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80例北京地区正常人群和MS患者的年龄相关糖尿病患病风险研究
- 目的:研究通过对8280例北京地区正常人群和MS患者的血糖分析,探讨年龄对正常人群及MS患者DM患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体检中心的体检人员8280例(男性4843例,女性3407例).采集...
- 马靖郭立新杨泽吕泽平黄慧万刚黄金张建佚冯洁杨双雨杜建玲
- 关键词: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年龄患病风险
- 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碱基突变与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组、糖尿病IMT增厚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cy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MTHFRC677T基因型,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糖尿病IMT增厚组MTHFR基因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与糖尿病IMT正常组及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糖尿病IMT正常组之间T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MTHFR基因突变者血浆Hcy增高。糖尿病组MTHFR基因突变者IMT值明显高于无基因突变者。结论糖尿病IMT增厚组T等位基因频率增高。MTHFR基因C677T点突变组血浆Hcy水平升高,颈动脉IMT增厚。推测MTHFR基因C677T点突变可能是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 郭立新潘琦初明峰郭发金孙明晓李慧李铭刘小萍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被引量:66
- 2004年
- 目的 评价高尿酸血症和 2型糖尿病 (T2DM )在代谢综合征 (MS)中的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对 12 4例高尿酸血症和 5 6例血尿酸正常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结果 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组的体质指数 (BMI)、甘油三酯 (TG)以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于血糖正常组 ,且BMI、总胆固醇 (TC)、TG以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对照组。 结论 ( 1)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 ( 2 )高尿酸血症加重了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 ,T2DM也使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代谢紊乱加重 。
- 李东晓郭立新金世鑫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T2DM嘌呤代谢MS
- 糖尿病合并OSAHS筛查与治疗
- 郭立新
- 人腺病毒36与肥胖相关性的研究
- 周雁郭立新朱玲牟忠卿
- 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成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3
- 2005年
- 在669例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11%,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11%,双抗体阳性4%。自身抗体阳性的115例和随机选取的94 例自身抗体阴性的成人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体质指数升高。
- 李东晓郭立新李铭
- 关键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ICA血红蛋白
- 改进胰岛素注射装置,改善糖尿病管理被引量:3
- 2014年
- 对于1型糖尿病和口服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所必需的治疗手段。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存在认识误区,缺乏独立注射的信心,担心低血糖的发生,害怕注射疼痛等原因,使得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时机延误,进而影响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同时,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很多患者的治疗也没有取得满意效果。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治疗时仅不到30%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HJ。既往多项研究显示,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是胰岛素治疗达标的主要障碍。有1/3的患者在过去一个月中至少有一天没有按时注射胰岛素。大部分的患者并非故意遗漏或不按时注射胰岛素。接受调查的患者和医护人员表示,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打乱、就餐不规律、精神紧张等原因,患者普遍存在容易忘记注射胰岛素,或不确定是否注射过胰岛素,或不记得上次注射的剂量等记忆问题。此类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增加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风险,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给糖尿病的管理带来挑战。
- 郭立新
- 关键词:胰岛素注射装置糖尿病管理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依从性差
- 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被引量:4
- 2015年
- 糖尿病在世界范围迅速蔓延。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资料显示8.3%的成年人(3.82亿人)患有糖尿病[1],预计在25年内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超过5.92亿。与此同时,生活方式的转变、职场的竞争压力、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使得人们的睡眠状态也发生着变化,睡眠障碍者日渐增多。根据美国2013年国立睡眠基金会的调查显示,有21%的美国人在工作日的睡眠不足6 h,而在我国人群中也普遍存在着睡眠障碍的问题。睡眠障碍与糖尿病的流行存在着时间上的一致性,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近年来关于睡眠障碍与糖尿病的研究发现,睡眠结构、睡眠时间、睡眠相关疾病等均有可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睡眠医学已经成为与内分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的学科。
- 郭立新
- 关键词:国际糖尿病联盟睡眠障碍内分泌代谢疾病相关疾病患病人数
- 他汀类药物在高龄高脂血症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通过观察80岁及以上高龄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年龄≥80岁的高血脂患者224例.其中服用他汀类药物者107例为他汀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者117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相关病史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肌酸激酶指标. 结果 治疗前总胆固醇(4.6±1.0) mmol/L,治疗后(4.3±0.9)mmol/L.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0.8) mmol/L,治疗后(2.4±0.6)mmol/L.他汀组治疗1年后总胆固醇、LDL-C下降(t=3.535、3.448,均P<0.05).极高危患者LDL-C<2.0 mmol/L达标率35.5%.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0.2±9.2) U/L,治疗后(21.4±12.1)U/L;治疗前肌酸激酶(86.5±53.9) U/L,治疗后(86.6±67.5) U/L;治疗前肌酐清除率(EGFR) (53.1±17.3)ml/min,治疗后(51.9±18.0)ml/min;与1年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空腹血糖(5.9±1.0)mmol/L,治疗后(6.0±1.0) mmol/L,较1年前升高(t=2.287,P=0.024).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ALT、肌酸激酶、EGF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他汀类药物用于高龄血脂异常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应当正确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鼓励坚持服药,密切监测安全性指标.
- 高艳李靖郭立新尚雅静
- 关键词:洛伐他汀高脂血症
- 人腺病毒36与肥胖相关性的研究
- 目的某些病毒感染有可能导致肥胖。人腺病毒36(adenovirus 36,Adv36)是一个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导致肥胖又在人群中广泛感染的病毒,也是目前在病毒致肥胖方面国外已开展研究的病毒。在动物模
- 周雁郭立新朱玲牟忠卿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