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俊锋

作品数:10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扬子地块
  • 3篇冲断带
  • 2篇遥感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盆地
  • 2篇平衡剖面
  • 2篇剖面
  • 2篇前陆
  • 2篇北缘
  • 1篇地块北缘
  • 1篇地震
  • 1篇对接
  • 1篇新构造
  • 1篇新构造运动
  • 1篇信息提取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扬子地块北缘
  • 1篇遥感分析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作者

  • 10篇钱俊锋
  • 7篇肖安成
  • 5篇王亮
  • 4篇孟立丰
  • 4篇张微
  • 3篇沈中延
  • 3篇姚琪
  • 3篇魏国齐
  • 2篇程晓敢
  • 2篇陈汉林
  • 2篇杨树锋
  • 2篇张林
  • 1篇吴磊
  • 1篇楼谦谦
  • 1篇毛黎光
  • 1篇杨威
  • 1篇贾东
  • 1篇李一泉
  • 1篇丁献文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2篇科技通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空间对接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人工和天然地震剖面解释,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空间对接关系.结果表明:在浅层阿图什与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之间是来自于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构造结合带,南天山冲断带可分为浅层叠瓦式冲断系统和深层的隐伏双重冲断系统,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以乌泊尔基底断裂为界分成北部的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和南侧的乌泊尔背驮盆地;在深层塔里木地块受到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乌泊尔右行走滑断裂的控制作用,产生南北两侧的双向大陆深俯冲作用,致使南天山与西昆仑仰冲于塔里木地块而抬升,形成南北两大新生代复活造山带.
钱俊锋肖安成周乐尧杨树锋孟立丰
扬子地块西侧米仓山基底卷入式冲断带的结构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米仓山基底卷入的巨型背斜带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侧,西与龙门山薄皮冲断体系斜列状错位连接,东与大巴山弧形薄皮冲断带相互叠加,北侧为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之间重要的大地构造界线——勉略缝合带。作为与周围大地构造和变形特征完全不同的构造样式,其结构的精细分析非常重要,本文利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解析技术对于这一特殊的基底背斜进行了研究。通过3条大型综合剖面的建立,本文对该巨型背斜的形成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探索性的解决米仓山背斜所卷入层序、层序的分布和彼此的接触关系问题;解决控制褶皱形成的断层分布、卷入深度、几何特点和彼此的交接关系问题;解决变形分析的构造样式问题和褶皱形成的平衡恢复问题。
吴磊钱俊锋肖安成沈中延王亮魏国齐张林
扬子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裂谷系统的分布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度斜交的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荆门-当阳裂谷。其中的开江-梁平裂谷东西两侧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田而引起石油勘探家和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对于这些控制油气资源储备的裂谷体系的分布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它们形成于南秦岭洋闭合时的碰撞作用,是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拼合时同生的巨型"碰撞裂谷系统"。
毛黎光肖安成魏国齐沈中延王亮张林钱俊锋
关键词:扬子地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南天山造山带与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深层岩石圈对接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对天然地震剖面的解释,探索了南天山造山带、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和塔里木(塔吉克)地块的岩石圈大地构造关系,认为在研究区东西两侧,塔里木(塔吉克)地块为南北直接俯冲于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和南天山造山带之下的双向俯冲模式;在中部帕米尔地区,西昆仑造山带在帕米尔地区形成构造结并仰冲于南天山造山带的前陆冲断带之上。由此形成了两大新生代复活的巨型造山带,而造山带与塔里木(塔吉克)地块之间的俯冲和对接关系,展现了独特的"盆-山"耦合体系。
钱俊锋肖安成杨树锋贾东孟立丰李一泉
关键词:深俯冲
遥感技术在孝丰-三门湾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以杭州地区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遥感技术可以在宏观上对活动断裂及其构造特征进行全面的解译和识别.在区域遥感影像图制作和地质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增强和融合等图像处理方法,提高了遥感影像清晰度和解译精度,同时结合野外调查、测量以及断裂活动年代样品的采集和测定,对孝丰-三门湾断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查明了它的空间展布,并鉴定了活动时代和运动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孝丰-三门湾断裂在杭州地区以挤压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并在各个地段和各个时期表现形式截然不同,影响了杭州南部地区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该断裂对杭州地区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具备一定的控制作用,可能在晚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
张微陈汉林姚琪钱俊锋程晓敢
关键词:遥感空间展布地震晚更新世
扬子地块与南秦岭造山带的盆山系统与构造耦合被引量:46
2011年
本文重新厘定了扬子地块西北缘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原型,在综合分析南秦岭造山带和勉略缝合带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于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北缘的拼合演化历史以及盆山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在晚二叠世晚期(长兴组沉积上段)和早三叠世早期(飞仙关组沉积下段)发生点式碰撞,在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之间形成了与碰撞相关的裂谷盆地群(包括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东部的当阳裂谷等),碰撞裂谷群的持续演化时间为5~6Ma,这一阶段典型的沉积标志为水下早期阶段形成的海相磨拉石层序。至早三叠世的嘉陵江二段沉积时期,两个不同地块的持续拼合导致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与周缘前陆盆地相关的古冲断带的形成,该阶段在缝合带接触部位发育角度不整合和河流相沉积,扬子地块其余大部仍然是保持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晚三叠世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北缘之间的残余大洋消失,为整体闭合的碰撞后期阶段,沉积了须家河组开始的陆相碎屑岩系,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进入到了以陆相磨拉石为主的前陆盆地阶段,在扬子北缘形成了神农架-黄陵隆起和米苍山隆起。晚三叠世以后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进入了比较复杂的后期改造阶段,产生了多期的收缩性构造活动,包括以形成区域性的假整合和小角度不整合为特征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J_3-K_1)的低幅度活动期;以大巴山和米苍山冲断带的强烈改造为主,形成薄皮冲断构造系统的早白垩世晚期变形和以形成大巴山弧形冲断带和米苍山基底卷入的冲断带为特征的新生代晚期变形。
肖安成魏国齐沈中延王亮杨威钱俊锋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扬子地块前陆盆地盆山耦合
昌化-普陀断裂构造遥感分析及信息提取被引量:9
2008年
遥感影像从宏观上反映活动断裂的影像全貌,还能动态地研究活动断裂的发生、发展及时空演化规律.本文以昌化-普陀断裂为例,利用遥感构造分析技术对其构造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解译和识别.采用图像增强与融合等处理方法,增加了图像的立体感,提高了遥感影像清晰度和解译精度.同时通过收集区域重力资料、浅层人工地震资料以及断裂附近地区的钻孔资料,并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解译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遥感影像判读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性很好.本研究成果对杭州地区的大型工程建设、地震预报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微姚琪钱俊锋丁献文赵冬冬陈汉林
关键词:遥感影像解译新构造运动
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平衡剖面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基于几何守恒原理的应用于造山带和盆地结构恢复的方法。本文以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为例,对其典型二维地震剖面进行变形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可将该冲断带划分为多排近似平行、东西走向的背斜带,由南往北依次为喀什、阿图什、托帕-康西维尔和喀拉伯克托尔-温古尔背斜带;从剖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推覆构造系统:浅层为大规模叠瓦式冲断系统;深层为原地隐伏双重冲断构造系统。对重点剖面进行平衡剖面分析,得出自上新世以来研究区南北构造缩短量为49.1km,缩短率为50.51%,地壳平均缩短速率为13.72mm/a。
钱俊锋肖安成张微孟立丰王亮楼谦谦
关键词:平衡剖面技术背斜带
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综合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揭示了位于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的结构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喀拉伯克托尔-温古尔、托帕-康西维尔、阿图什和喀什等多排背斜,其中阿图什及其北侧的背斜带由源于沿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内部滑脱的7中断层系由北向南的活动所控制;从剖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2个不同层次的推覆构造系统:浅层为大规模叠瓦式冲断系统,滑脱面从寒武系逐渐抬升到新近系;深层为隐伏的双重冲断构造系统,底板和顶板断层分别位于寒武系和古近系底部喀什群的石膏层中.利用构造变形分析方法和平衡剖面技术,确定了各背斜带空间展布及深浅层2个不同冲断系统的构造样式,得出研究区在上新世以来南北缩短量为32.64~49.1km,缩短率为40.5%~50.51%,地壳平均缩短速率为9.11~13.71mm/a.
钱俊锋肖安成程晓敢王亮张微孟立丰姚琪
关键词:平衡剖面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南天山西段冲断带和帕米尔冲断带形成于新生代晚期,并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喀什地区西部交接,彼此叠加以后导致各自构造要素发生交切、叠置、干涉和转换,冲断带结构异常复杂,使其成为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和叠加构造解析的最有利地区...
钱俊锋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空间结构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