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银萍
-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杜仲叶多糖的提取分离、抗补体活性及结构研究被引量:22
- 2011年
- 经石油醚脱脂、除胶后,采用热水提取、分步醇沉工艺获得杜仲叶水溶性多糖PsEUL1、PsEUL2、PsEUL3,分别经S-8大孔树脂脱色,Sevag法脱蛋白及透析,其中PsEUL1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多糖组分PsEUL11、PsEUL12、PsEUL13,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其中有多个组分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活性多糖PsEUL13经硫酸-咔唑反应及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为:L-鼠李糖、D-岩藻糖、D-阿拉伯糖、D-木糖、D-葡糖糖、D-半乳糖、糖醛酸,含量比为11.8∶1.6∶37.7∶4.2∶10.7∶12.8∶21.2。
- 张学俊伊廷金孙黔云张文坤闫银萍龚桂珍宫本红
- 关键词:杜仲叶多糖抗补体活性
- 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测定的新方法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针对现有补体溶血活性测定方法不适宜测定小鼠血清补体的缺点,构建一种血清用量少、灵敏度高的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测定的新方法。方法选用具有代表性的3个小鼠品系KM、BALB/c和C57BL/6小鼠的血清补体作为测定材料,以兔红细胞为溶血靶细胞,利用眼镜蛇毒因子(CVF)特异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特点,构建和优化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测定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两种抗补体蛋白对小鼠体内血清补体活性的影响。结果以CVF作为激活剂成功构建了测定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的微量新方法。3个品系小鼠的血清在5~20μl的范围内即可分别达到合适的溶血度。该方法明显减少了血清用量,并能有效提高溶血度。结论基于CVF特异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特点而构建的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测定新方法,血清用量少、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测定小鼠血清补体的溶血活性。
- 孙黔云叶巧玲闫银萍
- 关键词:小鼠血清补体激活眼镜蛇毒因子
- 烙铁头蛇毒中一个具有抗补体活性金属蛋白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从烙铁头蛇毒中筛选分离抗补体活性蛋白,并对其部分生物学活性开展研究,以了解其在蛇伤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层析技术分离纯化抗补体活性蛋白,测定其分子量、等电点、抗补体作用、多种蛋白水解酶活性、水肿活性及出血活性。结果从烙铁头蛇毒中分离纯化出一个抗补体活性蛋白TMAC-1,表观分子量约为25ku,等电点为9.0。TMAC-1能够抑制补体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的溶血,预孵条件下,其IC50分别为62、29mg·L-1;不预孵条件下,其IC50为263、246mg·L-1。TMAC-1能够裂解C3、C5,但裂解产物不能诱导内皮细胞P-selectin的表达。TMAC-1能依次降解纤维蛋白原的Aα、Bβ、γ链,该活性能被EDTA、1,10-phenanthroline、EGTA完全抑制,不受PMSF、SBTI的抑制。TMAC-1具有水肿活性和微弱的偶氮酪蛋白水解活性,没有精氨酸酯酶水解活性和皮下出血活性。结论 TMAC-1是一个非出血性的金属蛋白酶,它可通过酶切补体特定成分抑制补体激活。
- 闫银萍孙黔云
- 关键词:蛇毒炎症蛇伤
- 三个不同品系小鼠血清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的新方法
- 目的 补体在诸多疾病和病理损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小鼠作为常用的模型动物,经典的补体溶血活性测定方法不能有效测定其血清补体溶血活性.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血清用量少、灵敏度高的小鼠血清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的新方法...
- 孙黔云叶巧玲闫银萍
- 关键词:眼镜蛇毒因子小鼠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