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同型
  • 2篇血浆同型半胱...
  • 2篇血肿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脑出血
  • 2篇氨酸
  • 2篇半胱氨酸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性
  • 1篇血症
  • 1篇血肿吸收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罗国刚
  • 4篇陈亚芬
  • 3篇刘娅
  • 2篇霍康
  • 2篇袁兴运
  • 2篇王琳
  • 2篇袁博博
  • 1篇尹益民
  • 1篇杨健
  • 1篇韩建峰
  • 1篇阮骊韬

传媒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出血后血肿吸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影响血肿吸收速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筛查的56例脑出血病人,记录其临床资料及头颅CT图像,用ABC/2计算血肿体积,采用SP...
罗国刚陈亚芬
文献传递
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的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速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血肿体积为2.0~33.4m1)经内科保守治疗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血肿吸收速度的因素。血肿体积采用多田氏法计算,血肿吸收速度(ml/d)=(首次检查CT血肿体积-首次复查CT后血肿体积)/间隔时间。结果①血肿吸收速度为0.13~1.90 ml/d,平均(0.58±0.31)ml/d。②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部位的血肿吸收速度不同;10 m1≤血肿体积<30 ml的吸收速度快于<10 ml和≥30 ml的血肿吸收速度。有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肝功能异常、入院首次收缩压增高及合并感染,使血肿吸收速度减慢;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使用甘露醇加快血肿吸收速度。血肿吸收速度与总胆固醇、血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r=-0.789,r=-0.586);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r=0.681)。均P<0.05。③性别、年龄,糖尿病、卒中史、吸烟史,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形态,入院时意识状况,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空腹血糖,低钠、低钾,联合使用脱水剂,入院首次舒张压增高及住院期间平均动脉压均不是血肿吸收速度的影响因素。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肿吸收速度与血浆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t=4.781,t=2.092);与胆固醇水平、入院首次收缩压升高、尿素氮水平及合并感染呈负相关(t=-3.327,t=-3.061,t=-2.700,t=-7.421)。⑤血肿吸收速度与患者入院至首次复查头部CT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无相关性(r=0.083)。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血清尿素氮水平、入院首次收缩压升高,血脂水平,合并感染可能是影响脑出血后血肿吸收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罗国刚陈亚芬刘娅杨健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影响因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TOAST亚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脑梗死TOAST亚型间的相关性。方法:362例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分型诊断标准确定亚型,酶法测定晨起空腹血浆Hcy浓度,秩和检验Hcy水平与TOAST亚型间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膜形态、血流频谱将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易损和非易损斑块组,对比分析Hcy水平与斑块性质间关系。结果:①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显著高于TOAST其他亚型;将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原因型、病因不明型4亚型合并为非LAA组后,LAA型Hcy水平和HHcy发生率仍然最高(P〈O.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LAA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73,95%CI:2.99-20.01)。⑧LAA型脑梗死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浆Hcy浓度和HHcy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易损斑块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Hcy和糖尿病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Hcy增高与TOAST分型中LAA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密切相关,提示HHcy可能通过引发大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脑梗死。
罗国刚王琳刘娅袁博博霍康袁兴运陈亚芬阮骊韬
关键词:TOAST分型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被引量:75
2012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 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晨起空腹血浆Hcy浓度。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①327例患者中,99例为IMT正常,40例为IMT增厚,188例为粥样斑块形成。在188例斑块形成的患者中,易损斑块组82例,非易损斑块组106例。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血浆Hcy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6、22.3、28.6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分别为40.4%(40/99)、70.0%(28/40)、75.5%(142/188)。除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间HHcy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间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易损斑块组血浆Hcy浓度和HHcy发生率分别为28.9μmol/L和82.9%,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23.4μmol/L和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浓度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4~1.2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之升高。H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罗国刚韩建峰王琳刘娅陈亚芬袁博博霍康袁兴运尹益民
关键词:脑缺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