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炎
- 作品数:30 被引量:3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国人耻骨肌孔和腹膜前间隙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52
- 2010年
- 目的通过测量男性国人耻骨肌孔的面积,观察腹膜前间隙的解剖情况,为基于耻骨肌孔全覆盖理念的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的手术方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解剖男性国人尸体24具,其中新鲜尸体2具,共计48侧。测量耻骨肌孔的面积,观察腹膜前间隙的器官结构及其位置毗邻关系。结果国人尸体耻骨肌孔的平均面积为(19.5±3.7)cm2,左右两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耻骨肌孔大小与骨盆大小无相关性,腹壁下动脉的一些分支发至腹膜前间隙,在耻骨肌孔处的腹膜前间隙内下方有盆底静脉丛,有收集盆底血流的静脉(髂耻支)汇入腹壁下静脉,外上方有髂动、静脉,腹壁下血管斜行跨过耻骨肌孔,并发出2~3支小分支。结论本研究能为基于耻骨肌孔全覆盖理念的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为修补材料的改进提供数据,使之适合中国人的解剖构造。
- 董建许世吾吴钢周远航廖芝伟陈晓军黄琦胡星辰谭德炎
- 关键词:耻骨肌孔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
- Adamkiewicz动脉的解剖与影像被引量:10
- 2011年
- 1脊髓的动脉及Adamkiewicz动脉的解剖供应颈部脊髓的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深动脉和颈升动脉的分支。胸腰段脊髓是由胸主动脉肋间动脉和腹主动脉腰动脉的分支供应,偶尔也由髂内动脉供应。脊髓有两套几乎独立的动脉系统或者叫纵行吻合链:1根前动脉和2条后动脉。脊髓的血供主要有2个来源。
- 廉维帅符伟国王玉琦谭德炎
- 关键词:ADAMKIEWICZ动脉颈部脊髓影像动脉供应胸主动脉锁骨下动脉
- 脑膜中动脉沟骨管的解剖学与 CT 成像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膜中动脉沟骨管的解剖学特点和 CT 表现,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脑膜中动脉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和 CT 评估的依据。方法(1)由复旦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提供成人颅脑湿标本15例,开颅探查骨管,观察骨管的毗邻特点,测量骨管两个端点的距离;用金属铝丝标记骨管的位置并对颅骨行薄层 CT 扫描,使用曲面重建技术对骨管进行重建并测量骨管的长度,与颅脑湿标本测量结果进行对照。(2)回顾性研究头颅 CT 平扫或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400侧脑膜中动脉沟的头颅薄层 CT 数据,由2位医师评估双侧骨管的存在,探讨判别结果一致性;对骨管进行曲面重建,直观展示骨管形态。结果(1)15例标本中共发现骨管7侧,其中连续型6侧,间断型1侧;骨管长度0.94~3.06 cm,平均2.05cm ;顶点距颞骨颧弓垂直距离平均为4.67 cm,距颧突点水平距离平均为4.32 cm;低点距颧弓垂直距离平均为2.99 cm,距颧突点水平距离平均为3.24 cm。 CT 曲面重建颅骨测量骨管长径平均为2.10 cm,与标本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CT 曲面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管走行及其长度,2位医师通过对骨管解剖学的研究对CT 判别骨管存在有高度一致性(Kappa 值=0.96)。结论骨管 CT 的表现可为判断骨管解剖学形态提供可靠依据。经翼点入路进颅手术术前薄层 CT 检查及曲面重建可以有效显示骨管的形态学,在打开颅骨时可以根据术前 CT 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骨管,从而避免损伤走行于骨管中的脑膜中动脉。
- 李仕红姜时泽陆芳嵇鸣林光武叶春涛孙奕波钱海珍胡杰谭德炎滑炎卿
- 关键词:神经解剖学测颅法脑膜中动脉
- 胚胎连续组织切片的计算机三维重建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制备动物胚胎的连续切片,并利用计算机的三维重建技术,获得可视的“虚拟胚胎”。方法通过数码显微摄像系统对连续的石蜡切片进行拍照、拼接,获得胚胎连续切片的JPEG图像,再利用三维医学重建软件,把二维的切片图像重建成三维的“虚拟胚胎”。结果利用三维医学重建软件,重建得到“虚拟胚胎”,重建后的胚胎可进行任意的切割、旋转、操作回复等操作。结论医学三维图像工作室的三维重建软件运用于连续组织切片的计算机三维重建是完全可行的。
- 郑瑾佘振珏谭德炎宋志坚周国民
- 关键词:三维重建胚胎连续切片
- 前颞下锁孔入路开放脑神经池至上岩斜区的显微解剖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定量对比分析在前颞下锁孔入路中开放脑神经池前后至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方法采用导航工具,在20侧尸头标本上,测量并对比开放脑神经池前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后岩床襞、基底动脉(BA)显露长度以及至BA顶端的操作角度。结果开放脑神经池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为(136.7±19.8)mm^2、(222.8±25.8)mm^2;后岩床襞、BA显露长度为(11.5±0,6)mm、(10.3±2.0)mm以及至BA顶端的垂直操作角度(13.7±1.7)°,均有显著增加(P〈0.05)。至BA顶端的水平操作角度前后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开放脑神经池后能够增加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
- 王昊周范民张荣钟平谭德炎
- 关键词:颞下锁孔手术
- 基于学科交叉的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初步实践
- 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当代医学迈入影像医学时代的重要标志。目前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主要讲授解剖学内容,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而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影像技术的快速进步,CT、MRI...
- 李文生谭德炎章琛曦史勇红
- 关键词:断层解剖医学图像处理教学模式
- 文献传递
- 膈神经与面神经吻合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膈神经移位与面神经干吻合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1具22侧成年尸体头颈部,观察并测量:①膈神经根与面神经总干腮腺区分叉处之间的距离;②膈神经干在颈部可利用长度;③面神经总干腮腺区分叉处游离至水平半规管下缘可利用长度,面神经总干腮腺区分叉处游离至水平半规管下缘较游离至茎乳孔处增加的面神经干可利用长度;④面神经总干腮腺区分叉处至水平半规管下方切断处膈神经干及面神经干神经移位后并列放置重合长度。结果:①膈神经根与面神经总干腮腺区分叉处之间的距离为(7.2±0.9)cm。②膈神经起点至锁骨下静脉上缘平面为(7.2±1.6)cm。③面神经总干腮腺区分叉处至水平半规管下方切断处的长度2.7~3.5cm,较面神经干自茎乳孔下方切断增加1.0~1.5cm。④神经移位后重合长度为0.4~1.8cm。结论:在锁骨下静脉上缘平面切断20侧标本膈神经可与自乳突内切取的面神经干无张力吻合,两侧膈神经不能与自乳突内切取的面神经干无张力吻合。
- 马衍赵霞鲁飞严文洪谭德炎
- 关键词:面神经膈神经神经移植解剖学面神经麻痹
- 左心轴位X线造影解剖被引量:1
- 1989年
- 20例正常成人离体心脏标本,用左心腔的铸型和心脏断面解剖法,按左心常规位(左前斜位、侧位和右前斜位)和轴位(长轴位、四腔心或肝锁位和右前斜延长位)的造影投照角度和相应的X线造影显像进行形态的对照研究。对左心室内的正常结构及其联属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如左房室口、二尖瓣、主动脉窦及冠状动脉起始部、房间隔和室间隔等在X线造影中的表现。通过解剖标本,比较了常规位和轴位造影的优缺点,从解剖学角度对最佳轴位的选择也进行了讨论。
- 左焕琛顾正明谭德炎于彦铮
- 关键词:左心轴位X线造影
- 全文增补中
- 三尖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2
- 1994年
- 用肉眼、光镜和图像分析法对35例离体心脏问(30例固定标本,5例新鲜标本)的三尖瓣及其连合进行广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并对各尖瓣基带内的心肌纤维的来源、性质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后、膈尖瓣的面积分别为445.76±6354 mm^2,480.54±120.56mm^2,361.44±95.07mm^2.三尖瓣连合部可分为连合型和无连合型,前者又分为常见型、低连合型、扇叶型和网孔型,其中前隔连合的无连合型、低连合型及网孔型,为超声心动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解释了正常人三尖瓣前隔连合处出现有血液返流的现象.三尖瓣基带中的心肌纤维来自心房或心室肌,前者为Purkinje纤维,多见伸至后大瓣;后者为普通心肌纤维,各有一例伸入前尖瓣和隔尖瓣、其中前尖瓣基带中的肌纤维可伸入健索内.
- 谭德炎左焕琛
- 关键词:三尖瓣连合心肌纤维
- 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中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4例 ,单一冠状动脉 1例 ,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 ,左回旋支缺如 1例 ,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2例。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
- 毛定飚谭德炎滑炎卿丁其勇葛虓俊王鸣鹏张国桢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变异影像学诊断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