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健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结石
  • 7篇输尿管
  • 7篇尿管
  • 5篇输尿管结石
  • 5篇输尿管镜
  • 4篇碎石
  • 3篇上尿路
  • 3篇上尿路结石
  • 3篇碎石术
  • 3篇尿道
  • 3篇尿路结石
  • 3篇取石
  • 3篇取石术
  • 3篇膀胱
  • 3篇并发
  • 2篇弹道碎石
  • 2篇弹道碎石术
  • 2篇增生
  • 2篇增生症
  • 2篇诊治

机构

  • 10篇珠海市人民医...
  • 4篇暨南大学第三...
  • 3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7篇邓健
  • 13篇谢群
  • 11篇曹明奎
  • 9篇许琛
  • 3篇胡贵祥
  • 3篇褚靖
  • 3篇韩耕宇
  • 1篇许卫国
  • 1篇张亚东
  • 1篇张征荣
  • 1篇杨信
  • 1篇王卫国
  • 1篇郭德荣
  • 1篇叶啸
  • 1篇许深
  • 1篇徐雅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华西医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究保留肾单位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3年采用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41例及肾癌根治性切除术47例的病历资料。以肾癌根治性切除为对照组,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为11 d。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比较两组患者发现其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生存质量评估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及实用意义。
邓健
关键词: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
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难以接受和不愿外科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放射介入法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随机选择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确诊前列腺增生的病例35例作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RU)以及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 16例接受PAE治疗的患者,IPSS由术前的(23.5±1.8)分降至术后的(13.1±1.7)分(P<0.05);QOL由术前的(4.7±0.5)分降至术后的(2.4±0.6)分(P<0.05);残余尿量由术前的(92.3±14.2)mL降至术后的(36.2±3.8)mL(P<0.05);Qmax由术前的(7.1±2.1)mL/s升至术后的(18.6±2.4)mL/s(P<0.05);前列腺体积由术前的(49.5±15.3)mL降至术后的(29.4±8.6)mL(P<0.05)。结论 PAE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风险低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心肺并发症耐受力低下和拒绝接受外科治疗者,是前列腺电切术的有益补充。
邓健韩耕宇许卫国谢群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
Stone Cone取石网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 探讨Stone Cone取石网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所有诊断输尿管上段结石并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Stone Cone取石网碎石的病例,共51例,对碎石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中,49例患者成功粉碎结石,2例患者结石上移至肾盂,后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排尽结石,联合取石网碎石成功率为96.1% (49/51),术中未发生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过程中配合使用Stone Cone取石网,可有效提高碎石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陈俊泳褚靖叶啸邓健曹明奎许琛谢群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312例报告)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利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病例 312例 ,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 5 3例 ,中段结石 14 3例 ,下段结石 1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利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及经尿道逆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均利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结果】镜下一次碎石成功 2 71例 (86 % ) ,其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镜下一次碎石成功 2 39例 (96 % )。术后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37例 ,术中改开放手术四例。输尿管穿孔 8例。术后随访 1~ 6个月 ,未见结石残留及输尿管狭窄。【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可取得良好效果。
邓健谢群曹明奎许琛胡贵祥
关键词:碎石术内窥镜检查
B超定位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B超定位下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病例31例的临床资料。31例中铸型肾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3例。【结果】28例患者一期穿刺取石成功,3例穿刺造瘘后二期取石成功。3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且无远期并发症。【结论】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可取得良好效果,较开放手术有明显优越性。而B超在术中定位可提高肾穿刺准确度,减少C臂X线机使用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邓健谢群曹明奎许琛
关键词:穿刺术
医源性多假道尿道狭窄的治疗体会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假道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后尿道狭窄合并医源性多假道的患者内镜下放置斑马导丝,在导丝引导下行筋膜扩张器尿道扩张术。结果通过正确的路径,顺利找到狭窄尿道,4例患者获满意疗效。结论内镜下放置导丝,在导丝的引导下筋膜扩张器尿道扩张术是治疗医源性多假道尿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曹明奎邓健许琛谢群
关键词:医源性损伤后尿道狭窄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膀胱黏膜脱落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罕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例患者的治疗当中,常规抗感染、解痉治疗效果不佳,镜检发现片状膀胱黏膜剥脱并局部溃疡,病检证实为膀胱黏膜慢性炎症伴溃疡,予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辅以激素膀胱灌注、口服激素等约1周后好转。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会导致膀胱黏膜脱落,这可能与黏膜破坏后的局部变态反应有关,行膀胱黏膜电灼、溃疡电切后激素治疗有效。
张亚东谢群曹明奎邓健
关键词:膀胱肿瘤并发症吡柔比星
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息肉(附13例报告)
2004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利用电刀及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息肉的方法。总结经验,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输尿管镜下电刀及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取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结石并息肉利用输尿管镜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充分切除输尿管息肉是碎石成功及术后输尿管引流畅通的关键。
邓健曹明奎
关键词: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息肉
局麻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局麻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10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取石术治疗500例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手术均分期进行,一期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X线引导经皮肾穿刺,皮肾通道扩张至10 F,放置10 F造瘘管1~3 d。结果:二期手术取石500例,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35 min;结石总清除率95.4%(477/500);住院时间7~11 d,平均9 d。3例胸腔损伤,无腹腔损伤、肠穿孔等周围脏器损伤。480例随访3~6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复发。结论:局麻下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是一种有效而又可行的方法。
许琛谢群杨信曹明奎邓健
关键词:尿路结石局部麻醉经皮肾镜取石术
全膀胱切除与重建自主控制排尿的储尿囊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改进回肠储尿囊 ,使其更接近人体解剖和生理 ,原位、低压和具有自主控制排尿能力。方法 :从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 ,9例多发或复发膀胱移行上皮癌或广基浸润性癌患者实施全膀胱切除 ,重建回肠储尿囊并与尿道吻合 ,实现自主控制排尿 ,并对回肠储尿囊进行尿动力学研究。结果 :9例患者术后随访 3~ 15 2个月 ,平均 5 8 3个月。 9例患者均能从尿道排尿 ,无尿道吻合口狭窄 ,8例自主控制排尿。 1例术后 6个月因癌肿转移死亡。 1例术后有不完全尿失禁 ,1例术后尿液反流并右肾积水。结论 :新型回肠储尿囊具有原位、囊内压低、无尿道吻合口狭窄、自主控制排尿 。
郭德荣胡贵祥王卫国邓健许深曹明奎
关键词:储尿囊膀胱切除术膀胱癌尿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