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华
- 作品数:31 被引量:2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ArcGIS支持下的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 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近年来,虽然点源污染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控制,但是,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却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污染水质污染的重要源头。由于非点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复杂...
- 陈学华
-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模型空间数据管理
- 文献传递
- 川西丘陵地区黄色母质发育土壤的系统分类被引量:7
- 2001年
- 对四川盆地西部丘陵地区分布的几种黄色母质发育的土壤 ,以系统分类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类 ,并与现有发生学分类进行参比。代表性剖面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土壤分别被划归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等 3个土纲。
- 何毓蓉黄成敏陈学华宫阿都
- 关键词:土壤系统分类丘陵地区富铁土淋溶土
-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边缘带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为世人所关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其保护工作显得由为重要,具有显著的代表意义和示范意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难度大,其与边缘带地区协调发展是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与栖息地边缘带经济和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生态旅游等角度探讨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并提出了探索边缘带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等建议,旨在促进大熊猫栖息地和当地人民和谐共存。
- 赵永涛于慧陈学华罗勇马月伟
-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协调发展
- 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基于分形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分形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客观存在,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6个侵蚀强度等级的周长-面积关系客观存在;云南省土壤侵蚀强度中,极强度水力侵蚀分维最大,为1.605;剧烈水力侵蚀分维最小,为1.540;极强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最复杂,剧烈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最简单;以极强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最高,为0.105,中度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其次,为0.095,而以剧烈水力侵蚀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最低,为0.040;剧烈水力侵蚀的平均形状指数最大,为0.156,微度冻融侵蚀的的平均形状指数最小,为0.067;剧烈水力侵蚀的平均紧凑度最大,为0.554,微度冻融侵蚀的的平均紧凑度最小,为0.237。
- 熊波陈学华蒋锦刚刘艳锋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分形分维土壤侵蚀强度
-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壤成土特征研究──以大沟流域为例被引量:15
- 1996年
-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位于新构造运动活动带,其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本文结合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综合分析各成土因素和土壤性状,对该区域土壤的成土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 陈学华
- 关键词:成土因素岷江上游土壤
- 四川盆地SOTER数据库的建立方法被引量:14
- 1999年
- 本文通过具体描述四川盆地典型区域—南充地区SOTER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向读者介绍了一种运用计算机自动划分SOTER单元、自动建立SOTER数据库的新方法 .
- 陈学华何毓蓉徐建忠
- 关键词:SOTER数据库
- 四川盆地三种新成土的矿物学组成与分类研究
- 1999年
- 由于紫红色母质的影响 ,四川盆地三种新成土普遍具有矿物组成丰富、可风化矿物较多的特点 .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划分上 ,土壤矿物组成是其主要依据之一 .本文主要以X 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三种新成土矿物组成 .提出了以 2段分类命名矿物组成的土族划分建议 .
- 何毓蓉陈学华宫阿都
- 关键词:新成土矿物组成
- 退耕还林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 2007年
-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中国最为宏大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其终极目标是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和优良的生物资源库。在工程的实施中,存在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的问题。遵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原则、生态恢复的物种原则以及遏制外来物种入侵是实现其生态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对实施方案做详细、认真的生态安全论证。
- 刘宇刘宇陈学华
-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安全
- 岷江上游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利用岷江上游地区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侵蚀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具有很大的关系,土地利用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及空间分布。岷江上游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裸岩和建设用地侵蚀面积仅占0.1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不同,依次为:旱地(低盖度草地(其他林地(中盖度草地(水域(高盖度草地(建设用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有林地(水田(裸岩。土壤侵蚀以微度水蚀为主,占35.43%,主要发生在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14.24%和11.70%;轻度及中强度水蚀则多发生在中盖度草地;随着土壤侵蚀强度增加,旱地侵蚀面积逐渐增大,且远远大于水田;冻融侵蚀占研究区总面积26.96%,多分布在中盖度草地,为20.89%。因此,合理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对于减轻水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至关重要,也对促进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刘艳锋陈学华贺秀斌熊波
- 关键词:土壤侵蚀土地利用GIS岷江上游
- 高压输电线路建设项目生态弃渣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弃渣场是输电线路建设项目辅助工程之一,在高原高山和宽阔河谷区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受铁塔数量、塔型设计、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开挖点、弃渣点较多,若弃渣处理和防护措施配置不当,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和影响沿途的生态景观格局。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提出了西藏高原高山和宽阔河谷区输电线路建设工程项目生态弃渣的基本原则、基本做法和防护措施。
- 熊波陈学华罗勇
- 关键词:水土保持高压输电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