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达

作品数:47 被引量:35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院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成矿
  • 16篇地洼
  • 8篇壳体
  • 7篇地洼学说
  • 6篇地质
  • 5篇地台
  • 5篇构造学
  • 5篇成矿学
  • 5篇大地构造学
  • 4篇地壳
  • 4篇陆缘
  • 4篇活化
  • 4篇成矿作用
  • 3篇地洼区
  • 3篇地质构造
  • 3篇陆缘扩张
  • 3篇矿床
  • 3篇构造层
  • 3篇大地构造演化
  • 2篇地槽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南工业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47篇陈国达
  • 7篇彭省临
  • 4篇戴塔根
  • 3篇梁新权
  • 3篇赖健清
  • 3篇杨心宜
  • 3篇黄瑞华
  • 1篇徐青
  • 1篇魏洲龄
  • 1篇张菊明
  • 1篇彭渤
  • 1篇范蔚茗
  • 1篇金玉书
  • 1篇钟建华
  • 1篇刘顺生
  • 1篇康自立
  • 1篇汪集旸
  • 1篇王伏泉
  • 1篇刘亮明
  • 1篇杨牧

传媒

  • 21篇大地构造与成...
  • 5篇中南工业大学...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南矿冶学院...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地理学与国土...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东地质学院...
  • 1篇陕西地质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河北地质学院...
  • 1篇矿产勘查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7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4
  • 7篇1993
  • 5篇1992
  • 8篇1991
  • 4篇198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大型三水铝土矿的找矿思路和远景被引量:6
1991年
在中国寻找大型三水铝土矿床,曾被认为可能性不大,而作者从地洼学说的找矿思路出发,认为尚有可为.这个思路主要是:在运用地壳演化动定转化递进律分析大地构造单元成矿专属性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已知铝土矿床绝大部分为一水型的主要原因,从而获知在这一地区寻找三水型铝土矿床的途径.作者认为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地洼阶段余动期具备了形成这型矿床的有利大地构造环境条件,发育于古生代地台构造层碳酸盐岩之上的新生代地洼余动期亚构造层是找矿首要对象.根据这个思路,中南工业大学地洼学说成矿学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已在广西发现了贵港式红土型三水铝土矿床.今后如循此思路引伸类推,寻找大型富矿和扩大外围找矿,以及寻找以其他岩石为母岩的风化型铝土矿床,可能有远景.
陈国达
关键词:铝土矿床找矿思路
关于多因复成矿床的一些问题被引量:35
2000年
作者于1979年开始提出多因复成矿床概念的主旨,是为了阐明从时空四维并重的角度来认识与研究成矿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多因复成矿床以“五多”为特点。其中多成矿大地构造演化阶段是产生其他“四多”(多成矿类型、多控矿因素、多成矿作用和多成矿物质来源)的关键而属于主导地位的“一多”。由于多因复成矿床概念体现了历史—动力综合大地构造学所强调的四维思维,即把时间与三维空间兼顾的思维方法,所以这类矿床的“五多”特点中,以多成矿大地构造演化阶段这“一多”为最主要。
陈国达
关键词:多因复成矿床大地构造演化成矿
自主创新研究亚洲陆海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之必要被引量:8
2005年
陈国达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成矿作用地壳大厚度
亚洲大陆中部壳体东、西部历史-动力学的构造分异及其意义被引量:20
2005年
从历史-因果论的角度,对亚洲大陆中部的演化-运动史,及其大地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的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阐述了东、西部构造差异的历史-动力学表现及其原因。研究表明:这种差异并非两个不同大陆壳体演化-运动上的差异造成,而是在同一大陆壳体形成与平向增生进程中东早西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由于东部与西部中生代、新生代陆内深部地幔热能聚集增强的上升流与热能发散衰减的下降流,共同组成的垂向热流环发生反转变化造成的结果,并得出了主导亚洲大陆中部东、西构造分异的主动性因素是陆内地幔热能聚散动力学机制的结论。同时指出,中新生代出现在亚洲大陆中部的东、西构造分异,是同一大陆壳体即东-中亚壳体自身历史-动力学构造分异的表现,它是亚洲大陆动力学中,与陆内克拉通活化及活化造山区的出现、青藏高原的隆升、东亚陆缘扩张带的形成并列的 4个重大事件之一,并在这些重大事件的动力学研究中占据关键性的核心地位。
陈国达彭省临戴塔根
跨世纪中国地质学发展的途径
1994年
跨世纪中国地质学发展的途径WaystoDevelopChina’sGeologyovertotheNextCentury¥陈国达(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沙410083)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
陈国达
关键词:地质学大地构造学
地洼学说编图的指导思想被引量:14
1989年
总结了国内、外运用地洼学说编图实践的经验,强调了以“地壳动定转化递进史为主线,时空兼顾,四维思维,现象与本质并映,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为总因”。作为主导思想。详细阐述了构造层、构造区两大要素的确切含义。指出构造层必须具有大地构造的属性,而不仅是构造旋回的时间意义;构造区的划分是以历史发展为纲并应以现阶段的大地构造体制性质为标准。进一步提出,作为地壳递进发展总因的地幔蠕动,其基本变化分为活跃和平静时期,其根本原因在于地幔物质的温差而引起的垂向蠕动强弱变化及由此引起的侧向蠕动强弱变化。由于这些变化的控制,地壳构造发展既在时间上发生质的变化,同时又在立体空间上发生形态、大小和位置的变化。最后论述了幔-壳成矿学及其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陈国达
关键词:构造层编图地洼学说
亚洲大陆型壳体的活化(地洼)构造与成矿特点被引量:10
1998年
亚洲大陆岩石圈自古生代末起,相继在各个壳体发生活化,广泛形成地洼体制活动带,是亚洲大陆岩石围演化一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全球构造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当代地球科学中的前沿课题。从壳体大地构造这一新思路分别对地洼体制构造单元在亚洲大陆的发生时代、分布范围、类型、发育特点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亚洲大陆地洼构造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主要矿种组合、主要矿床类型及其与其它大地构造类型的差别;亚洲地洼型成矿作用与多因复成矿床及超大型矿床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专门论述。有助于正确认识亚洲大陆广泛分布的有色、稀有金属内生矿床,以及泥炭、褐煤、油气田的构造类型特点、分布规律及其经济价值。
陈国达
关键词:成矿
武陵源峰林地貌的成因及其开发与保护被引量:10
1993年
论述武陵源峰林的地质风景特色及其成因,阐述峰林开成的历史背景与环境,探讨武陵源峰林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之方。
陈国达
关键词:石英砂岩峰林
关于地洼区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3
1989年
针对有关地洼区研究中引起不同看法和争议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①地洼区的属性问题;②地洼区与活化区,③地洼区与地球动力学;④地洼与一些有关的其它盆地(如地洼与裂谷,地洼与断拉谷、地洼与地堑)的区别和联系,正确认识和区分上述问题,对地洼学说的进一步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
陈国达
关键词:地洼区地球动力学地堑地洼学说
中国东南陆缘海区岩石圈减薄机制及成矿特点
<正>在亚洲东部大陆介于大陆区与大洋区之间,装饰着整条亚洲大陆东缘的著名的“花彩列岛”带(通常所称“沟-弧-盆”)的形成,是亚洲大陆岩石圈演化-运动历程中的重大地质事件之-(陈国达,1992)。这一事件使亚洲大陆岩石圈原...
梁新权陈国达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