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强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酶
  • 1篇血清
  • 1篇血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支原体肺炎
  • 1篇神经变性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变性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天冬氨酸
  • 1篇天冬氨酸蛋白...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 1篇全身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赵永强
  • 2篇辛颖
  • 1篇赵永鑫
  • 1篇刘立云
  • 1篇刘铁英
  • 1篇尚云晓
  • 1篇敬宏
  • 1篇孟淑珍
  • 1篇张丽华
  • 1篇韩晓华

传媒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炎性相关因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2
2007年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血沉(ESR)及血常规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探讨它们的变化与MPP病情轻重的关系,以利于临床评估病情,防止病情恶化,判定疗效。方法住院MPP急性期患儿92例,入选MPP患儿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中符合小儿SIRS诊断标准2项者为S1组,符合≥3项者为S2组。入院初及治疗1周后分别检测血清CRP,PCT,ESR及血常规。结果①入院时CRP均值各组均增高,增加值S2组>S1组>非SIRS组(P<0.01,0.05)。治疗1周后,各组CRP指标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但S2组仍高于S1组和非SIRS组(P<0.01)。②入院时PCT均值非SIRS及S1组无增高,S2组明显高于前两组(P<0.01);治疗1周后,非SIRS组和S1组较入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2组较入院初明显下降(P<0.01),但S2组仍显著高于S1组和非SIRS组(P<0.01)。③入院初S2组ESR较非SIRS组和S1组显著增快,各组ESR入院初与治疗1周后比较无明显变化。④S1和S2组入院时血WBC计数和NE均高于非SIRS组,且S2组高于S1组(P<0.05),治疗1周后S1和S2组血WBC计数和NE与入院初比较有所下降。⑤在各项炎性相关因素指标(CRP,PCT,ESR,WBC/NE)中,非SIRS组中以CRP单项增高为主,占65%;S1组2项增高为主,占56%;S2组以3项及以上同时增高为主,占70.4%。结论CRP是MPP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敏感检测指标,动态监测CRP可判断MPP病情轻重、帮助判断治疗效果,结合PCT,ESR,WBC及NE多项感染炎症指标检测结果,能更准确地预测MPP病情严重程度、发生合并症及混合细菌感染的可能。
韩晓华刘立云敬宏刘铁英赵永强尚云晓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2007年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发病中的变化。方法用 ELISA 法检测50例 T1DM 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 IP-10水平,根据自身抗体存在与否、自身抗体阳性种类数及不同病程对 IP-10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T1DM 患儿血清 IP-10水平[(367±13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33±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1)。其中自身抗体阳性组 IP-10[(385±147)ng/L]和自身抗体阴性组 IP-10[(311±101)ng/L]均高于对照组(t=8.99,P<0.01;t=8.67,P<0.01),但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种、2种和3种自身抗体阳性患儿血清 IP-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P>0.05)。初发组和病程≥2年组的 T1DM 患儿血清 IP-10均高于对照组(t=10.34,P<0.01;t=4.36,P<0.01),而病程≥2年组血清 IP-10水平低于初发组(t=4.30,P<0.01)。结论 T1DM 患儿血清 IP-10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 IP-10水平不受自身抗体阳性存在与否、自身抗体阳性种类多少的影响,随病程延长,血清IP-10水平逐渐下降。
辛颖赵永强赵永鑫张丽华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趋化因子CXC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caspase-3蛋白表达与神经元变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ate-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蛋白表达及其与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将35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后6、12、24、72和120h组,每组5只。HIBD组按Rice法制成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及Fluoro-Jade B(FJB)荧光染色分别观察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变性情况。结果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a,HI)后12h皮质caspase-3表达(0.405±0.021)高于正常对照组(0.367±0.023)(P〈0.05),HI后24h皮质、纹状体及海马caspase-3表达达高峰(P〈0.05);至HI后120h皮质、纹状体和海马caspase-3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各脑区内FJB阳性细胞罕见,HI后24h各部位脑组织FJB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72h进一步增多(P〈0.05),120h时FJB阳性细胞数达高峰(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脑caspase-3蛋白表达与变性神经元在空间与时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但变性神经元分布得更广泛、更持久。提示caspase-3蛋白可能在缺氧缺血所致神经元变性中起到一定作用。
辛颖赵永强孟淑珍
关键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神经变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