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波
- 作品数:1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市场经济伦理困境及化解路径思考
- 2014年
- 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对经济伦理观的建构是受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经济伦理现状分析,揭示市场经济伦理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诸如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缺陷,价值选择多元化等,最后指出,将制度、法律、道德有机结合,促进市场经济摆脱伦理困境以推动市场经济机制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 郑小波李先敏
- 关键词:市场经济伦理困境
-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仰教育被引量:5
- 2012年
- 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可也不能以此为由,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不正,必然导致行为不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就必须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辨别事物的能力,就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标准,确保学生的信仰是健康的、积极的。因此,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信仰教育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正因为信仰教育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李先敏郑小波
-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 议和谐社会制度正义内涵被引量:1
- 2010年
- 正义的制度体系是和谐社会的建构的正当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从制度建设向制度正义的转换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制度不治的现象正需要通过这种转换而实现和谐社会建构更公平的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的制度正义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制度即正义、制度保障正义、制度产生正义、制度正义是一种契约正义、制度正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是以物质生产作为基础的。
- 郑小波李先敏
- 关键词:制度正义社会公平法制和谐社会
- 论波普的“猜想”理论
- 2011年
- 波普的"猜想"理论的创见在于通过对归纳问题的解决,使认识论中的两大问题,认识的起源和怎样为真得到较为合理的解决。通过对猜想的证伪,波普指出了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然而,在求真的过程中,由于波普对理性的未知领域的漠视,使猜想理论具有了神秘主义色彩,这是波普求知过程的理论结果。
- 李先敏郑小波
- 关键词:猜想境况证伪主义
- 廉洁主体意识的伦理诉求与困境反思
- 2014年
- 培育廉洁主体这是当前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而培育廉洁主体应从主体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出发,使主体自觉成为道德主体。但当前廉洁主体的培育遭遇到多种阻力,这可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来分析,如何祛除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就必须从主体自身的培养和外在政治环境的培养着手,力图达到主体廉洁意识的目标。
- 郑小波
- 关键词:伦理困境道德操守
- 正义之累:罗尔斯与诺齐克之争
- 2013年
- 罗尔斯试图建构正义原则,并以此原则为前提建构公平正义社会。其正义两原则既体现其主张的个人享有自由权的绝对性,同时又希望最大化弱势社会群体的利益享有。在诺齐克看来,这致使罗尔斯的两个原则陷入悖论:一方面以优先实现个体自由为条件,另一方面又希望以社会公平为借口关注社会弱势者的利益,致使个体自由难以真正获得。诺齐克认为实现自由的唯一方法就是贯彻正义分配三原则。由此两者分歧明显,并因为这一基本立场的分歧引起了长期的学界争议。
- 郑小波李先敏
- 刍议开放社会建构的困境——兼谈波普社会哲学思想的一个维度
- 2008年
- 波普以开放社会理想对抗权威主义传统,随着解构权威主义传统的深入,以及对理性自身的"宏大叙事"理想的批判,波普建构了开放社会体系。在理性的批判过程中,开放社会体系内的矛盾和不足也显现出来。正是这样的矛盾和不足才导致其理论必然地以悖论性的面貌出现,这也是波普的社会哲学思想的失败。
- 李先敏朱俐郑小波
- 关键词:开放社会权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
- “看不见的手”的哲学反思:评诺齐克与哈耶克之争
- 2015年
- 诺齐克试图以"看不见的手"作为维护正义社会秩序自发形成的合理力量,而哈耶克则以法治为基础,"看不见的手"是辅助法治社会实现的工具性力量,以此推动社会正义秩序的自发形成,两者之间的分歧是突出的。但是两者也有共同之处,即两者都赞同社会秩序必须仰赖于正义之前提,诺齐克认为是正义分配的三原则,而哈耶克则认为必须依照自发形成的法治原则行为才可确保个体消极性权利实现。其次,两者都赞同"看不见的手"对社会、政治的自我协调作用。两者之间的异同为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启示,也丰富了当代政治哲学的讨论内涵。
- 郑小波李先敏
- 关键词:自发秩序法治自由权利
- 自然状态理论的哲学反思
- 2014年
- 在当代自由主义看来,自然状态是产生正义规范和正义秩序的背景。在自然状态下,人类根据理性思考,相互同意选择自然法,并把自然法视为其绝对个人自由观的道德基础。个人在自然法规范中获得了自然权利的保证,这些自然权利被视为个人天赋的、应得权利。但自由主义在运用自然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也导致其规导个体行为受到了制约。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有助于反思自然状态的合理性及自然法的缺陷,进而揭示自由主义的困境。
- 郑小波李先敏
- 关键词: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
-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与两课教学作用关系辩正
- 2014年
-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日益淡化的状态,表现为注重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重权利的享受,轻义务的履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原因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既现实又迫切的问题,高校的两课教学应该从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学习,注意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意从社会实践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郑小波李先敏
-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两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