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德勇
- 作品数:74 被引量:269H指数:9
- 供职机构: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攀枝花市政府专项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攀枝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四川省羊肉餐馆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病学及知晓率调查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羊肉餐馆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情况及防控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四川省职业人群布病监测可靠性,进而为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常年销售羊肉汤的区/县作为重点调查地区,对羊肉餐馆从业人员感染率及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现场采样及问卷调查方式,并对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采集静脉血并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在四川省自贡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江市、泸州市、成都市的145家餐馆完成问卷调查362份,采集血清样本362份。检测出布病抗体阳性血清8份,滴度最高1∶400,分布在成都、自贡、内江市,平均阳性率为2.21%。血凝阳性者均无布病相关临床表现。知晓率调查中85.64%的被调查者从未听说过布病。防护措施调查中加工过程从不戴口罩的被调查者占46.69%;从不戴手套的占55.52%。从业年限>5年感染布病风险增加(χ^(2)=7.29,P<0.05)。防控知识知晓程度与文化程度有关;各市/州知晓率之间存在差异,成都市布病知晓率高于其他市/州(χ^(2)=51.70,P<0.05)。结论目前,四川省布病监测点代表性不足,职业人群监测应该将羊肉餐馆从业人员纳入监测范围;餐饮从业人员布病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 李帆刘伦光吴朝学蒋德勇岳勇刘鹃邓勇陈曦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病学
- 工矿企业成人HBsAg慢性携带者生活质量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HBsAg慢性携带者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以某集团公司现有在岗5 a以上的职工中的HBsAg慢性携带者104人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与其具有可比性的正常人群105人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等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慢性HBsAg携带者生活质量的现状。结果HBsAg慢性携带者GQOL-74总分为59.88±9.82,低于正常人得分66.73±7.86;SF-36总分为73.95±10.46,亦低于正常人得分81.88±8.22。结论慢性HBsAg携带者的生活质量因HBsAg的感染而受到了影响。
- 蒋德勇刘劼赵梦瑜林永霞李涛
- 关键词:生活质量乙型
- 攀枝花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对策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6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47/10万;发病高峰分别在1月、3—7月和12月,占全部病例数的71.02%;男女性别比例为1.46:1;发病以3~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8.92%;学生发病最多,且发生2起暴发疫情,占总病例数的64.4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3—19岁为主,幼儿园、中小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流腮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
- 陈祖华闫姝利蒋德勇刘瑜唐刚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 成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
- 目的 了解成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现有在岗5年以上的职工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104人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与其具有可比性的正常人群1...
- 蒋德勇
- 关键词: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干预成人
- 文献传递
- 四川省某餐馆1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调查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查明本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分析流行曲线查找可疑餐次,对可疑餐次食物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并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剩余食物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搜索到61例病例,罹患率为8.03%(61/760),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100%)、腹痛(96.7%)、恶心(49.2%)、呕吐(41.0);流行曲线显示点源暴露,平均潜伏期为16 h,病例对照结果显示猪头肉(OR=3.31,95%CI=1.08~10.17)为可疑食物;2份患者大便标本、食物半成品猪头肉和用猪头肉制作的食物"鸿运当头"中分别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猪头肉引起。建议加强对该类盐渍制品的检疫和对餐饮机构的卫生监督,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 李杰刘润友张樊蒋德勇吴小林周兴余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例对照研究
- 某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调查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调查大学生HBsAg的携带率,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HBsAg携带状况的动态变化,为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0级大学生进行2次体检,即新生入校体检和毕业生体检,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6 244人,新生HBsAg携带率为5.7%,新生HBsAg携带率在性别、专业和地区无显著性差异;毕业生总的HBsAg携带率为13.8%,医学专业的毕业生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男性毕业生显著高于女性。HBsAg阴转率为7.3%。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大学生是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的重点人群。
- 刘劼蒋德勇
- 关键词:肝炎乙型病毒
- 攀枝花市2008-2012年鼠密度监测与防制探讨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攀枝花市2008-2012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鼠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攀枝花市鼠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1次,在居民区、特殊环境和农村自然村进行监测。结果攀枝花市2008-2012年年平均鼠密度为0.74%,以2009年最高为0.86%,2012年最低,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54.94%,其次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类雌雄比为1.10∶1;以特殊行业年平均鼠密度最高,达1.20%,占捕获总数的54.58%;鼠类活动高峰集中在6-8月,占捕获总数的40.29%。结论基本掌握了攀枝花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建议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重点在6-8月集中开展防鼠、灭鼠工作;继续加强对鼠类的长期监测,做到有的放矢,科学防控,以减少鼠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 陈祖华唐刚刘瑜蒋德勇闫姝利
- 关键词:鼠类防制
- 攀枝花市农村居民营养保健与饮食习惯的问题及对策
-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农村居民营养保健与饮食习惯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开展培训。方法抽样对攀枝花市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for Windows 11.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1、存在的问题:调查对象回答"知...
- 张家华蒋德勇
- 文献传递
- 1起副溶血型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调查
- 2010年
- [目的]查清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对1起群宴食物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结果]该次食物中毒23人,罹患率达17.69%,经实验室采样在9名患者的大便和1份冻虾等10份样品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1起由于海产品冻虾加工不当所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 彭福美蒋德勇阮洪海刘红旗周丽萍
-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
- 泸州市城区在校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0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泸州市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11/2019-01期间以匿名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泸州市9所公立小学和3所私立小学的小学生近1年来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状况,应用SPSS 17.0软件,采用χ^2或χ^2趋势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5 975名小学生,平均年龄(9.53±0.96)岁,男、女生分别为3 085人、2 807人。中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率为77.97%;其中,打网络游戏发生率最高,为66.26%,其次是校园暴力为27.94%。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公立学校(OR=1.47,95%CI:1.20~1.79)、五年级(OR=1.60,95%CI:1.25~2.04)、男生(OR=1.83,95%CI:1.55~2.15)、性格一般(OR=2.05,95%CI:1.61~2.62)和性格外向(OR=1.41,95%CI:1.12~1.76)、成绩中等(OR=1.40,95%CI:1.17~1.68)和成绩中下(OR=1.45,95%CI:1.04~2.02)、父母当面吵架(OR=2.30,95%CI:1.88~2.83)是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泸州市城区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率较高,建议学校等教育部门以及家长都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学生人群身心健康发展。
- 常豫红叶运莉蒋德勇雷智张容
- 关键词:小学生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