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瓞骥

作品数:50 被引量:302H指数:10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椎间盘
  • 12篇诱发电位
  • 11篇体感诱发电位
  • 11篇脊柱
  • 10篇体感
  • 9篇椎间盘移植
  • 8篇生物力学
  • 7篇手术
  • 7篇脊柱侧
  • 5篇腰椎
  • 4篇异体
  • 4篇外科
  • 4篇颈椎
  • 4篇脊髓
  • 4篇脊柱侧凸
  • 4篇监护
  • 4篇侧凸
  • 3篇移植物
  • 3篇植入
  • 3篇植入物

机构

  • 47篇香港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五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 1篇邓迪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50篇陆瓞骥
  • 14篇胡勇
  • 14篇阮狄克
  • 13篇梁智仁
  • 12篇吕维加
  • 9篇沈根标
  • 7篇孙宏慧
  • 7篇张文智
  • 5篇谢小波
  • 4篇周鸿奇
  • 4篇隋延仿
  • 4篇沈冲飞
  • 4篇李朝阳
  • 4篇罗卓荆
  • 4篇周勇
  • 3篇丁宇
  • 3篇曲广运
  • 3篇崔红岩
  • 3篇吕多赛
  • 3篇倪国新

传媒

  • 9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二届首都骨...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疗保健器具...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4
  • 1篇199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均经颈前入路手术行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不使用任何内固定。术后常规行血常规等化验检查,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CT及MRI,分别观察椎间盘愈合情况,测量移植椎间盘信号灰度值及钆喷酸葡胺对移植椎间盘的增强成像情况。临床功能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JOA评分系统评估,全身情况采用SF-36功能量表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失血量55ml。术后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颈肩及上肢疼痛VAS评分、NDI、JOA评分、SF-36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移植椎间盘高度有下降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4.08±1.75mm,是术后即刻高度的76%;屈伸活动度与术后即刻比较有增加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9.91°±4.65°;移植椎间盘MRI信号灰度值术后即刻为0.39±0.08,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0.15±0.07(P〈0.05)。钆喷酸葡胺MRI增强扫描6h椎间盘灰度值达0.62±0.04,与增强前(0.28±0.0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椎间盘的旋转活动中心术后逐渐向椎间盘后下方移动,与术前比较在X、Y轴上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远期虽有退变但仍能保持良好椎间高度与活动度,椎间盘营养通道得以重建,旋转活动中心趋向生理中心。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外科�
阮狄克何勍张超丁宇侯黎升陆瓞骥孙宏慧马远征伍骥李超王德利徐成吴淑华
关键词:椎间盘移植同种异体安全性临床疗效
脊柱侧弯患者呼吸时脊柱及胸廓三维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脊柱侧弯患者呼吸功能减退的病因学至今尚无定论。力学因素很可能是呼吸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通过比较脊柱侧弯患者与正常人深呼吸时胸段脊柱及胸廓三维运动来探讨力学因素对呼吸功能减退的影响。用Elite运动分析系统(BTS,Italy)测量了42名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及21名正常人脊柱及胸廓三维运动,脊柱侧弯患者的胸廓三维运动显著低于正常人,脊柱相对僵直,活动度减低。脊柱侧弯患者胸廓及脊柱骨架的僵直有可能是影响呼吸动力学的原因之一。
梁智仁吕维加陆瓞骥
关键词:动力学特发性脊柱侧弯肺功能
活性骨水泥用于髋关节置换翻修的生物力学及组织学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倪国新吕维加曲广运王岩张永刚郝立波李朝阳卢世璧陆瓞骥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术组织学评价生物力学髋关节疾患骨丢失
截瘫FES行走过程中空间平衡性的监护新方法
2007年
首次提出了以空间危势轨迹图(SRTT)来评估和监护截瘫功能性电刺激(FES)行走空间平衡性的新方法。其主要构件是一套基于标准步行器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获得上肢支撑力数据,通过上躯干力学模型的重心定位结合步行器倾翻指数定义转化为SRTT,描述行走过程中各轴向空间的平衡状况。相关实验和临床测试结果显示新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在行走能力评估和监护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为下一步制定针对FES有效使用的相应国家级康复标准奠定基础。
明东万柏坤胡勇汪曣王威杰陆瓞骥
关键词:截瘫
脊柱侧弯手术中正常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时频特征分析
目的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畸形和脊髓病变的常用手段,而脊柱外科手术有可能伤及脊髓,造成神经损伤,进而造成病人截瘫。为避免事故的发生,手术过程中的脊髓监护非常重要。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能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特性,...
姜帆陆瓞骥谢小波胡勇
文献传递
结束支具治疗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进展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观察去除支具治疗后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期侧凸的进展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自1975年8月至1994年4月共112例资料完整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完成支具治疗的、末次随访时间为去除支具后2年以上的、年龄为18岁以上的患者。分别测定不同时期侧凸的Cobb角,记录侧凸的类型、部位及去除支具时的生理年龄、Risser征和月经初潮时间,分析去除支具后侧凸的进展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自确诊至末次随访时间平均为8.1年,去除支具后至末次随访时平均为3.8年。4.8%的继发性侧凸在去除支具后出现Cobb角5°以上的明显进展,显著低于原发性侧凸(16.3%,P<0.05)。原发性侧凸在RisserⅣ度或Ⅴ度时去除支具对Cobb角进展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去除支具时年龄越大、月经初潮时间越长,侧凸Cobb角增大5°以上的概率越小。所应用的支具类型、去除支具时侧凸的严重程度(20° ̄50°)与后期畸形进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除支具后侧凸的进展主要受侧凸性质影响,与支具类型、去除支具时Risser征和侧凸严重程度无关。支除支具时年龄越大、月经初潮时间越长,后期出现Cobb角5°以上进展的可能性越小。
陈亮陆瓞骥张文治唐天驷
关键词:脊柱侧凸外固定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COBB角生理年龄
用于整形外科植入物的形状记忆锁紧装置
本发明基于形状记忆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提出了一种锁紧机构,以连接例如在头部、脊柱、上肢和下肢中的整形外科植入物的支承部,并且因此防止在整形外科植入物结构的植入物接合处的松动和磨损,形状记忆材料在记忆中具有至少两种形...
杨伟国吕维加陆瓞骥张文智
文献传递
脊柱校正手术过程中利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护脊髓被引量:1
1998年
一、前言 脊柱侧弯校正手术是一危险性较高的手术。脊髓是包含于脊柱内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传导周围神经感觉到大脑的唯一通路。脊髓一旦受到损伤,则无法还原,造成病人的永久性瘫痪。脊柱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由于解剖结构的原因,脊柱手术过程有较高的机会损伤脊髓,因此,为避免事故的发生,手术过程中的骨髓监护尤为重要。一项有关脊髓监护的研究表明[1],1.6%的病人的神经系统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损伤,而这当中的72%的个案是在监护过程中可以预见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对脊髓受损的病人的长期护理的费用将是巨额的。在美国,一个病人每年的护理费用约为15万美元。因此,脊髓监护的研究已得到重视[2-3]。
陈和晏杜明辉刘文庆冯顺明陆瓞骥胡勇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脊髓
复合自适应滤波器用于体感诱发电位信噪比的提高被引量:1
2007年
本研究以可靠、快速提取体感诱发电位为目标,试图解决相干叠加方法既费时又不能反映体感诱发电位时变特征的缺点。运用以自适应噪声减法器和自适应增强器为基础构造的复合自适应滤波器提取体感诱发电位。仿真实验表明,运用复合自适应滤波器可实现从强噪声背景中快速提取体感诱发电位,能更快地识别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幅值,并且系统性能稳定。
沈冲飞谢小波陆瓞骥胡勇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信噪比
节段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3
1999年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腰椎椎板节段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7具新鲜腰骶椎标本头尾端固定,模拟人体行屈曲、侧弯和旋转活动,随后顺序进行L3~S1椎板节段开窗及L4-5、L5S1髓核摘除,对比观察术前和多节段椎板双侧开窗及髓核摘除术后腰椎各节段在三维空间的位移变化。结果单纯多节段开窗后于屈曲活动时L4,5前后水平和轴向位移分别增加18%和16%,L5S1则分别增加19%和45%。椎板开窗加髓核摘除后,屈曲活动时L4,5前后水平和轴向位移分别增加28%和71%,L5S1则分别增加14%和166%。统计学结果表明轴向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在侧弯及旋转活动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腰椎的整体刚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多节段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屈曲活动有影响,而对侧弯和旋转活动无明显影响。
阮狄克吕维加费正奇陆瓞骥沈根标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生物力学腰椎管狭窄稳定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