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宇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省级财政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O3水关节腔冲洗加膝神经脉冲神经调控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效果
- 2020年
- 目的:研究O3水关节腔冲洗加膝神经脉冲神经调控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5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O3水关节腔冲洗治疗,观察组加用膝神经脉冲神经调控治疗。对比两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和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实施O3水关节腔冲洗加膝神经脉冲神经调控治疗的效果良好,可缓解患者疼痛度,促进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 方利国蔡振宇林冠林
- 关键词:骨性膝关节炎关节腔
- 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对术后持续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究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IRF8 SiRNA)对PPsP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n=12),模型组(SM,n=48),溶媒组(SD,n=12)和IRF8沉默组(SS,n=48),其中,SM组于大鼠后足中部隐静脉内侧按皮肤/肌肉切开牵拉(SMIR)法建立术后持续性疼痛(PPsP)模型,SH组仅切开不牵拉;SD组与SS组建模前一周先于L4/5椎间隙行鞘内置管术,SS组于建模后第5、6日连续鞘内给予IRF8 SiRNA溶液20μl(溶于DEPC水中,150 pmol),SD组给予等量DEPC水。测量并记录建模前(D0),建模后第1(D1)、3(D3)、7(D7)、12(D12)、22(D22)、33(D33)日等时点各组大鼠术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T);建模后第12日各取6只,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情况,并取SH组和SM组各3只,取术野隐神经行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再取SM组和SS组于上述各时点各6只,流式细胞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与D0相比,SM组在D1~D22PWT降低(P<0.05或P<0.01),并在D33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SH组相比,SM组PWT在D1~D22均降低(P<0.05或P<0.01);与SD组相比,SS组PWT在D7~D22增高(P<0.05或P<0.01);与SH组相比,SS组D7~D22降低(P<0.05或P<0.01);隐神经髓鞘平均厚度:SH组为(377.03±69.60) nm, SM组为(369.50±73.26) nm,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组相比,SM组Iba-1明显上调(P<0.01);与SD组相比,SS组Iba-1表达受到抑制(P<0.05),与SH组相比,SS组Iba-1表达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M组与SD组之间,Iba-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相比,SM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在D3~D22均显著增加(P<0.01),而SS组小胶质细胞活化于D3达到高峰(P<0.01);鞘内给药后,SS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明显下降,与SM组相比,在D7~D12显著下降(P<0.01)。结论:SMIR诱导的PPsP大鼠显著且持续的机械痛觉过敏为非明显的外周神经损伤所致,可能是基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
- 徐昌顺林春蔡振宇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脊髓痛觉过敏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粘连性神经痛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粘连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粘连性神经痛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弥可保+奇曼丁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即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并在相应手术椎间隙侧隐窝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粘连性神经痛的优良率为97%,而对照组仅5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粘连性神经痛,采用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良好。
- 蔡振宇刘风蔡建荣
- 关键词:侧隐窝注射神经痛
- 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增加盐酸度洛西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指数和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患者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助于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睡眠质量。
- 方利国蔡振宇李伟兴
- 关键词:盐酸度洛西汀神经阻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睡眠质量
- 经皮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回缩效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髓核回缩效应及炎症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使用经皮射频靶点热凝术,观察组加用臭氧消融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髓核回缩效应指标(髓核横径与前后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髓核横径与前后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髓核横径与前后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可有效控制LDH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髓核回缩效应,安全可行。
- 林冠林蔡振宇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炎症因子
- 间断鞘内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注射治疗腹部晚期癌痛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间断鞘内注射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治疗腹部晚期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腹部晚期癌痛患者植入鞘内输注系统并置导管头端于T8~T10水平,术后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鞘内单纯吗啡(M阶段);第二阶段罗哌卡因联合吗啡(M+R阶段)。采用前瞻、交叉和双盲法,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到M阶段和M+R阶段,待获得72 h满意的镇痛后交叉进行另一阶段鞘内注射。记录治疗阶段的疼痛评分、满意度、有效吗啡剂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治疗阶段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3个阶段的生命体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阶段相比,M+R阶段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吗啡日用剂量降低了约30%(P<0.01)。M+R阶段的罗哌卡因最后一日用量为(3.8±0.9)mg。M和M+R阶段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鞘内间断注射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吗啡可减少腹部晚期癌痛患者的吗啡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王庆祥蔡振宇陈振毅杨华凌
- 关键词:癌痛吗啡罗哌卡因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对重度癌症疼痛伴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对重度癌症疼痛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重度癌症疼痛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缓解疗效及治疗前后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癌痛缓解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观察组FPS-R评分分别为(3.08±1.54)、(2.44±1.25)、(2.28±1.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1.79)、(3.92±1.48)、(3.06±1.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观察组HAMD评分分别为(15.17±2.79)、(13.92±2.68)、(12.46±2.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4±2.83)、(18.11±2.70)、(18.15±2.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躯体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对重度癌症疼痛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癌痛,减轻抑郁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 晁林林钟土秀李伟兴林冠林郑婵方利国蔡振宇
-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阿米替林疗效
- 超声引导下翼外肌筋膜间阻滞在老年三叉神经痛(Ⅱ或Ⅲ支)合并上颌窦囊肿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翼外肌筋膜间阻滞在老年三叉神经痛(Ⅱ支或Ⅲ支)合并上颌窦囊肿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我院的三叉神经痛(Ⅱ支或Ⅲ支)合并上颌窦囊肿的老年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翼外肌筋膜间阻滞治疗,对照组行无超声引导翼外肌筋膜间阻滞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阻滞成功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3、5、7日服用卡马西平明显减少,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5、7日服药量明显减少,两组服药量在治疗后第5、7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翼外肌筋膜间阻滞在老年三叉神经痛(Ⅱ支或Ⅲ支)合并上颌窦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 郑婵王占祥蔡振宇叶沁陈福妹
- 关键词:超声引导三叉神经痛上颌窦囊肿
- 一种三氧疗法肢体治疗袋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氧疗法肢体治疗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一端设有可供肢体伸入的袋口,所述袋体侧面连接有充放气接口,所述充放气接口内部设有控制其内部孔道启闭的阀芯;所述袋体在袋口处设有收紧结构。本实用新型三氧疗法肢体治疗袋...
- 徐昌顺蔡振宇
- 普瑞巴林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普瑞巴林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70例PHN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的PRF组(采用普瑞巴林联合PRF治疗)与NB组[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NB)],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临床效果、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及12周,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PRF组低于NB组,治疗后4周及12周,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12周,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NB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及12周,两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PRF组低于NB组,治疗后4周及12周,两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12周,两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显著低于NB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PRF治疗PHN具有确切的效果,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 李伟兴林冠林陈振明蔡振宇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普瑞巴林脉冲射频视觉模拟评分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