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学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椎体
  • 6篇内固定
  • 6篇骨折
  • 5篇植骨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后凸
  • 3篇单侧
  • 3篇压缩骨折
  • 3篇植骨融合
  • 3篇疏松性
  • 3篇椎体后凸
  • 3篇椎体后凸成形
  • 3篇椎体后凸成形...
  • 3篇椎体压缩
  • 3篇椎体压缩骨折
  • 3篇髋关节
  • 3篇髋关节脱位
  • 3篇脱位
  • 3篇外固定

机构

  • 10篇宁夏医科大学
  • 9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詹学华
  • 7篇丁惠强
  • 5篇马小民
  • 5篇戈朝晖
  • 4篇金卫东
  • 4篇乔永东
  • 4篇王自立
  • 4篇赵浩宁
  • 2篇黑龙
  • 2篇马荣
  • 2篇司建炜
  • 2篇米占虎
  • 2篇牛宁奎
  • 2篇朱嬉
  • 2篇李旭生
  • 2篇付斌
  • 2篇梁思敏
  • 1篇陈军
  • 1篇胡宁敏
  • 1篇安维军

传媒

  • 4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第九届西部骨...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第七届西部骨...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一例健康志愿者腰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构建并验证L3~S1脊柱节段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A),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L5峡部裂模型(B)、椎弓根螺钉U形棒固定模型(C)、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固定模型(D)。将4种模型的S1椎体下表面的自由度进行约束,在L3椎体上表面分别施加500N的轴向压缩力和10N·m的力矩载荷来模拟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6种运动状态,比较各有限元模型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L5棘突根部应力和峡部的轴向压力。结果:与相关文献数据比较,模型A在L4~L5,L5~S1节段的ROM与既往研究结果相近,证明本模型有效。在六种运动状态下,模型C和模型D的ROM比模型B分别下降了16.46%~55.98%、17.48%~40.65%;模型D的ROM比模型C平均大0.44°。相较于模型C,模型D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时,L5棘突的最大应力分别减少了12.71%、54.95%、58.46%、53.97%、46.91%及72.34%,有效降低棘突骨折的风险;腰椎峡部的轴向压力分别增加了236.51%、282.51%、216.98%、231.47%、294.03%及138.91%,可以更高效地促进骨折愈合。结论: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在保留腰椎活动度的同时,可以较好地重建腰椎峡部裂的即刻稳定性;相较于椎弓根螺钉U形棒固定装置,可以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性,且降低棘突骨折的风险。
周月勇马荣蔡则成詹学华王志强刘威戈朝晖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内固定系统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8例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2008-05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38例(52椎),男1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0.3岁;34例为原发性骨质疏松,4例因其他疾病有半年以上激素服用历史。结合体检、MRI及X射线平片确定责任椎体,骨折部位为T4~T12。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病椎高度的恢复以及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骨水泥渗漏通过术中透视和术后平片观察,记录骨水泥渗漏位置和椎体外渗漏的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25~55min,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25~4.60mL,平均(3.20±1.40)mL/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36例(95%)背痛明显缓解,术后3d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复查X射线平片显示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P<0.05),椎体中线高度矫正率为(50.90±34.60)%,而椎体后缘高度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冠状位X射线未发现椎体侧方楔形变增加。38例患者中有3例共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为经穿刺通道渗漏至椎体侧后缘,2例经椎体静脉系统渗漏至椎体侧方,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第三四天出院,术后1个月恢复伤前的生活。无节段血管、脊髓等穿刺副损伤以及术中、术后肺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外入路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戈朝晖赵浩宁詹学华朱禧丁惠强王自立
关键词:骨质疏松后凸成形椎体压缩骨折单侧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非特异性腰椎椎间隙感染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共20例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6-51岁,平均41岁。20例均为单一间隙感染,感染部位:3例L2-3,4例L3-4,10例L4-5,3例L5-S1。本组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留取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监测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评估疾病控制情况;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价椎体融合情况;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k,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为125min;术中出血量200-700ml,平均360ml。术后所有患者腰痛症状明显缓解,运动功能得到改善,体温正常;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腰部VAS评分术前为(5.35±1.15)分,术后1周为(2.76±0.34)分,末次随访为(O.85±0.65)分,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为优13例(65%)、良5例(25%),中2例(10%),优良率为90%。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普通细菌培养阳性8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细菌培养阴性12例。20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术后6~14个月(平均8.5个月)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后路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有利于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手术安全可靠。
杨小春常龙尚雁冰马小民金卫东锁志刚马文鑫王自立詹学华丁惠强
关键词:内固定器临床实验室技术
后路PSO截骨和选择性病变运动单元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严重后凸畸形多椎体脊柱结核
目的:总结后路PSO截骨和选择性病变运动单元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严重后凸畸形多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2年4月医院收治5例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46~68...
司建炜乔永东詹学华王自立
关键词:后凸畸形
文献传递
外固定架与加压钢板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2009年
目的比较使用加压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架(或)加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桡神经损伤)、二次手术的风险等,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皆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使用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长、软组织损伤重、术中出血量多、桡神经损伤多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长、二次内固定取出手术风险大。结论对于复杂性肱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使用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是临床使用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安维军詹学华米占虎
关键词: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加压钢板
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骨盆骨折是严重的创伤造成,常因失血性休克和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使其死亡率甚至高达50%。近几十年由于对骨盆骨折的不断认识的加深,早期及时采用外固定支架对骨盆骨折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控制了出血、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经验给予总结。现报道如下。
胡宁敏詹学华杨海波陈军米占虎
关键词: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失血性休克脏器损伤死亡率致残率
超声骨刀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应用超声骨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PLIF手术的35例患者(超声骨刀组)和同期使用传统器械手术的40例患者(传统器械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JOA改善率等指标。结果相比于传统器械组,超声骨刀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以及JOA改善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骨刀进行PLIF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并能避免硬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小民原文琦常龙詹学华丁惠强卢荣
关键词:超声骨刀脑脊液漏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术中应用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疗效。方法将52例胸腰椎骨折术后需行内固定取出的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取出内植物,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Wiltse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35.80±2.833)min、术中出血量(17.20±1.568)mL、术后引流量(20.33±1.988)mL及术后VAS评分(1.90±0.738)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的(55.33±2.769)min、(45.40±2.473)mL、(50.20±4.799)mL、(3.00±0.667)分(P<0.05),Wiltse入路组疗效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结论 Wiltse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可作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的良好入路选择。
詹学华常龙付斌司建炜乔永东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正中入路内固定取出术
改良Salter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良Salter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平均年龄3.5岁的38例(52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改良Salter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功能训练1个月后下地行走。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按照Mckay临床评价标准评价,其中优47髋,良4髋,中1髋,差0髋。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
金卫东朱嬉牛宁奎詹学华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2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37例,术前脊髓损...
马小民常龙丁惠强王自立詹学华黑龙付斌杨生森
关键词: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