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琼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留置套管针致头部皮肤破溃1例
- 2007年
- 李岩梅刘潇许琼
- 关键词:留置套管针皮肤破溃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次数
- 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护理
- 2010年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16型及肠道埃可病毒为常见)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一般症状较轻,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个别重症患者可引起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现将我们对手足口病的护理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 许琼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传染性疾病自限性疾病埃可病毒重症患者
- 如意金黄散在白百破疫苗注射局部形成肿块后的应用
- 2009年
- 白百破疫苗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氢氧化铝佐剂而使机体难于吸收,再加上注射和疫苗毒性的刺激,使注射部位发生急性炎症,急性炎症过后渗出物中纤维蛋白成分逐渐增加,局部形成硬结。我们用如意金黄散局部热敷促进硬结消散,效果明显,介绍如下。
- 许琼
- 关键词:如意金黄散白百破疫苗疫苗注射肿块急性炎症
- 甲氨喋呤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伴烫伤样皮肤1例的护理
- 2008年
- 李岩梅许琼
-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喋呤重度骨髓抑制护理化疗口腔黏膜损伤
- 化疗后静脉炎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比较紫外线照射和硫酸镁湿敷治疗化疗后急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86例使用化疗药后出现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照射组与湿敷组各43例,照射组采用强红斑量紫外线照射,湿敷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分别在治疗后1-10 d观察疗效,并比较静脉炎治愈的平均时间及有效率。结果:照射组和湿敷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与41.6%;平均治愈天数分别为(3.1±2.2)d与(8.5±3.3)d。照射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湿敷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湿敷组(P<0.05,0.01)。结论:化疗性静脉炎应用紫外线照射可缩短疗程,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
- 宋林萍朱英许琼张云杰
- 关键词:静脉炎化疗紫外线照射
- 哌拉西林钠快速溶解方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加快哌拉西林钠溶解的方法,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将111瓶哌拉西林钠随机分为3组各37瓶,A组采用自然溶解,B组采用手工振摇,C组采用振荡器振摇,在相同室温下进行药物溶解实验,分别观察、记录、比较各组药物溶解情况。[结果]A、B、C3组药物完全溶解时间分别为134.8min±22.0min、8.3min±3.0min、7.0min±2.2min。[结论]采用药用振荡器溶解哌拉西林钠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 宋林萍许琼郝秋莲
- 关键词:哌拉西林钠
- 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乙肝前S1蛋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乙肝前S1蛋白(pre-S1)和乙肝两对半,探讨乙肝pre-S1作为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33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血清乙肝两对半和pre-S1,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患者pre-S1的阳性率。结果:乙肝表面抗原的S/CO值高低与pre-S1有关,乙肝表面抗原S/CO值越高,pre-S1的阳性率越高,不同两对半模式pre-S1阳性率不同,其中以"大三阳"[HBsAg(+)/HBeAg(+)/HBcAb(+)]的阳性率最高(93.3%)。乙肝e抗原与pre-S1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前S蛋白能较早以及较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情况,对于条件不适合做乙肝病毒DNA的实验室,pre-S1是乙肝两对半的补充。
- 顾春瑜许琼赵乔妹
- 关键词:化学发光技术乙型肝炎病毒
- 高中生生活质量及其家庭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初步探讨高中生生活质量与家庭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5所高中高一、二、三年级共1 322名,采用高中生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其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家庭居住地为城市、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及民主型家庭的学生生活质量状况相对最好,而居住地为乡镇、父母文化水平低、溺爱家庭的学生生活质量相对最差。【结论】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群体的家庭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 许琼许秋娜李岩梅
- 关键词:精神卫生生活质量断面研究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