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炜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冷端孔径对涡流管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本文搭建了涡流管性能实验台,研究了不同冷端孔口直径的涡流管实验样机的性能。当进口压力为0.3~0.5 MPa时,分析了冷端孔径对冷端温降特性、制冷量特性、等熵温度效率特性及COP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端孔口直径对涡流管性能有很大影响,存在一个使涡流管冷端温降及制冷量均达到最大值的最佳冷端孔口直径,在本文设计的涡流管几何尺寸条件下,最佳冷端孔口直径为5 mm,最佳冷端孔口直径与热端直径比为0.5。
- 申江边煜竣郭欣炜
- 关键词:涡流管
- 跨临界CO_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对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工况及引射器几何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制冷量和COP随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使用不同喉部直径喷嘴的系统,在相同工况下,引射器喷嘴喉部直径较大的系统的性能较好。对于使用不同直径混合室的系统,随着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使用小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变化较大;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低时,使用大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较高,而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高时,使用小混合室直径的系统性能较好。在相同工况下,与传统跨临界CO2循环进行比较,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系统COP最大可提高14%。
- 李倩郭宪民李卫国郭欣炜
- 关键词:热工学两相流二氧化碳
- 涡流管性能实验研究及优化被引量:5
- 2017年
- 设计并制作了涡流管实验样机,对喷嘴通道角度和端面间隙对涡流管冷端温降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论表明:将切线型喷嘴改为收缩型后的喷嘴流道使涡流管冷端温降普遍增大。对应于进气压力为0.3MPa、0.4MPa和0.5MPa工况,冷端最大温降增幅分别为20.7%、26.6%和27.4%;喷嘴环端面间隙对涡流管冷热端温差有很大影响,喷嘴环与涡室端面间存在0.1mm的端面间隙(约为喷嘴叶道高度的6.7%),冷热端温差会下降30%。
- 申江边煜竣郭欣炜
- 关键词:涡流管端面间隙
- 冷端孔径及进口压力对涡流管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设计了涡流管实验样机,在不同进口压力和冷流比工况下,实验测量了三种冷端孔径的涡流管性能,并分析了冷端孔径、喷嘴环端面间隙及进口压力对涡流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端孔径为5mm的涡流管降温及制冷性能最佳,最佳冷端孔径与涡流管径之比为0.5。在进口压力为0.4MPa工况下,其冷端最大温降分别比冷端孔径为4mm和6mm的涡流管大6.1℃和2.9℃,最大制冷量分别大30.2%和5.4%;在所有进口压力工况下,对应于最大冷端温降的最佳冷流比约为0.5,而对应于最大制冷量的最佳冷流比约为0.65。在进口压力为0.3~0.5MPa范围内,涡流管冷端温降和制冷量均随着进口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且进口压力越高,冷端温降的增长速度越慢;制冷性能系数COP随着进口压力的升高而降低,而等熵温度效率则几乎不随进口压力改变而变化,仅是冷流比的函数。同时,实验发现,喷嘴环端面间隙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效应影响很大,设计制造过程中必须消除其影响。
- 郭欣炜郭宪民赵硕
- 关键词:涡流管端面间隙
- 几何参数对引射器及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用两相流引射器代替膨胀阀,可回收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中高压工质的压力能,提高制冷系统效率。对以R134a为工质的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喷嘴喉部直径和混合室直径对R134a两相流引射器及引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工况条件下,存在使引射比达到最大的最佳喷嘴喉部直径和混合室直径组合。在蒸发温度为3℃、冷凝温度为55℃的工况下,当喷嘴喉部直径为2.0mm、混合室直径为16mm时引射器的引射比最大。在固定工况条件下,使引射比达到最大值的喷嘴喉部直径和混合室直径的最佳组合与使系统COP达到最大值的几何参数组合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在引射器中产生了激波等因素引起的,其中机理尚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裴文伟郭宪民王善云郭欣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