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恩广
- 作品数:67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A=150区高自旋超形变带分析
- 高自旋超形变核谱学是近几年来核结构研究中一个极为活跃和全新的领域。而第一例高自旋超形变带及多重超形变带,全同带都是发生在 A=150区域.目前在该区已确认的超形变核共十个,包括激发带在内共十七条超形变带.但至今在实验上均...
- 孟杰赵恩广曾谨言吴崇试
- 关键词:形变带高自旋
- 文献传递
- 偶偶核的K^+散射
- 1994年
- 本文对800MeV/cK+介子对4He,12C,40Ca,和120Sn核弹性散射进行了非相对论冲量近似计算,其中考虑了核介质内夸克质量密度相关性的影响,这是由求解自洽能隙方程直接得到的。发现引入非常规效应可以解释K+核微分裁面理论值的丢失。根据这些计算所选择的几种偶偶核显示出类似的行为,设有明显观察到文献中提出的可能存在的“重新标度”效应的A─相关性。
- 宁平治赵恩广薛俊明姜绍周
- 关键词:核散射偶偶核
- 超重核中的球形与变形壳结构
- 超重核是最近核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近来实验上超重核合成取得的巨大进展极大的促进了超重核结构性质的理论研究。从经典物理看,由于库仑斥力的作用,Z≥104的核不能存在,从而超重核的存在完全是量子壳效应的结果。已经知道形变能使...
- 吴哲英许甫荣赵恩广郑春开
- 关键词:相对论平均场单粒子能级壳结构
- 文献传递
- 重离子熔合反应形成超重核的截面研究
- 当前超重核都是由重离子熔合反应合成,现今已发展了几种理论方法试图描述合成超重核的动力学机制,其中Adamian等人的双核模型得到的合成超重核的蒸发剩余截面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且是当前世界上唯一能给出与实验数据系统趋势相一...
- 李君清徐瑚珊李文飞黄天衡贾飞赵恩广
- 关键词:熔合反应重离子相对运动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152Dy超变形转动带角动量的确定
- 高自旋超变形核态的发现,是八十年代核物理研究中的重大进展.自1986年 Twin 等人观察到第一个超变形转动带以来,已有几十个转动带在 A=130,150,190几个区域中观测到。这些超变形转动带(以下简称为 SD 带)...
- 赵恩广孟杰曾谨言吴崇试
- 文献传递
- 通过^48Ca+^249Bk合成Z=117的可能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利用两步模型对可能合成Z=117的核反应48Ca+249Bk进行了研究。模型将熔合过程分为弹靶接触前的粘连过程和从弹靶接触到形成复合核的形成过程。结合统计蒸发模型,计算了297117蒸发数个中子的剩余截面。结果表明,在激发能E*=31MeV且复合核蒸发3中子时的剩余截面最大,为0.34pb,已经可以用实验方法进行探测。
- 张群武沈彩万赵恩广
- 关键词:超重元素朗之万方程截面
- 原子核代数模型中的F-旋混合态、回弯、电磁跃迁问题的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在原子核的代数模型框架下,讨论了集体回弯效应、较高自旋的F-旋混合对称态以及电磁跃迁几率等问题.
- 龙桂鲁张伟林纪华鹰李岩松李岩松牛力屠长存朱胜江
- 关键词:电磁跃迁
- 宏观微观模型对重核区原子核基态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利用连续介质模型并基于Nilsson模型考虑微观修正,研究了重核区原子核(Z≥82)基态性质,得到了较好的结果。通过拟合Z≥82原子核的结合能实验数据,得到了两组连续介质模型的新参数。利用这两组参数计算的重核结合能与实验值的均方根偏差约为0.8MeV,电荷半径的均方根偏差约为0.07fm。
- 彭金松李璐璐周善贵赵恩广
- 关键词:基态性质
- 基于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的裂变位垒系统研究
- 我们使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系统研究了Z=80-120区间的重核与超重核的裂变位垒。首先我们比较了不同参数对裂变位垒的预言能力,发现参数的核物质性质对轻核的裂变位垒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讨论了同时引入三轴形变和反射不对...
- 吕炳楠周善贵赵恩广
- 关键词:相对论平均场
- 核内△吸收截面被引量:2
- 1996年
- 在相对论BUU方程框架内给出计算核内△吸收截面的严格公式.研究了核内△N→NN散射截面的介质效应,发现阈能附近的△吸收截面在介质中被压低.数值结果与TAPS实验组的最新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 茅广军李祝霞卓益忠赵恩广
- 关键词:介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