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桂香

作品数:2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音乐
  • 10篇歌剧
  • 6篇西方音乐
  • 5篇威尔第
  • 5篇威尔第歌剧
  • 5篇浮士德
  • 4篇奥瑟罗
  • 4篇《奥瑟罗》
  • 3篇艺术
  • 3篇艺术特点
  • 3篇音乐研究
  • 3篇题材
  • 3篇文学
  • 3篇西方音乐研究
  • 3篇戏剧
  • 3篇博弈
  • 2篇艺术内涵
  • 2篇音乐史
  • 2篇音乐学
  • 2篇音乐学分析

机构

  • 24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4篇邱桂香
  • 1篇宋方方
  • 1篇叶松荣

传媒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福建艺术
  • 2篇人民音乐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北方音乐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人民音乐(评...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音乐生活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艺术教育
  • 1篇艺术评论
  • 1篇福建江夏学院...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歌剧改编新探--来自浮士德题材歌剧的启示被引量:3
2022年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歌剧改编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这一题材歌剧目前占比小,影响力较有限,制约其歌剧审美、教育、认知与文化功能在更深广层面的彰显。西方的浮士德题材歌剧在文学名著歌剧改编历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其多样化呈现与改编的成败得失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多样化歌剧改编及其戏剧立意、形象塑造、形式与风格的理论构建具有借鉴意义。借鉴西方成功经验,汲取既有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歌剧改编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中国特色,产生多样化改编效应,以期推动新时代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歌剧改编的创新发展。
邱桂香
论威尔第歌剧《奥瑟罗》的艺术特征——从戏剧到歌剧的嬗变探微
该文主要运用比较学、社会历史学和美学的方法将威尔第歌剧《奥瑟罗》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旨在通过比较这一独特视角揭示出歌剧《奥瑟罗》的艺术特征,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威尔第歌剧《奥瑟罗》.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戏剧篇'...
邱桂香
关键词:奥瑟罗艺术特点艺术内涵威尔第歌剧
文献传递
西方音乐研究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入——2016年西方音乐学会第五届年会综述
2017年
2016年12月8—10日,西方音乐学会第五届年会在福州召开。会议由西方音乐学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上海音乐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21个省73所高校以及美国等约230余位学者、学生参加了会议,130余位正式代表分四个分会场进行专题发言与自由讨论,另有两位美国著名学者受邀进行专题讲演。开幕式上,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叶松荣教授,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以及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丽娟女士分别致辞。
邱桂香
关键词:音乐主题西方音乐巴洛克音乐弦乐四重奏二十世纪音乐
彰显中华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的抗疫音乐——评谭盾《武汉十二锣》
2022年
华裔作曲家谭盾的《武汉十二锣》在抗疫音乐中独树一帜。文章以音乐学分析方法对其3D5G版进行分析。作品中的忧郁旋律与温暖音调呈现出悲悯情怀,看似简约的音乐蕴藏着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精神意趣,在古今中西、人声器乐的3D5G跨时空演绎中彰显命运与共精神。该曲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彰显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是对抗疫音乐的丰富,为音乐创作、表演、传播与接受带来许多新的可能性。
邱桂香
关键词:谭盾音乐学分析
音乐学分析的跨学科研究效度探讨——以刘志丹题材革命历史民歌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于润洋先生提出的“音乐学分析”旨在追求更高层次上的、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性分析。该研究方法的包容性、辩证性、有效弥合音乐内外勾连鸿沟的关联性等,使之具有超越西方音乐史学方法论的特性,可延伸拓展至其他音乐学科研究,其延伸的意义与关键在于,该分析法可在一定程度助力其他学科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如“音乐与音乐外文本相隔离的‘两张皮’”等问题。本文以刘志丹题材革命历史民歌为例,探讨将音乐学分析方法运用于民族音乐学的问题,以期彰显音乐学分析向外延伸的意义。
邱桂香
关键词:音乐学分析民族音乐学
老年威尔第的悲怆咏叹——威尔第歌剧《奥瑟罗》戏剧内涵新探
2011年
从说纷纭话悲剧 威尔第在74岁的高龄.倾注毕生心力灌注了一部完全可与原著相媲美的伟大悲剧《奥瑟罗》(Othello)。百多年来,这部取材于莎士比亚同名悲剧的杰作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征服着世界歌剧观众。该剧与威尔第前一部歌剧《阿伊达》相隔达16年之久,在几经犹豫和长期酝酿后,
邱桂香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奥瑟罗》戏剧悲怆老年《阿伊达》
西方中国音乐研究及对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启示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与美国学者交流所得,探讨西方学者关于异文化研究的观念、立场、方法,并从论域、视域、论点、访谈等方面重点讨论西方学者立足于西方的中国音乐研究之特点("以西释中、西中结合")与意义,及其对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启示("以中释西、中西结合")。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异文化研究的理念,即"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邱桂香
关键词:中西结合异文化
博弈中的灵魂
本文主要借鉴历史学、形态学、哲学、美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库克音乐情感语言论、申克音乐分析层次结构理念、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等理论资源,并运用“图表—文字—音乐表达法”等,集中、深入地阐释古诺歌剧《浮士德》中浮士德博...
邱桂香
关键词:浮士德古诺灵与肉
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①是一门新生的课程,其课程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教师,也有赖于学生的配合。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启发,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拟对该课程中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以怎样的信念学等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探讨,力求使学生达到乐学、爱学、会学、善学,以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目标。
邱桂香
关于我国歌剧创作的几点思考
2014年
我国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着无法抹去的荣光。当然,它也存在着不应回避的若干问题,特别是创作方面。2013年6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歌剧研究会、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和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歌剧论坛",将其主题设立为"攻坚克难:开创中国歌剧创作新局面",并以"研究中国歌剧创作现状,提高中国歌剧创作质量"为其目标和任务,从本届论坛四大板块的主题发言(即理论探索、实时观察、创作实践、他山之石)和自由讨论中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歌剧创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偏离、题材立意受限、经典作品匮乏、形象塑造薄弱,以及歌剧思维弱化等问题,这与歌剧人对中国歌剧的热忱、厚望形成了某种反差与对比。歌剧创作是一种复杂、精妙、系统的艺术工程,其创作质量的提升有赖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就中国歌剧创作中的题材立意、形象塑造和形象立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邱桂香
关键词:歌剧创作中国歌剧立美《青春之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