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其廷
-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PACHEⅡ评分和降钙素原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APACHEⅡ评分和降钙素原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肺炎组,同期60例老年非感染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肺炎组患者的血清PCT、WBC计数、CRP浓度和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II评分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存活组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II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效果较好,能及时反应老年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控制病情发展,可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赖其廷李敏菁罗志扬
- 关键词:老年肺部感染降钙素原
- 比索洛尔与培哚普利长期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培哚普利长期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在给予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d,比索洛尔1.25~5 mg/d;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两组共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EF、CI、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53.8%,治疗前后的两组比较,BNP水平、EF、CI、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比索洛尔与培哚普利长期联合能提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 谢衬梨赵一菊温泳涛赖其廷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比索洛尔培哚普利
- ERO1L、MUC1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内质网氧化还原酶1α(ERO1A)、细胞表面相关黏蛋白16(MUC16)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94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RO1A和MUC16 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ERO1A、MUC16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ERO1A、MUC16 mRNA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NSCLC癌组织中ERO1A、MUC1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72、22.528,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SCLC中ERO1A与MUC16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10,P<0.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ERO1A和MUC16蛋白均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NSCLC癌组织中ERO1A和MUC1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23、153.741,均P<0.001)。ERO1A mRNA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UC16 mRNA表达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RO1A mRNA高表达组患者累积生存明显低于低表达组(Log-rankχ^(2)=8.776,P=0.003),MUC16 mRNA高表达组患者累积生存明显低于低表达组(Log-rankχ^(2)=8.003,P=0.005)。肿瘤分期Ⅲ期、伴淋巴结转移、ERO1A及MUC16 mRNA高表达影响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癌组织中ERO1A、MUC16表达升高,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表达升高与NSCLC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 赖其廷李敏菁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低分子肝素对大鼠COPD模型肺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肺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影响。方法选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PD组、LMWH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于正常环境下喂养,COPD组与LMWH组大鼠通过熏烟及注入脂多糖建立COPD模型,LMWH组熏烟前0.5 h皮下注射LMWH 1 ml,熏烟结束后取右肺上叶组织于组织液氮中保存,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VEGF、HGF、c-met蛋白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水平。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mRNA水平,对比3组大鼠VEGF、HGF、c-met蛋白及VEGF、HGF、c-met mRNA及TGF-β水平。结果COPD组合LMWH组肺组织中VEGF、HGF、c-met蛋白水平和VEGFmRNA、HGFmRNA、c-metmRNA水平以及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LMWH组肺组织中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COPD组(P值均<0.05)。结论COPD大鼠VEGF、HGF、c-met、TGF-β水平呈现出高表达,上述因子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而LMWH则能对其水平表达有抑制作用。
- 吉圣珺温业良张培芳赖其廷莫冠文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低分子肝素
- 粉尘螨滴剂对稳定期轻、中度哮喘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对稳定期轻、中度哮喘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粉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吸入舒利迭,而治疗组在吸入舒利迭的基础上加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治疗前后哮喘患者的症状、肺功能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哮喘患者症状及改善FVC、FEV1%、PEF%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均能增加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降低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能降低血清中IL-17的水平,提高血清中IL-10,但治疗组更优(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哮喘安全、有效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能纠正哮喘患者Th17/Treg的失衡。
- 温泳涛赵一菊黄彩燕颜建辉陈冬萍赖其廷宫静
- 关键词:粉尘螨滴剂哮喘TH17TREG
- 低氧联合TNF-α通过激活STAT3而非ERK1/2途径介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氧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凋亡的信号通路。方法低氧6、12、24 h及(10、20、50、100)ng/m L TNF-α分别处理HPMVEC,使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活性;选用最佳的低氧时间及TNF-α剂量联合刺激HPMVEC,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的活性,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转录因子3(p STAT3)及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水平。结果 MTT法显示,低氧24 h组的相对细胞活性最低,100 ng/m L TNF-α处理组的相对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且对细胞活性的抑制呈现剂量依赖性;选用低氧24 h及100 ng/mL TNF-α作为联合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独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组的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率均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联合处理组的p STAT3表达明显升高,而p ERK1/2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STAT3通路阻断剂S3I-201可使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低氧状态联合TNF-α通过激活STAT3而非ERK1/2介导HPMVEC凋亡。
- 吉圣珺温业良赖其廷李敏菁张培芳
- 关键词:低氧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 淀粉酶测定法对误吸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淀粉酶测定法对误吸的诊断价值及其缺陷。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住院患者及门诊人群共184例,根据有否误吸分为实验组(误吸组)与对照组。误吸组:121例,男89例,女32例,29~84岁,平均62.36±11.96岁;入选标准:内镜见支气管腔内有食物残渣。对照组:63例,男46例,女17例,23~83岁,平均59.68±12.87岁;入选标准:体检身体健康的正常人11例,无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肺部微小结节者52例。两组均行支气管镜检查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取淀粉酶测定法测定。记录两组基本资料、操作时间及比较两组的诊断率。结果误吸组和阴性对照组,性别和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淀粉酶测定法敏感性88.43%,特异性98.39%,假阳性率1.61%,假阴性率11.57%。工作曲线(ROC):淀粉酶测定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淀粉酶检测+标本处理平均时间约202.68±38.62min。结论淀粉酶测定法对误吸的诊断方法特异性好,阳性预测值高,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其标本处理时间长、灌洗位置及浓度不规范,限制了临床应用。
- 温业良李时悦李敏菁赖其廷叶志坚
- 关键词:误吸特异性敏感性
- 变应性鼻炎模型气道Th1和Th2失衡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上、下气道Th1和Th2失衡的研究,探讨上、下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以卵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HE染色观察鼻黏膜和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IL-5和IFN-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alveoluslavagefluid,BALF)中IL-5和IFN-γ的水平。结果: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组鼻黏膜和肺组织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鼻黏膜和肺组织IL-5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模型组鼻黏膜和肺组织IFN-γ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模型组BALF中IL-5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而IFN-γ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上、下气道有Th1和Th2的失衡,鼻的变应性炎症不仅导致鼻黏膜局部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学的改变,同时还引起下气道的炎症反应。
- 赖其廷曾军赵祝香
- 关键词:气道呼吸道TH1/TH2细胞因子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配合用体位性的引流排出痰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 O2,Pa O2/FO2以及致病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李敏菁甄国粹赖其廷温业良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
- 布地奈德莫特罗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哮喘患者Th17/Treg平衡的干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商品名信必可)对稳定期中、重度哮喘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干预效果,为选择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稳定期中、重度哮喘患者各20例,中度组和重度组常规给予吸氧、止咳、化痰等治疗,同时予信必可2次/d治疗,疗程均为24周。同时选取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分别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比值的改变情况。使用哮喘控制问卷(ACQ)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人血清细胞因子IL-17和IL-10的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中度组和重度组治疗前IL-17、IL-10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IL-17指标低于重度组,而IL-10高于重度组(均P<0.05)。治疗后,中度组和重度组IL-17指标低于治疗前,而IL-10高于治疗前(均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治疗前FEV1、FEV1/FVC、ACQ评分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明显高于重度组(P<0.05)。治疗后,中度组和重度组各指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信必可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调控Th17/Treg失衡,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治疗和调节免疫上有应用价值。
- 赖其廷李敏菁温业良吉圣珺刘剑
- 关键词:信必可TH17/TREG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