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芯仪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6篇病毒
  • 3篇乙肝
  • 3篇疫苗
  • 3篇接种
  • 3篇抗-HBS
  • 3篇肝组织
  • 3篇病毒性
  • 2篇毒性肝炎
  • 2篇血清
  • 2篇乙肝疫苗
  • 2篇乙型
  • 2篇预防接种
  • 2篇酶链反应
  • 2篇免疫
  • 2篇接种后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庚型
  • 2篇庚型肝炎

机构

  • 11篇杭州市第六人...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卫生防...

作者

  • 12篇邵芯仪
  • 4篇吴晓星
  • 3篇屠士行
  • 3篇刘宝根
  • 3篇李冰如
  • 3篇徐岱
  • 2篇张勤
  • 2篇陆群英
  • 2篇陈虹
  • 2篇张永乐
  • 2篇武静
  • 1篇庄辉
  • 1篇张新萍
  • 1篇娄国强
  • 1篇刘惠敏
  • 1篇龚慕瑜
  • 1篇徐爱芳
  • 1篇朱万孚
  • 1篇矛葆龙
  • 1篇吴惟一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病毒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HGV感染状况分析
2002年
刘惠敏邵芯仪龚慕瑜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HGV感染庚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1561例肝炎病人的血清HCV-RNA PCR检测
1997年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为提高丙型肝炎检测的准确性,我们于1995年引进了套式HCV-RNA PCR试剂盒,对肝炎病人的血清进行检测。本文报道我院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间1561例肝炎病人使用套式HCV-RNAPCR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的情况。
邵芯仪徐岱吴晓星刘宝根
关键词:丙型肝炎血清诊断
乙型脑炎的实验诊断及有关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1994年
实行计划免疫以来,乙脑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每年仍然有少量的散发病例出现,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其中有些过去曾接种过乙脑疫苗。在乙脑流行季节也同时存在其它散发的病毒性脑炎,须进行仔细鉴别。 现就1991~1992年乙脑流行季节本院收治的乙脑和其它病毒性脑炎病人的实验诊断和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钟银德矛葆龙屠士行邵芯仪杨天芝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乙脑疫苗预防接种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法
HBVcccDNA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外周单核细胞及肝组织中的分布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在乙肝患者血清、外周单核细胞(PBMC)及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血清HBVDNA〉10^5拷贝/ml的乙肝患者50例,血清HBVDNA〈10^5拷贝/ml的乙肝患者30例,脂肪肝患者(非乙型肝炎)20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血清、PBMC及肝组织中HBVcccDNA的存在情况。结果50份血清HBVDNA〉10^5拷贝/ml的标本中血清HBVcccDNA检出28例,检出率56%,PBMC HBVcccDNA检出29例,检出率58%,肝组织中HBVcccDNA检出44例,检出率88%,血清、PBMC的检出较肝组织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血清较PBMC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30份血清HBVDNA〈10^5拷贝/ml的标本中血清、PBMC HBVcccDNA检出均为2例,检出率6.67%,肝组织中HBVcccDNA检出6例,检出率20%,血清、PBMC、肝组织三者之间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20份脂肪肝患者的血清、PBMC及肝组织中均未检出HBVcccDNA。结论HBVcccDNA主要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中,乙肝患者血清及PBMC中也有HBVcccDNA的存在但较肝组织中要少的多。
张永乐徐岱吴晓星武静邵芯仪陈虹张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DNA
669例非肝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邵芯仪徐爱芳刘宝根
关键词:预防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及血清HBVDNA,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中免疫指标HBeAg。结果3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93.33%,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19例阳性率6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26.67%,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5例阳性率16.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HBVDNA阴性,肝组织中未检出HBVcccDNA。结论(1)血清HBVDNA或HBeAg阳性并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存在乙肝病毒正在复制。(2)HBeAg阴性抗HBe阳性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没有乙肝病毒复制。(3)要确定肝内病毒是否存在复制必须通过肝组织HB-VcccDNA检测来证实。
张永乐徐岱朱国献吴晓星武静邵芯仪陈虹张勤
关键词:肝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HBV感染中抗-(抗-HBs)独特型抗体的研究
1990年
1.75%聚乙二醇(MW6000)沉淀血清免疫复合物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抗独特型抗体〔抗-(抗-HBs)〕。56例急性HBV感染患者血清IgM抗-(抗-HBs),第一周检出率最高(60.00%),1个月后大部分阴性,IgG抗-(抗-HBs)维持时间略长。IgM抗-(抗-HBs)较HBsAg/IgM和IgM抗-HBc消失早,将有利于急性HBV感染的诊断。27例CAH和29例CPH,IgM和IgG抗-(抗-HBs)阳性率约为38~52%,两型间无显著差异(p>0.5)。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12例HBsAg血清疫苗接受者血清,抗-(抗-HBs)阴性。115例HBV感染者中,IgM抗-(抗-HBs)阳性者HBsAg阳性率(93.62)显著高于IgM抗-(抗-HBs)阴性者(52.31%),p<0.005;反之,HBsAg阳性血清IgM抗-(抗-HBs)阳性率(55.5S%)显著高于HBsAg阴性血清(9.68%),p<0.005;IgM抗-(抗-HBs)阳性和阴性血清的HBVD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25),IgG反应到类似的结果。以上资料表明,抗-(抗-HBs)提示了一些HBV感染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缺陷的反馈机制,导致抗-HBs产生不足而容许更活跃的HBV复制。本文证明了HBV感染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抗-HBs)可能是共同决定簇“a”特异性的,还表明抗-HBs人抗-Id反应可能被纯化人血清HBsAg抑制,提示人抗-(抗-HBs)与抗-HBs结合的位点可能在HBsAg与抗-HBs结合位点内或在其附近,这和一些动物抗-(抗-HBs)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陆群英邵芯仪李冰如王小钧
关键词:HBV感染抗独特型抗体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杭州市散发性成型肝炎病人的急性或血清,3例HEVRNA阳性(3/10),对其中一份扩增产物用荧光法测序,并与HEV墨西哥株、缅甸流行株和散发株以及中国流行株CH1.1序列比较表明,该株散发性HEV与墨西哥株核昔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9.4%和95.0%,与缅甸流行株和散发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g3.5%和95.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和98.3%,与中国新疆流行株CH1.1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9%和95.8%。提示该HEV散发株与新疆流行株一样,与HEV缅甸株可能为同一亚型。
娄国强林晓沈愈朱秀亚邵芯仪屠士行吴惟一朱晓洁庄辉朱万孚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病毒核酸
庚型肝炎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1997年
本院从1996年9月起采用中国军事科学院提供的试剂盒对本院部分住院患者分别用RT-PCR法及ELISA法检测HGV-RNA及抗-HGV,现将资料完整的78例庚型肝炎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51例,女27例,男女之比为1.9∶1;年龄最小者14个月,最大者74岁,平均为38.1岁。其中18~45岁者55例,占70.50%。 1.2 临床分型 按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屠士行邵芯仪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性肝炎
几种动物的抗-HBs应答观察
1990年
许多动物种属(包括一些家畜和家禽)中存在低滴度抗-HBs,推测其产生原因可能与HBAg有关,或由于动物暴露于与 HBsAg 有共同表位的环境抗原,诱导可引起交叉反应的抗体。本文用 HBsAg 阳性、HBeAg 阴性的 HBV 感染患者血清免疫豚鼠、鸡和鹅各 2只,均产生抗-HBs应答,其抗-HBs 活性可被纯化 HBsAg 中和,证明此抗-HBs 是特异性的。采用 SPRIA 检测,豚鼠抗-HBs 滴度高于 1:800,而鸡和鹅虽经多次加强免疫,滴度仅达 1:10~1:100,表明鸡、鹅对HBsAg 的反应性低,仅引起较弱的抗-HBs 应答,从而证实动物 HBsAg 暴露是产生低滴度抗-HBs的原因之一。另外,观察免疫后动物血清,除 HBsAg 阳性(RPHA≥1:128)外,未出现其它 HBV感染标志,无显著的生化和病理改变,肝脏 HBsAg 阴性,提示动物未经历 HBV 活性复制。
陆群英邵芯仪李冰如
关键词:HBV抗-HBS动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