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菲

作品数:87 被引量:30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7篇淋巴
  • 36篇淋巴瘤
  • 29篇细胞
  • 19篇预后
  • 14篇血液
  • 13篇化疗
  • 11篇细胞淋巴瘤
  • 11篇骨髓
  • 9篇多发
  • 9篇多发性
  • 9篇多发性骨髓瘤
  • 9篇弥漫
  • 9篇骨髓瘤
  • 8篇血液科
  • 8篇金淋巴瘤
  • 8篇霍奇金
  • 8篇霍奇金淋巴瘤
  • 8篇基因
  • 8篇急性
  • 7篇肿瘤

机构

  • 86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86篇董菲
  • 57篇景红梅
  • 56篇克晓燕
  • 35篇王晶
  • 27篇王继军
  • 22篇赵伟
  • 22篇田磊
  • 20篇万伟
  • 19篇杨萍
  • 16篇王艳芳
  • 14篇李其辉
  • 13篇刘彦
  • 9篇高子芬
  • 9篇胡凯
  • 8篇王化
  • 7篇李敏
  • 7篇陈渝萍
  • 5篇万文丽
  • 4篇刘维
  • 4篇张巍

传媒

  • 21篇中国实验血液...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白血病.淋巴...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4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病案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的遗传学异常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遗传学异常,探讨其在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初发MM患者,利用CytoScan 750K芯片对其骨髓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另外通过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利用多个荧光探针(D13S319、RB1、p53、1q21、IgH、IgH/CCND1、IgH/FGFR3、IgH/MAF、IgH/MAFB)FISH检测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异常。结果:20例MM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3例(15%);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13例(65%),而芯片检出18例(90%)患者具有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NV),包括拷贝数增加(106个)、拷贝数缺失(156个)以及单亲二倍体(23个),除了5号、9号、18号、21号以及Y染色体未发现CNV外,其余染色体上均包含不同数量的拷贝数增加和/或缺失。FISH和芯片检测比较显示,13号染色体缺失(D13S319、RB1)发生率分别为35%(7/20)和40%(8/20);1q21扩增分别为40%(8/20)和50%(10/20);P53缺失均为15%(3/20);FISH检出IgH重排阳性8例,芯片检出4例11q13(CCND1基因)扩增,3例16q23(MAF基因)扩增,1例4p16(FGFR3基因)扩增,2例20q12(MAFB基因)扩增。另外,芯片还可以发现了新的如7号、8号、12号、X等染色体异常。结论:半数以上MM患者都存在染色体改变,而且大部分均为复杂异常,利用微阵列芯片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MM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分子遗传学信息。
王艳芳王化郤连永张朕豪王晶董菲克晓燕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荧光原位杂交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旨在评估Ig D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3年6月间15例新发Ig D MM临床资料。15例诱导治疗中传统化疗9例、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6例。诊断及疗效采用IMWG的标准评估,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男女比例2∶1,中位年龄57(40-72)岁;15例均为Durie-SalmonⅢ期,轻链为λ型占80%(12/15),有骨损害者占了86.7%(13/15),髓外侵犯者33.3%(5/15),胸腔积液26.7%(4/15),肾功能损害86.7%(13/15),贫血占93.3%(14/15),血清白蛋白<35 g/L占26.7%(4/15),平均肌酐清除率为23.1(6-44)ml/min,诊断时中位血红蛋白82(43-131)g/L。结果表明,可随访11例中,8例死亡,3例存活;平均随访20(0.5-13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PFS)7(95%置信区间CI 4.6-9.4)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15(95%CI 6.6-27.4)个月;用传统化疗诱导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7(95%CI 6.0-28.0)个月,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5(95%CI 0.0-33.3)个月(P=0.90)。15例中可评价疗效14例,完全缓解者(CR)33.3%(5/1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者(VGPR)13.3%(2/15);部分缓解(PR)20%(3/15);疾病稳定者(SD)20%(3/15);疾病进展者(PD)6.7%(1/15)。结论:Ig D MM是一种少见的MM类型,预后差。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方案对伴髓外浸润的患者有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可能改善患者生存期。
刘彦克晓燕王晶景红梅王继军董菲万文丽张巍
关键词:骨髓瘤免疫球蛋白D硼替佐米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探索影响生存和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0(12-82)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47:1。中位随访28(1-112)个月,5年总生存(OS)率为49.3%。ECOG评分0-1分组与≥2分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51.6%和0(P=0.001);IPI评分0-1分组与≥2分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60.0%和40.6%(P=0.027);淋巴瘤分期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61.3%和31.7%(P=0.005);无B症状组与有B症状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79.0%和30.1%(P=0.013);治疗前血浆中EBV-DNA <5×102/ml组与≥5×102/ml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60.4%和33.3%(P=0.003);单纯化疗组、放化疗联合组及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12.9%、86.5%和62.5%(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NK/T细胞淋巴瘤患者OS的因素有ECOG评分、IPI评分、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浆EBV-DNA水平和治疗模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B症状、血浆EBV-DNA拷贝数和治疗模式是NK/T细胞淋巴瘤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COG评分、B症状、EBV-DNA拷贝数、治疗模式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李其辉杨萍王继军董菲田磊万伟克晓燕景红梅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中心2011年至2013年度血液科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细菌菌种及其耐药性,送检标本来源为血、中段尿、咽拭子、痰等。结果:共培养菌株168株,来自痰标本最多,为72株(42.9%),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67.9%),革兰阳性菌54株(32.1%),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0.8%)、大肠埃希菌(18.5%)、金黄色葡萄球菌(17.9%)、肺炎克雷伯菌(9.5%)、表皮葡萄球菌(5.9%),其他细菌占27.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保持极低耐药率。结论:血液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革兰阴性菌依然为主要致病菌,密切关注病原学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控制耐药率。
董菲姚贝王晶景红梅克晓燕
关键词:血液病抗药性微生物
PDCA循环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讨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9月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30名作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的教学模式;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36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析两组规培医师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规培医师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
李其辉董菲景红梅
关键词:PDCA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血液内科教学管理
血液肿瘤患者念珠菌血症的药物治疗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念珠菌血症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液肿瘤且住院期间发生念珠菌败血症的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血培养结果、药敏结果、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55.5岁;发生念珠菌血症前原发病状态8例为难治复发、1例为初治、1例为缓解;8例血培养结果为热带念珠菌,1例为白念珠菌,1例为克柔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10株菌株均对5-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敏感,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各有2株耐药菌株,伏立康唑有1株耐药菌株。10例患者均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8例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3例患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7例患者降钙素原高于0.5 ng·mL^(-1),7例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30 g·L^(-1)。10例患者中5例死亡,其中粒细胞缺乏至首次血培养阳性的时间大于14 d、血清白蛋白<30 g·L^(-1)、原发疾病是否缓解与患者的生存相关(均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念珠菌血症死亡率高,对高危人群应以预防性及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为主,并警惕耐药菌株的出现。
董菲姚贝高爽郑东万伟赵伟高锦杰王艳芳刘维王继军
关键词:血液肿瘤念珠菌血症药物治疗
伴t(7;11)(p15;p15)/NUP98-HOXA9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2年
核孔蛋白98(Nucleoporin 98,NUP98)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的1区5带上,当发生累及11p15的平衡易位或倒位时,导致NUP98基因重排,截至目前已发现至少28种与之相关的伙伴基因[1],以涉及同源异型盒(Homeobox,Hox)基因家族最为多见,涵盖了HOXA(7p15)、HOXB(17q21)、HOXC(12q13)、HOXD(2q31)四个基因簇,其中,由t(7;11)(p15;p15)形成NUP98-HOXA9融合基因是NUP98基因重排最常见的形式,以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发生为主,发生率约为2.2%[2,3],该融合基因参与诱导白血病的发生,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7-2020年发现的3例伴有t(7;11)(p15;p15)且NUP98-HOXA9融合基因阳性AML-M2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张朕豪万伟李玲娣董菲李其辉王艳芳万文丽王化王晶景红梅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平衡易位HOX核孔蛋白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R-CHOP)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7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且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根据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未激活组(n=174)与HBV激活组(n=13)。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化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及预后情况。结果HBV激活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71(66,80)岁vs.65(54,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13/13,100.0%)患者HBV DNA由基线不可测转为可测,2例患者HBsAg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为阳性的时间先于可测及HBV DNA的时间。13例HBV再激活患者中,2例出现HBV再激活相关肝炎,未发生HBV再激活相关暴发性肝炎;7例(7/13,53.8%)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其中3例(3/13,23.1%)HBeAg由阴性转为阳性。HBV再激活后,10例患者在随访中HBV DNA恢复至不可测水平,其中7例接受抗病毒治疗;2例HBsAg阳性患者在随访中HBsAg转为阴性。结论HBsAg阴性/抗-HBc阳性DLBCL患者接受R-CHOP化疗后HBV再激活为中度风险,密切监测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对于早期发现HBV再激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苏元波李艳刘超胥婕李其辉董菲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多发性骨髓瘤环状RNA的差异表达情况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中环状RNA(circRNAs)的差异表达情况,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方法收集2023年1月—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5例MM患者和同期3例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确定MM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对circRNAs的miRNA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差异circRNA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circRNAs进行验证。结果在MM和正常对照骨髓样本中发现926个差异表达circRNAs,其中上调的818个,下调的108个。这些差异circRNAs具有大量的miRNA结合位点,如miR-619-5p、miR-17-5p、miR-20a-5p等。GO分析显示这些差异circRNAs主要参与细胞的蛋白质代谢、有机物代谢、含氮化合物代谢等生物代谢过程。KEGG分析显示Rap1、FoxO、AMPK等信号通路明显富集。通过qRT-PCR实验对表达显著上调的4个circRNAs进行验证,发现circ_0004524和circ_0003823明显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MM患者具有独特的circRNAs表达谱,对其进行深入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有助于为M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王艳芳张朕豪王化郤连永董菲景红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生物信息学分析信号通路
血液科败血症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败血症致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血液科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菌株82株,革兰阴性菌53株占64.6%,革兰阳性菌29株占35.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低,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占52.2%,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性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仍以葡萄球菌为主,占69.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葡萄球菌的55%,其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低,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低。
董菲姚贝王艳芳王继军克晓燕
关键词:血液病败血症耐药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