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5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图书馆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矿业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2006年—2015年中国学科馆员领域文献计量分析 2018年 近些年来,学科馆员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笔者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6年—2015年中国"学科馆员"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就年代、作者、期刊、主题、学科分布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学科馆员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梁世莲 马翠凤 蔡秀华关键词: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制度 巫山县新城址构造对岩溶地质灾害控制机理研究 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巫山县新城址的岩溶地质灾害(或潜在的灾害)的构造控制作用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巫山新城址岩溶地质灾害受岩石圈深部构造、表层构造变形、地貌新构造三个层次的制约.其中深部构造是认识和分析这一地区地质灾... 蔡秀华关键词:地质构造 岩溶地质灾害 地质演变 文献传递 国际高纯石英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与启示 2024年 为明确和缓解高纯石英“卡脖子”的关键问题,本文依托Web of Science数据库(简称WOS),检索出1970-2024年7月15日期间国际高纯石英研究论文共3496篇。借鉴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高纯石英进行研究态势分析,把握高纯石英动态发展趋势,丰富高纯石英研究的宏观层面,明确中外高纯石英关注热点异同。为科研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热点方向引导和支持,促进高效率、可持续高纯石英选冶工程的发展,为协同保障高纯石英技术攻关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张宇彤 吕鹏 卢小莉 向锂 洪敬兰 蔡秀华 张孟伯 柴新夏 李璐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 数据库 中国地质图书馆文献管理与服务进展分析 2013年 对我国地学文献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概括了中国地质图书馆从成立到现在90多年的历史变迁,介绍了近十几年来中国地质图书馆如何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基于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服务模式。 蔡秀华 王海华 马翠凤关键词:地学文献 文献管理 中国地质图书馆名家手稿资源库建设初探 被引量:1 2012年 论述我国图书馆名家手稿收藏现状,结合地质图书馆专业特点提出地质专业名家手稿采访方式,根据现行编目规则讨论手稿编目特点,并对地质图书馆建立名家手稿资源库进行初步探讨。 蔡秀华关键词:手稿 收藏 数字化 资源库 爱国藏山积千卷 存古情怀书与诗——章鸿钊的风雅情怀 2016年 章鸿钊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他既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现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又是爱国诗人。近来,中国地质图书馆在整理章鸿钊先生哲嗣的捐赠时,意外地发现,章鸿钊先生的成就绝不仅仅限于他所精专的领域,他的书法也是值得关注的,只是在以往的传记中,乃至章鸿钊先生自己书写的材料中,都极少涉及这位地质宗师的书艺世界。现根据中国地质图书馆所藏章鸿钊先生手书及章鸿钊先生旧藏书画作品,来窥测这位地质宗师的文艺修养。 马翠凤 蔡秀华 张孟伯 冯晔关键词:书艺 碑学 罗振玉 帖学 电气石族矿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 2004年 林善园 蔡克勤 蔡秀华 葛文胜关键词:电气石 晶体结构 物理性质 类质同象 网络视频公开课对中国地质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2013年 对国内外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发展历程、现状、运行模式等进行阐述,对国内外网络地球科学学科视频公开课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地质图书馆现状提出建设地学视频资源库的设想,探讨地学网络视频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和实施方案。 蔡秀华关键词:地球科学 网络视频资源 开放存取 情系地质 泽被四方——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章鸿钊先生手稿 2017年 章鸿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古代自然科学精华绝学的研究与继承者、学贯中西的哲学家、熟读诸子百家经典的文学家和精通诗词的作家,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他积极从事教育和科研著述,先后发表了《三灵解》、《石雅》、《地质学与相对说》、《中国锌的起源》等重要著作。他从近代地质科学角度研究了中国古籍中有关古生物、矿物、岩石和地质矿产等方面的知识,开中国地质科学史研究之先河,具有广泛影响。 马翠凤 蔡秀华关键词:手稿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中几种表生构造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20 2003年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中表生构造形成于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具有不同于内动力构造的特殊成因,当与内动力构造相叠加时,会使地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表生构造可分为连续构造型式、非连续构造型式和过渡构造型式,其中连续构造型式包括飞雁状褶皱和倾倒弯曲构造,非连续构造型式包括密集节理带和溶蚀正断层,过渡构造型式包括石香肠构造和块体翻转构造,它们在三峡地区广泛发育,是泥灰质岩石遭受溶蚀作用形成的。表生构造的发育过程也是地基变形、破坏的过程,三峡地区大量的地质灾害便与表生构造的发育有关。因此,防治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防止水向地基入渗。 张加桂 陈庆宣 蔡秀华关键词:地质灾害 岩溶 泥灰质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