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鸿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雪卡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制备雪卡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以雪卡毒素类似物莫能菌素为半抗原,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将其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M-BSA,碳二亚胺法与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包被抗原M-OVA。以M-BSA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以自制雪卡毒素提取物为竞争抗原,间接竞争ELISA法筛选稳定分泌雪卡毒素抗体的特异性细胞株。小鼠体内诱生腹水,辛酸硫酸铵沉淀法进行纯化。采用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鉴定所得抗体的亚型,间接竞争ELISA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和交叉性。结果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雪卡毒素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D5、2G11、3G11,其Ig亚型均属于IgG1亚型。交叉反应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细胞产生的抗体除与莫能菌素有较高的交叉反应外,与其他雪卡毒素类似物均无明显交叉反应。结论成功筛选到了分泌雪卡毒素抗体的细胞株,为雪卡毒素免疫分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张彩霞闫鸿鹏郑杰周丽华张焜赵肃清
- 关键词:雪卡毒素莫能菌素单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
- 雪卡毒素的提取鉴定及其细胞毒性与降解研究
- 雪卡毒素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海洋藻类毒素。雪卡毒素主要由一种腰鞭毛藻.冈比尔盘藻产生,首先在食草鱼体内积累,然后通过食物链转移到大型食肉鱼类体内最终到人类体内。人们食用了含有雪卡毒素的鱼类会引起中毒,伴随着肠胃系统、神经...
- 闫鸿鹏
- 关键词:雪卡毒素细胞毒性试验光催化降解色谱质谱
- 文献传递
- 雪卡毒素毒性机理的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雪卡毒素与其毒性作用靶点之一钠通道的结合模式,并与钠通道阻滞剂奎尼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雪卡毒素、奎尼丁与钠通道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对接受体-配体复合物体系在2.5 ns的模拟过程中稳定.奎尼丁在钠通道中央与GLU1784,THR1858各形成1个稳定氢键,吡啶环与PHE1791有疏水相互作用.雪卡毒素在钠通道外侧与SER1782,GLU1784,LEU1786以及GLU1788各形成1个持续存在的氢键,从而激活钠通道产生毒性作用.
- 郑杰赵斌闫鸿鹏张焜张大鹏赵肃清
- 关键词: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雪卡毒素钠通道毒性机制
- 雪卡毒素人工抗原合成及鉴定被引量:1
- 2011年
- 雪卡毒素是一种存在于珊瑚鱼中的海洋毒素,极低剂量就会引起中毒。为了建立雪卡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必须合成其人工抗原才能制备抗体。以雪卡毒素的结构类似物莫能菌素为半抗原,采用琥珀酸酐法将其改造成莫能菌素-琥珀酰半酯(MON-HS),再用混合酸酐法将其与大分子载体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成功制备出了雪卡毒素人工抗原MON-HS-BSA和MON-HS-OVA。以MON-HS-BSA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以MON-HS-OVA为包被抗原,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Ci-ELISA)检测到小鼠血清中产生了雪卡毒素的抗体,说明已成功合成雪卡毒素人工抗原,该抗原可用于制备雪卡毒素单克隆抗体。
- 张彩霞闫鸿鹏赵肃清张焜周丽华
- 关键词:雪卡毒素莫能菌素人工抗原
- 雪卡毒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雪卡毒素(ciguatoxin)是一类具有神经毒性的海洋藻类毒素,高纯度雪卡毒素是开展其相关研究的物质基础。以石斑鱼肝脏为原料,对其脂溶性粗提物经Florisil柱和Sephadex LH-20柱纯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和细胞毒性方法对其进行鉴定,证明为太平洋雪卡毒素(P-CTX-1)。HPLC鉴定分析提取物与太平洋雪卡毒素(P-CTX-1)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HPLC/MS检测表明纯化样品在m/z=1 111.3和m/z=1 133.0处出现雪卡毒素[M+H]+峰和[M+Na]+峰,与已有的P-CTX-1分子离子峰完全吻合。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细胞毒性试验证明了雪卡毒素样品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具有毒性作用,毒素剂量与细胞生长抑制率成线性关系。细胞毒性试验进一步确认该提取物为雪卡毒素,且纯度较高。
- 闫鸿鹏张彩霞赵肃清张焜
- 关键词:雪卡毒素纯化HPLC/MSM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