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鹏程 作品数:11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尿NGAL在对比剂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冠状动脉诊治术后对比剂肾病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5月-2013年4月使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的80名成年患者,所有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诊治术前24 h内、术后12 h,24 h和48 h抽血检测Scr。同时于术前24 h内,术后2h收集尿液检测NGAL。所有入选的患者以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病例为CIN组(以48 h的Scr为诊断标准),从未发生CIN病例中选取2.5倍CIN组例数的患者作为非CIN组。结果 CIN组冠状动脉诊治术后2 h尿NGAL浓度较术前24 h的尿NGAL浓度显著升高(P<0.05);非CIN组冠状动脉诊治术后2 h的尿NGAL浓度较术前24 h的尿NGAL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诊治术后2 h尿液NGAL可以作为早期诊断CIN的参考指标。 薛鹏程关键词:对比剂肾病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尿NGAL在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背景:目前,随着冠状动脉诊治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造影剂的广泛使用,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已成为冠状动... 薛鹏程关键词:造影剂肾病 诊断标志物 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吲达帕胺,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4.4%(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BUN、24 h UAER、SCr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吲达帕胺和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何佰生 赵卓 薛鹏程 陈冬梅 汤凤英关键词:糖尿病 高血压 吲达帕胺 厄贝沙坦 血浆B型利钠肽、尿酸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6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阴性80例为对照组。2组均排除严重肝、肾、肺、脑及其他心脏病。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1支病变组45例,2支病变组31例和3支病变组30例。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颈动脉IMT、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1、2和3支病变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呈逐级增高趋势(P<0.01)。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1支和2支病变组(P<0.01),2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亦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P<0.01)。结论:颈动脉IMT、血浆BNP和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联合测定颈动脉IMT、BNP和UA水平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何强先 胡茜 何柏生 薛鹏程 杨眉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B型利钠肽 尿酸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脑型钠尿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UA)、脑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CHD患者72例,入院后均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CHD患者52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9例),其中AMI组患者入院时有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18例)、双支组(19例)与3支及以上(多支)组15例。对照组为经造影排除CHD诊断者20名。比较各组血UA、BNP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血UA、BNP与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UAP组患者血UA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与多支组患者血UA、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组(P〈0.01),而多支组患者3项指标亦均高于双支组(P〈0.05-P〈0.01)。结论:血UA、BNP与hs-CRP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用来评估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徐钢 桑更生 薛鹏程 石世强 潘路华关键词:冠心病 血尿酸 超敏C反应蛋白 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镇痛、卧床休息、吸氧、钙离子拮抗剂、抗心律失常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氯吡格雷,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0%,对照组为82.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8.0%,观察组为2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何佰生 汤凤英 赵卓 陈冬梅 薛鹏程关键词: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利伐沙班对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及微粒促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对非瓣膜心房颤动(NVAF)患者体内血小板及微粒(MPs)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10-2019-05期间在我院治疗的NVAF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47例作为NVAF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常规指标、磷脂酰丝氨酸(PS)阳性的血小板、MPs水平,并采用凝血实验和纤维蛋白生成实验分析血小板及MPs的促凝活性的变化。结果:NVAF组治疗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对照组,D-D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VAF组治疗后的PT、APTT延长,D-D聚体水平降低(P<0.05),NVAF组治疗后PT、APTT仍短于对照组,D-D聚体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NVAF组治疗前PS^+血小板、总MPs及血小板释放的微粒(PMP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VAF组治疗后PS^+血小板水平、总MPs水平及PMPs水平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NVAF组患者在治疗前血小板及MPs促凝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NVAF组治疗后的血小板及MPs促凝血时间明显延长,但仍短于对照组(P<0.05)。NVAF组患者在治疗前血小板及MPs促纤维蛋白生成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NVAF组治疗后血小板及MPs促纤维蛋白生成能力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降低了NVAF患者体内血小板及MPs促凝活性。 汤凤英 薛鹏程 祖磊 竟雪莹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血小板 微粒 磷脂酰丝氨酸 促凝活性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142例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在均进行水化基础上,分别于应用造影剂前7 d和后3 d口服安慰剂或氨氯地平及瑞舒伐他汀,比较2组患者造影后24 h、48 h及5 d时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和尿β2微球蛋白、尿NAGL以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无论对照组还是治疗组,应用造影剂对患者肾功能均有明显影响(P<0.05)。应用造影剂后24h治疗组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GAL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应用造影剂后48 h治疗组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和尿β2微球蛋白、尿NA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造影剂后5 d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造影剂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及保护作用。 薛鹏程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苯磺酸氨氯地平 造影剂肾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和D-二聚体及B型利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尿酸(BUA)、D-二聚体(D-Dimer)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3月因ACS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171例患者为试验组,取同期冠脉造影或冠脉CT无明显异常患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RDW、BUA、D-二聚体和BNP。试验组采用Gensini评分分组,分析各组4项指标;按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MACE)分组,分析各组4项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4项指标与ACS的关系。结果试验组RDW、BUA、D-二聚体和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不同Gensini评分各组RDW、D-二聚体和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MACE组内4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4项指标均与ACS相关,灵敏度分别为0.468、0.544、0.655、0.404,特异度为0.738、0.662、0.708、0.754,AUC为0.610、0.617、0.670、0.584,4项指标组成联合因子灵敏度为0.731,特异度为0.631,AUC为0.714。结论RDW、BUA、D-二聚体和BNP与ACS患者病情相关,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ACS诊断中有临床意义。 薛鹏程 李晶晶 陈康玉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尿酸 D-二聚体 B型利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BNP、C反应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N-pro BNP、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因胸痛入院患者70例,其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结果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N-pro BNP、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呈正相关(P<0.01)。结论 BNP、C反应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薛鹏程关键词: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