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敏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胃癌
  • 3篇超声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食管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分期
  • 2篇胃肿瘤
  • 2篇结肠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病理
  • 2篇病理特征
  • 2篇肠癌
  • 2篇超声探头
  • 1篇胆碱
  • 1篇凋亡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长度

机构

  • 17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7篇蔡敏
  • 16篇李力
  • 14篇王斌
  • 7篇程峰涛
  • 6篇程烽涛
  • 3篇顾晓红
  • 2篇李琴
  • 2篇刘玲
  • 1篇王睿
  • 1篇吴建新
  • 1篇沈悦恬
  • 1篇王静
  • 1篇樊华
  • 1篇顾新刚
  • 1篇李莲青
  • 1篇范建高
  • 1篇金震东
  • 1篇左晓明
  • 1篇黄玲
  • 1篇汤霞敏

传媒

  • 3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超声探头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2010年
目的研究微超声探头(UMP)检查在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12MHz UMP检查。以手术探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UMP检查诊断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率和局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UMP检查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5%。UMP检查诊断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为75%。结论UMP检查对于胃癌侵犯的深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李力蔡敏程峰涛王斌
关键词:胃癌术前分期
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与消化系统肿瘤被引量:1
2012年
端粒是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结构。端粒长度的变化可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从而诱导肿瘤发生,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发生风险指标。然而肿瘤组织取材存在获取时机晚、创伤性大等问题,而肿瘤替代组织易于获取且创伤性小,因此检测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有望成为肿瘤早期筛查的新手段。近年来关于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生风险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蔡敏李力王睿王斌程烽涛
关键词:端粒肿瘤
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组织微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应用7.5%高渗盐水(HS)或低分子右旋糖酐40(Dx)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和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组织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SAP组、HS组、Dx组于建模后经尾静脉持续注射4 mL/kg生理盐水、HS组及Dx组各2 h,另设假手术组(OS)。12 h后检测血清淀粉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GMP-140,同时测定腹水量,采集胰腺作普通病理检查并计数微血栓,部分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1)SAP诱发后12 h,SAP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S组或Dx组(P<0.05);治疗组存活数虽有不同,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2)胰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HS组或Dx组微血栓数、病理评分显著少于SAP组(P<0.05);腹水量、淀粉酶、D-dimer、vWF、GMP-140等检测结果也显示HS组或Dx组较SAP组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HS组或Dx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采用HS或Dx进行液体复苏能提高SAP大鼠生存率,胰腺病理损害减轻,胰组织微血栓数量减少,与出血、凝血机制紊乱相关的指标如D-dimer、vWF、GMP-140等改善。本研究未显示HS与Dx在改善SAP上述有关指标方面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蔡敏吴建新李力王斌范建高
关键词:胰腺炎微血栓右旋糖酐类
短节段Barrett’s食管的内镜和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内镜和病理下短节段Barrett’s食管(SSBE)的临床症状、内镜分型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内镜和病理诊断为SSBE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组织标本HE染色,并对临床症状、内镜分型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SBE的内镜检出率为9.75%,男女比为1.12∶1,平均发病年龄为51.64岁,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占70.00%;140例患者中反酸54例,烧心18例,胸骨后痛31例,上腹痛29例,无症状8例。14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胃底腺者30例,贲门腺者98例,肠上皮化生者12例;内镜诊断岛型54例,舌型66例,全周型20例。140例患者中贲门腺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无症状的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明显增高。140例患者中贲门腺组内镜表现为舌型和岛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主要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三种内镜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SBE病理特征和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以及病理特征和内镜分型之间均密切相关,SSBE临床症状和内镜分型之间无明显关系。
王斌程烽涛左晓明李力蔡敏樊华
关键词:短节段病理特征内镜分类
猫下食管括约肌对A型肉毒毒素的反应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A型肉毒毒素(BTA)局部注射于猫下食管括约肌(LES),通过LES测压、局部乙酰胆碱(Ach)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以及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研究BTA对LES的作用机制,为临床BT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胃镜下对BTA组(10只猫)LES分4点注射BTA,对照组(10只猫)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周测定LES的压力。处死猫后取LES,测定LES中Ach的含量和AchE活性;将LES作超薄切片,按Karnovsky-Roots法做AchE染色,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AchE阳性神经末梢和Ach囊泡的超微结构。结果:(1)BTA组LES压力(9.93±1.0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28.17±3.55)mmHg,P<0.01。(2)BTA组LES Ach含量(75.48±4.67)mg/g组织和AchE活性(38.20±2.17)103U/g组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3.03±4.65)mg/g组织、(69.88±6.73)103U/g组织,均P<0.01。(3)在光镜下发现,运动终板色泽变淡,数目减少;在电镜下发现,神经末梢内含Ach的囊泡明显减少,末梢内AchE阳性反应物也明显减少。结论:猫LES局部注射BTA后,可引起LES压力明显下降,其机制可能为BTA破坏局部胆碱能神经末梢运动终板中的囊泡,导致局部Ach含量和AchE活性明显降低。
王斌程烽涛顾晓红李力蔡敏李琴
关键词:食管括约肌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
胃镜下去甲肾上腺素冲洗致缺血性肠病1例被引量:1
2010年
缺血性肠病常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结肠镜是重要检查手段。去甲肾上腺素用于胃镜下止血效果显著,但引起缺血性肠病罕有报道。
王斌李力蔡敏王静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缺血性肠病
66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发生于胃肠道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从良性到显著恶性的广谱生物学行为,其特征性分子学改变是c鄄kit基因突变,其他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s)则无此特征。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诊断GISTs,以将其与其他GIMTs区分开来。目的加强对GISTs的认识,以正确诊断GISTs。方法总结1980~2004年间杨浦区中心医院GIMTs病例的病史资料,选用CD117、CD34、α鄄平滑肌抗体(SMA)、结蛋白(desmin)和S鄄100这一组抗体对GIMTs进行标记、分类,重点分析GISTs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本组66例GIMTs中56例为GISTs(84.8%),肿瘤多发生于胃和小肠(91.1%),良性和交界性29例,恶性27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中上腹不适、腹部包块和消化道出血。间质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CD117和CD34呈弥漫性强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3%和66.1%,部分病例局灶表达α鄄SMA和S鄄100,阳性率分别为30.4%和7.1%,desmin表达均阴性。平滑肌瘤3例,均弥漫性强表达α鄄SMA和desmin,余阴性。神经鞘瘤4例,均弥漫性表达S鄄100,余阴性。其他少见或难以分类的肿瘤3例。结论本组GIMTs中以GISTs最为多见,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少见。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GISTs临床和病理特征的认识,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蔡敏程烽涛刘玲
关键词:间叶源性肿瘤病理特征GISTS神经鞘瘤平滑肌瘤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乙状结肠黏膜内5-羟色胺的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5-羟色胺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腹泻型和便秘型IB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电子肠镜下取升结肠、乙状结肠以及直肠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羟色胺在结肠黏膜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结肠5-羟色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组升结肠段、直肠段5-羟色胺多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乙状结肠段5-羟色胺分布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泻型IBS乙状结肠5-羟色胺分布明显增多,说明乙状结肠5-羟色胺增多可能在腹泻型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王斌顾晓红刘玲蔡敏程峰涛李力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5-羟色胺乙状结肠免疫组化技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胃癌被引量:1
2013年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RAS组分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此文综述了RAS组分在不同胃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尤其是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RAS组分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联。
李力蔡敏程峰涛潘亦达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胃癌AT1R
脑钠肽与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测定脑钠肽、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同位素心血池显像评价肝硬化患者脑钠肽水平和心脏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利用脑钠肽作为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的标志物。方法32例各种病因的肝硬化患者,无心脏病史和症状,19例有腹水,13例无腹水,另有18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同位素心血池显像以观察心脏结构参数和收缩、舒张功能,并测定脑钠肽。结果治疗后腹水组和无腹水组射血分数值改变明显(P<0.01),腹水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37.2±2.8)mm vs(29.4±2.3)mm,P<0.01],无腹水组和腹水组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明显减轻[(7.5±0.3)mm vs(6.7±0.3)mm;(8.3±0.8)mm vs(7.2±0.9)mm,P<0.01];治疗后肝硬化组等容松弛时间(IVRT)均明显缩短[(95.8±6.0)ms vs(83.2±6.8)ms;(103.5±7.9)ms vs(91.5±7.6)ms,P<0.01],说明存在舒张功能不全;脑钠肽水平无腹水组和腹水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25.9±6.3)pg/L和(33.5±4.9)pg/L vs(18.6±3.9)pg/L(P<0.01),治疗后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无腹水组与对照组者相似(P>0.05),脑钠肽降低和IVRT缩短呈正相关(r=0.6,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脑钠肽水平升高和心脏舒张功能受损有关,说明脑钠肽水平可用作筛选肝硬化患者硬化性心肌病的标志物,以便于患者做进一步检查。
王斌顾晓红蔡敏程峰涛李力沈悦恬
关键词:肝硬化肽类激素心脏功能试验多普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