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澄秋 作品数:33 被引量:12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早产儿败血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与产妇子痫前期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产妇分娩34周以下早产儿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减少情况,并分析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该院产科建卡的产妇分娩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有无子痫前期将对象分为病例组58例和对照组87例。从一般情况、早发败血症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情况、ANC减少、患儿使用静脉用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及ANC恢复至正常值的日龄情况等对比两组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剖宫产,产前激素使用情况、5 min Apgar评分、胎膜早破情况、使用PS情况、有创呼吸支持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剖宫产[82.8%(48/58),χ^(2)=10.158,P=0.002]、小于胎龄儿(SGA)[44.8%(26/58),χ^(2)=29.112,P<0.001]、ANC减少[75.9%(44/58),χ^(2)=59.074,P<0.001]及ANC缺乏[22.4%(13/58),χ^(2)=12.751,P=0.001]较对照组高,且病例组抗生素使用天数(6.6±5.2) d与对照组(4.3±3.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间早发败血症、其他常见相关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产妇所分娩的34周以下早产儿ANC减少者明显升高,虽不增加EOS发病率,但会增加IVIG使用率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子痫前期不增加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钱蓓倩 张成强 陆澄秋 汪吉梅关键词:子痫前期 早产儿 中性粒细胞减少 败血症 产前磁共振检查对胎儿肺部肿块的定量分析及预后评估 2022年 目的:探讨通过产前磁共振检查测量肺部肿块体积与头围的比值(CVR)对胎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诊断为胎儿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与支气管肺隔离症(BPS)的35例病例,均在B超检查发现胎儿肺部肿块后一周之内行磁共振检查,使用ITK-SNAP软件逐层手工绘制磁共振上的肺部肿块分割图,通过三维重建,计算胎儿肺部肿块的体积,测量胎儿头围,并计算CVR,将病例分为CVR<2.0组及CVR≥2.0组。根据胎儿妊娠结局及出生后的健康状况将其定义为预后良好(无呼吸系统症状或轻度呼吸障碍,无需临床干预)及预后不良(有呼吸系统症状,需要临床干预,或出现与肺部肿块有关的围产期死亡)。结果:所有35例病例中,29例CVR<2.0,均预后良好;6例CVR≥2.0,其中4例预后良好,1例孕晚期出现胎儿水肿而选择引产,1例胎儿出生后肺功能差。两组之间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产前磁共振检查对胎儿肺部肿块的定量分析,可作为评估胎儿发育情况的可靠影像学指标。 王添平 凌蕾 王珏 张鹤 周清 陆澄秋 张玲 张国福关键词:支气管肺隔离症 磁共振 胎儿 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两院区的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自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入院治疗的早产儿纳入统计并分析,于出生时采集脐血,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析测定脐血血清25(OH)D水平。根据这些早产儿是否可被诊断为RDS,将其划分RDS组和对照组;根据脐血血清25(OH)D水平是否低于20 ng/mL分为维生素D减少组和充足组;根据脐血血清25(OH)D水平是否低于10ng/mL分为维生素D不足组和缺乏组;分别分析比较各组间各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239例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为2.5~50.1 ng/mL,平均水平为(15.3±8.2)ng/mL,血清25(OH)D充足者56例(23.4%),减少者183例(76.6%),减少者中不足者118例(49.4%),缺乏者65例(27.2%)。RDS组早产儿的脐血血清25(OH)D水平[(14.3±7.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7.9±10.5)ng/mL,t=-3.087,P=0.002],两组的25(OH)D水平均为维生素D不足。以20ng/mL为截断值,RDS组脐血血清25(OH)D减少发生率为81.6%(142/174),显著高于对照组[63.1%(41/65),χ^(2)=9.059,P=0.00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新生儿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质量小于2000g和脐血血清25(OH)D减少是早产儿发生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13)。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减少发生率高,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RDS发生率。 侯劲伊 陆澄秋 钱蓓倩 张彬 张成强关键词:25羟维生素D 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儿 早产 早期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丰富环境和触摸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空间参考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的影响。方法生后7 d大鼠,建立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未干预组、丰富环境组、早期触摸组、联合干预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各14只大鼠。HIBD后7 d开始给予大鼠不同干预,于生后35 d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同时,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在Morris水迷宫隐蔽平台测试中,丰富环境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到达平台的平均潜伏期时间明显短于未干预组和早期触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早期触摸组与未干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Morris水迷宫探索测试中,丰富环境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的百分比较未干预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早期触摸组和未干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BD大鼠损伤侧海马CA1区神经元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联合干预组和丰富环境组大鼠损伤侧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数目较未干预组和早期触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丰富环境组大鼠非损伤侧神经元数目增加,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仔鼠HIBD后1周开始的丰富环境仍可促进仔鼠脑功能恢复;新生仔鼠HIBD后早期短暂的触摸并不能增加丰富环境干预的疗效。 陆澄秋 钟乐 田英 颜崇淮 沈晓明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学习记忆 神经元 断乳前丰富环境对幼鼠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断乳前丰富环境对幼鼠海马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影响,探索可能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丰富环境干预新生期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有效时间和干预模式。
方法:建立SD 新生大鼠断乳前丰富环境暴露动物模型。采用旷场行... 陆澄秋关键词:海马神经 脑损伤 文献传递 新生儿VACTERL/VATER联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VACTERL/VATER联合征的临床特征、产前特点、诊断标准及预后,提高对该联合征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VACTERL/VATER联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近5年来报道的41例新生儿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结合文献报道的41例及本研究报道的2例,共43例病例,男女比例为3:2,性别不明3例,死亡13例。本病联合的儿种畸形中,33例存在脊柱畸形,30例存在肛门闭锁,25例存在先天性心脏畸形,25例存在。肾脏畸形,23例存在气管食管瘘伴食管闭锁,20例存在肢体畸形。合并的其他畸形中,发生比例最高的为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和神经系统畸形。43例病例中以并发3种畸形比例最高,共20例,占46.5%,其中以脊柱畸形、肛门闭锁和肾脏缺陷组合发生比例最高,共4例;其次为4种畸形组合,共16例,占37.2%,以脊柱畸形、肛门闭锁、气管食管瘘和肢体畸形组合发生比例最高,共4例。结论新生儿VACTERL/VATER联合征是一组非随机的联合畸形,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畸形种类和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产前诊断和多学科干预尤为重要。 陆澄秋 陈超 梁雪村 田晓梅 汪吉梅关键词:婴儿 一种床旁导管多功能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床旁导管多功能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在结构上连接的床固定件1、胃管排气固定装置2,固定连接杆3,可螺旋固定装置4,Y形固定夹5以及多导管固定装置7。所述多导管固定装置7包括可活动球体701、多导管... 沈瑜 俞春兰 陆澄秋文献传递 Clinical Featur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antenatal counseling:A ten year data analysis 陆澄秋 汪吉梅 李笑天 杨旻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双胎妊娠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调查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双胎妊娠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胎龄为28~36+6周双胎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99对双胎儿,其中妊高症组332对,非妊高症组967对,双胎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25.56%,两组产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症组产妇剖宫产率、试管婴儿(IVF)率及双绒毛膜双胎比例显著高于非妊高症组(97.6%vs94.3%,χ^(2)=5.755,P=0.016;49.1%vs 39.1%,χ^(2)=10.183,P=0.001;74.4%vs 67.2%,χ^(2)=9.253,P=0.010)。妊高症组产妇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高症组产妇(5.7%vs 0.6%,χ^(2)=34.089,P<0.001;8.1%vs 4.7%,χ^(2)=5.713,P=0.017),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妊高症组(25.6%vs16.2%,χ^(2)=28.970,P<0.001;7.7%vs4.1%,χ^(2)=13.446,P<0.001;5.7%vs3.8%,χ^(2)=4.588,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RDS)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872)。结论双胎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会增加产妇及围生儿的不良预后。在临床工作中,可针对相关产妇及双胎儿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减少其对不良结局的影响。 王雪峰 钱蓓倩 侯劲伊 陆澄秋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 双胎妊娠 早产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新生儿胸腔积液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致胸腔积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早产儿;例1为26^(+5)周分娩,出生体质量800 g,于放置PICC后8小时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床旁胸片提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予以拔除PICC、行右侧胸腔积液穿刺抽液并胸腔闭式引流6天后胸腔积液治愈;例2为29^(+3)周分娩,出生体质量1240 g,于放置PICC后3天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床旁胸部X线片提示为双侧胸腔积液,予以拔除PICC、行双侧胸腔积液穿刺抽液后治愈。根据胸水常规和生化指标,结合病史,例1符合乳糜胸诊断,例2考虑为液体外渗。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胸腔积液较少见,但病因不一且进展迅速;临床需警惕并积极处理。 张成强 陆澄秋 钱蓓倩 侯劲伊 汪吉梅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 胸腔积液 乳糜胸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