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友萍
- 作品数:42 被引量:241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检测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遗传变异的应用进展
- 2018年
-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全身性疾病,于妊娠20w后出现,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率为5%-8%,是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不详。主要与遗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引起免疫损伤和炎症紊乱,引起母胎冲突,可能导致了子痫前期发生和发展。有研究报道,遗传因素占子痫前期病因的50%以上。
- 伍绍文赵友萍
- 关键词:子痫前期遗传易感基因染色体微阵列发病机制
- 中孕期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期孕妇动态血压监测及妊娠结局的追踪,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中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妊娠孕妇200例,孕20~24周,当时无合并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并追踪其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妊娠中期孕妇中发现白衣型高血压70例,追踪妊娠结局正常血压组89例,妊娠高血压组23例,原发型高血压组18例。对后3组孕妇妊娠中期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dSBP)及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正常血压、妊娠高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妊娠高血压组夜间平均舒张压似有升高的趋势。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孕妇24h血压昼夜节律进行了比较,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中期单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预防无明确意义。对结果可疑及高危人群应定期重复监测可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母儿预后;对妊娠中期孕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早期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可增加正常分娩率,促进母儿健康。
- 王晓梅赵友萍王琪张为远崔满华
- 关键词:妊娠中期动态血压监测妊娠高血压
- 218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进行临床防治,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7月在本院出生218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结果:脐带因素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主要原因。早产、胎位异常、娩肩及娩头困难、妊娠高血压病、胎盘早剥、横位、二程延长等均为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窒息往往是由多种产科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做好产前检查,预防并及时处理有关并发症;加强产程中监护,对于胎心监护异常、有难产倾向病例,尽早处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产科质量。
- 赵友萍周琦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死亡率致残率
- 烯丙雌醇治疗胎儿发育受限的临床观察
- 2004年
- 周琦赵友萍翟桂荣
- 关键词:门诊雌三醇孕妇孕周
- 提高临床教学住院医师和研究生手术技巧体会被引量:1
- 2007年
- 探讨专科住院医师和临床专科硕士研究生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如何提高手术技巧的难题,作者根据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总结了几点心得如下:1制定循序渐进训练计划,理性提高手术技巧;2从简单到复杂,分阶段进行,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3细致讲解手术过程,熟悉妇科盆腔解剖的基本结构;4对临床专科住院医师和临床专科型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理念;5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结论:对于有繁重的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妇产科医生来说,培养提高专科住院医师和专科硕士研究生的手术技巧刻不容缓,只有加强教学意识,因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提高在妇产科临床轮转的专科住院医师和临床专科型研究生手术技巧。
- 周琦赵友萍
-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教学住院医师手术技巧
- 子宫破裂5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子宫破裂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裂开,多发生在分娩期,部分发生在妊娠晚期。按照子宫破裂程度,分为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性破裂。一旦发生子宫破裂,孕妇多伴有内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胎儿窘迫或胎死宫内,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安全。子宫破裂常见病因为瘢痕子宫、梗阻性难产、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先天性子宫畸形、外伤或产科手术损伤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破裂58例的临床资料。
- 王晓梅赵友萍
- 关键词:子宫破裂剖宫产术瘢痕
-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妇产医院2004年1月至12月,分娩的109例窒息新生儿第二产程的胎心监护情况。结果109例窒息新生儿中轻度窒息97例,重度窒息12例。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为:轻度可变减速(mild VD)20例,中度可变减速(medium VD)28例,重度可变减速(severe VD)15例,晚期减速(LD)1例,可变减速伴终末减速(VD with TDr)9例,重度心动过缓(marked bradycardia)16例,轻度可变减速伴延长减速(mild VD withPD)15例,中重度可变减速伴延长减速(medium-severeVD with PD)5例。结论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窒息有明显的关系(P<0·01),有条件时在第二产程应对胎心进行监护。
- 赵友萍周琦黄醒华
- 关键词: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新生儿预后
- 妊娠早期和中期睡眠质量的特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和中期孕妇睡眠质量的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检、且接受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的妊娠早期和中期的单胎妊娠孕妇177例,根据孕周分为孕早期组(孕周≤13^(+6)周,108例)、孕中期组(14^(+0)周≤孕周≤27^(+6)周,69例),分析和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相关指标的特点和差异。结果177例孕妇中位年龄33.8(31.1,36.7)岁,孕前体质指数(pre-pregnancy BMI,PPBMI)中位数为28.1(25.8,30.1)kg/m^(2),孕周中位数为12.0(10.0,16.0)周。与孕早期相比,孕中期的PPBMI更低、睡眠潜伏期更长(N2潜伏期、N3潜伏期)、睡眠效率更低、非快速动眼期EEG觉醒指数及呼吸觉醒指数更低、低通气最大时长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2%的孕妇存在至少一种以上的睡眠质量问题,包括睡眠效率低(21.5%,38/177)、睡眠潜伏期延长(16.9%,30/177)、睡眠片段化(10.2%,18/177)和睡眠时间缩短(5.6%,10/177)。孕中期睡眠潜伏期延长的风险显著高于孕早期(OR=3.388,95%CI:1.395~8.229,P=0.007)。孕妇睡眠期间的EEG觉醒指数与孕周呈负相关(β=-0.162,P=0.033),呼吸觉醒指数(β=0.069,P=0.028)和氧减觉醒指数(β=0.013,P=0.041)分别与PPBMI呈正相关。结论妊娠早期和中期孕妇睡眠质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孕中期睡眠潜伏期延长更严重。
- 宋伟王雪昕刘静郑媛媛孙成娟刘野高磊梁胜男程冬梅赵晟隆范辰辰闫慧慧时青云赵友萍丁新王小轶刘晓巍
- 关键词:睡眠呼吸监测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妊娠期
- 巨大子宫峡部平滑肌瘤1例
- 2001年
- 周琦赵友萍姜淑清
- 关键词:少见肿瘤病理
- 手术治疗特殊位置巨大子宫肌瘤三例报道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期妇女发病率高达51.2%0~60%。按部位分为子宫体肌瘤,子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子宫体肌瘤占90%~96%,子宫颈肌瘤占2.2%~8%。巨大子宫肌瘤是指肌瘤增大超出真性的...
- 周琦赵友萍熊晓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