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作森

作品数:34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卫生部中国卫生政策支持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疹
  • 5篇接种
  • 4篇疫苗
  • 4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脊髓灰质炎
  • 3篇发病
  • 3篇风疹
  • 3篇病例
  • 2篇血压
  • 2篇医生
  • 2篇疫情
  • 2篇预防接种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签约服务
  • 2篇麻疹监测
  • 2篇急性弛缓性麻...
  • 2篇疾病预防
  • 2篇家庭医生
  • 2篇高血压

机构

  • 16篇潍坊市卫生防...
  • 15篇潍坊市疾病预...
  • 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潍坊市卫生局

作者

  • 31篇陈作森
  • 9篇孟显峰
  • 7篇刘海田
  • 6篇李宁
  • 5篇王绍卿
  • 4篇李林
  • 4篇彭荣文
  • 3篇邱德山
  • 3篇李亮
  • 3篇李亮
  • 2篇王春平
  • 2篇王绍清
  • 2篇陈晓云
  • 2篇于海波
  • 2篇迟敬庆
  • 2篇李舰
  • 1篇官友生
  • 1篇沈郁淇
  • 1篇王桂爱
  • 1篇聂清

传媒

  • 7篇预防医学文献...
  • 6篇中国城乡企业...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国初级卫生...
  • 3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0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供方视角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家庭医生的激励偏好以及对激励措施现状满意度分析,提出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的相关建议。方法于2017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600名社区(行政村)的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抽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描述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激励偏好情况,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比(RSR)法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满意度。结果家庭医生激励偏好结果显示:偏好得分排名靠前的是提高收入水平(2 617.50分),促进自身发展(2 610.50分),提高工作保障水平(2 524.86分),与满意度结合分析发现2者的匹配度较差;不同地区、性别以及收入水平的家庭医生对激励现状的总体满意程度有差异(P <0.05),用秩和比法对不同地区激励措施满意度的综合评价结果排名为菏泽(0.906 3分)、潍坊(0.645 8分)、济南(0.447 9分)。结论经济因素是家庭医生最关切的激励因素,家庭医生的收入水平过低会弱化其他激励措施的激励效果。
沈郁淇陈作森王金萍王宇刘咪吴学谦翟强王春平
关键词:家庭医生激励偏好满意度
潍坊市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2018年
目的了解潍坊市40岁以上社区人群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推进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随机抽取潍坊市40岁以上社区常住居民52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潍坊市40岁以上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运动、钙补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4.66%、37.21%、16.60%,其中男性分别为32.90%、36.36%、16.02%,女性分别为53.77%、38.01%、17.12%。结论潍坊市40岁以上居民骨质疏松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普遍偏低,危险因素知识、运动知识知晓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各项知识知晓率女性均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的居民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全职状态居民知晓率亦较高,可见骨质疏松防控对于职业人群宣传干预效果较好,可作为重点宣教人群。
孟显峰李亮李宁颜培菊陈作森
关键词:骨质疏松知晓率
潍坊市城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随访及干预前后人群高血压控制率及健康知识知晓变化情况,评估潍坊市城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及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潍坊市城区筛查出的3244例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及干预,比较分析随访及干预效果。结果采取随访干预措施后,脑卒中高危人群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3.1mmHg和2.5mmHg;高血压控制率由54.13%提高至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038,P<0.05);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8.919,χ2=126.370,P<0.05)。结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与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病,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采用便于人群接受的正确方式和方法促进高危人群建立健康生活和行为方式对降低或延缓脑卒中发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孟显峰颜培菊陈作森李亮李宁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效果
一起中学生风疹爆发的调查被引量:3
2004年
邱德山彭荣文陈作森陈维石
关键词:中学生风疹流行病学
2009-2015年潍坊市心脑血管病伤负担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潍坊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和病伤负担现状,为制订有效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死亡率等监测指标反映全人群死亡基本情况;采用间接法测算心脑血管病伤负担及间接经济负担。结果 2009-2015年潍坊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301.73/10万,为全死因中的首位死因。心脑血管疾病每千人口损失19.77个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占全部病伤负担的17.34%,导致的间接经济负担为14.88亿元。结论 2009-2015年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潍坊市居民死亡和病伤负担的主要原因,卫生行政部门应充分重视,及早制订和开展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孟显峰李宁李亮陈作森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间接经济负担
2009年潍坊市2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资料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病例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大防控措施,避免死亡。[方法]对2009年潍坊市2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儿均因发热分别就诊于村卫生室、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未能及时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确诊,按一般发热、呼吸道感染方案救治,病情逐步加重;首例病例先后转诊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诊断为手足口病、青岛市妇幼儿童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第二例转诊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2例病例均因病情时间长、发展快、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2例病人由于确诊不及时,早期未及时得到规范救治,逐步发展为手足口病危重病例,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李建平陈作森李忠兴
关键词:手足口病
潍坊市1999~2003年麻疹发病及监测情况分析
2004年
了解淮坊市麻诊发病及监测情况 ,加速麻疹控制。方法 :分析 1999~ 2 0 0 3年麻疹发病及监测资料。结果 :年发病率在 0 .0 5~ 0 .5 2 / 10万 ,散发病例占 89.16 % ,8~ 11月龄发病率为 7.95 / 10万 ,为最高 ,2 1~ 6 6岁发病占总数的 6 9.88% ;常规免疫接种率可疑或不可信 ;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麻疹疑似病例报告率 6 2 5 0 %。结论 :提高乡村人员的报告意识 ,减少麻疹漏报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管理 ,建立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 ,是控制麻疹工作的关键措施。
彭荣文王绍清陈作森
关键词:麻疹散发病例常规免疫接种率免疫屏障农村卫生室疑似病例
潍坊市城区计划免疫现状调查
2001年
王绍卿刘海田李林陈作森
关键词:计划免疫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考核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通过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取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发病率,抽样调查≤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 1991~2 0 0 1年潍坊市≤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0 . 2 8%~86. 6 8% ,乙肝发病率6 . 78/10万~1 85 /10万,乙肝发病率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 =0 .9333,P <0 . 0 1)。抽样调查≤14岁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1 .10 %、71. 14 %、8 .15 % ,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4岁儿童75 6人,HBsAg、抗 HBs、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3 17%、12 .. 98%、10 .0 5 % ,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 HBs阳性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10 . 5 2、6 2 4 . 0 0 ,P均<0 . 0 1)。结论 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王桂爱刘冬莹徐相凯陈作森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潍坊市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报告分析
2002年
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已进入无脊灰证实阶段.我市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以来,已连续1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为进一步完善我市AFP监测系统,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现将我市2000年AFP检测报告工作分析如下:
陈作森曲树新迟敬庆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疾病监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