。为了探讨能不能在抗感染的同时...
董航黄枫周琦石徐险峰黄培镇蔡群斌
关键词:骨感染骨不愈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