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玥
-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从接受美学看《西游·降魔篇》的影视技巧被引量:4
- 2013年
- 作为一个有着"喜剧之王"之称的天才演员兼导演,周星驰在《西游·降魔篇》中除沿续了其一贯的搞笑风格外又融入了许多其他的电影元素,通过借鉴恐怖片和惊悚片的一些表现手法实现了对传统《西游记》的彻底颠覆,在给众多的影迷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也在众人心中重构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西游神话。
- 赖晓玥
- 关键词:审美接受期待视界
- 乡土世界的梦魇
- 2014年
- 阎连科小说中的乡土世界具有鲜明的异质性。它不再是沈从文、贾平凹笔下的美丽的乡村"乌托邦",也不再是绝大多数作家心目中那个贫穷却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乡。阎连科以自己"对乡土中国的现代性书写将鲁迅式的"国民性批判"、沈从文式的"乡土恋歌"以及《古船》或《白鹿原》式的"文化秘史"送上了"上一世纪"。在他笔下,无边的黑暗和无尽的苦难笼罩着大地,贫穷和苦难成为乡村的底色,传统的诗意性描写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农民生存困境极端酷烈的展示。
- 赖晓玥
- 关键词:乡村恐惧
- 真实与虚构之间——论莫言短篇小说《木匠与狗》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 2013年
- 莫言以长篇出名,但事实上他的短篇小说艺术也极为精湛,除了《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倒立》等以表现人生和苦难等的名篇外,就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言,《木匠与狗》可以称得上是一篇难得的小说。形式产生意义,幽晦的人生哲理正是通过复杂多变的叙述来表现,而这种独特的方式正是使虚构变真实的必要手段。
- 赖晓玥
- 从《阿Q正传》看传统精神文化
- 2013年
-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作品,作品里塑造的阿Q形象深入人心,对于这个形象的解读和阐释学术界也从来没有中断过。阿Q无疑是一个落后愚昧的小人物,而他生活的地方———未庄,本质上是封建传统社会的缩影,阿Q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典型,既有其个性也有其社会共性,他身上的精神弱点必然也反映在未庄人身上。通过对阿Q及其他未庄人身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揭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的认识。
- 赖晓玥
- 关键词:阿Q传统文化陋习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评阎连科中篇小说《桃园春醒》
- 2013年
- 阎连科的《桃园春醒》虽然不引人注目,但却是他众多作品中最独特的一部。一直以来,为了表现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农民进城务工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作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喜欢把农民工放置在大都市中来描写。同为农民工题材类小说,《桃园春醒》却一反常规,独辟蹊径,把它笔下的人物置于乡村生活中来表现。这部小说看似讲述了一个农民工过年在家相约"打老婆"的简单故事,实则透过这层表象,深刻揭示了农民工自我身份的迷失以及乡村女性在男权社会压迫下自我意识的觉醒。
- 赖晓玥
- 关键词:身份迷失义气女性
- 价值评价尺度的无形断裂——评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
- 2013年
- 《中国乡土小说史》是丁帆乡土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这部书中,丁帆对中国乡土小说理论进行了建构,他不仅对乡土小说概念进行了重新阈定,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并以此作为评判乡土小说的依据。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丁帆却未能始终坚持这一标准,随着乡土小说各个历史阶段的不断变化,丁帆的衡量标准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 赖晓玥
- 超越的艰难——从阎连科小说看由乡入城青年的自我救赎
- 2014年
- 在城市的异质空间里,乡村走出的男性在物质上征服了城市,但在精神上仍因为"农村出身"而遭受歧视,他们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危机。阎连科的《和平战》和《风雅颂》以"两女一男"的情感关系模式展现了主人公由自身"农民"身份产生的焦虑体认和身份否定,他们将在城市面前的自卑转化为在乡村面前的自恋,以此达到对自我身份的建构。
- 赖晓玥
- 关键词:小说自我救赎
- 不可抗拒的命运——略论《笑傲江湖》之林平之
- 2014年
- 在金庸小说的复仇主人公中,复仇意志最坚定、复仇结果最惨烈的当属《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命运的不公、江湖的险恶生生塑造了他复杂易变的性格,他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
- 赖晓玥
- 关键词:复仇人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