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树伟

作品数:66 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化学工程
  • 18篇理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催化
  • 20篇介孔
  • 14篇脱氢
  • 14篇催化剂
  • 12篇乙苯
  • 12篇乙苯脱氢
  • 11篇有序介孔
  • 11篇介孔结构
  • 11篇孔结构
  • 10篇
  • 9篇有机羧酸
  • 9篇羧酸
  • 9篇分子
  • 9篇分子筛
  • 8篇氧化物
  • 8篇孔材料
  • 7篇乙烯
  • 7篇复合氧化物
  • 6篇选择催化还原
  • 6篇溶剂

机构

  • 64篇太原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山...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西省化工研...

作者

  • 66篇陈树伟
  • 52篇李瑞丰
  • 27篇潘大海
  • 25篇崔杏雨
  • 25篇于峰
  • 23篇闫晓亮
  • 12篇范彬彬
  • 10篇马静红
  • 6篇张海新
  • 6篇秦张峰
  • 6篇陈伟
  • 5篇王建国
  • 3篇张朝峰
  • 3篇张徐宁
  • 3篇王琰
  • 3篇崔健
  • 3篇郑家军
  • 3篇徐倩
  • 2篇陈佳琪
  • 2篇孙玥

传媒

  • 6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应用化工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天然气化工—...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Chines...
  • 2篇石油化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煤炭转化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全国第二次生...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乙苯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苯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的载体为ZSM-5/MCM-48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活性组分为V<Sub>2</Sub>O<Sub>5</Sub>,助剂为CeO<Sub>2</Sub>。本发明以ZSM-5...
陈树伟崔杏雨潘大海李瑞丰崔健秦张峰张海新
文献传递
SO_2对Co/MOR催化剂上CH_4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考察了富氧条件下SO2存在对丝光沸石负载的钴催化剂(Co/MOR)上甲烷选择催化还原NO的反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 is DRS)等技术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NO吸附性能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受SO2气氛的影响,Co/MOR催化剂上NO转化率在低于550℃时下降较大,但在高于600℃时SO2的影响不明显,而且这种影响是可逆的。SO2的存在抑制了NO在催化剂活性位上的吸附,同时在反应过程中促进了CoO物种的生成,导致催化剂活性中心数减少、催化剂活性下降。
闫晓亮陈树伟于峰李瑞丰
关键词:二氧化硫一氧化氮选择催化还原丝光沸石
制备方法对CeO2/Al2O3催化CO2氧化乙苯脱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和浸渍法制备了CeO2/Al2O3催化剂,通过N2吸附、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热重分析(TGA)等多种表征技术和催化反应性能评价,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CeO2/Al2O3催化CO2氧化乙苯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均为介孔材料,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与孔径、更强的金属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以及丰富的中强酸酸性中心,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乙苯吸附能力,抑制了铈物种的还原和类石墨积炭的生成,从而在CO2氧化乙苯脱氢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550℃和0.1MPa反应条件下,乙苯转化率和苯乙烯选择性分别为40.7%和99.1%,反应12h后,催化剂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檀东辰汪全华徐哲琦陈树伟崔杏雨乔岩李瑞丰
关键词:乙苯脱氢二氧化碳苯乙烯
利用粉煤灰合成Na-X沸石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太原某热电厂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碱熔融法,考察了碱度、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合成Na-X沸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煤灰/NaOH为1∶1.2(摩尔比),熔融温度550℃,NaOH浓度为3.75mol/L(即加水40mL),晶化温度90℃,晶化时间6h的条件下合成纯度较高的Na-X沸石;粉煤灰通过碱熔融法合成的Na-X沸石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水热法.
崔杏雨陈树伟尹辉谭建冬李瑞丰
关键词:粉煤灰水热合成法
Co-Al_(2)O_(3)高效催化CO_(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被引量:2
2023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Co含量的nCo-Al_(2)O_(3)催化剂(n=2%、5%、10%、15%、20%),研究了Co含量对催化剂结构和CO_(2)氧化乙苯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nCo-Al_(2)O_(3)催化剂上孤立的Co^(2+)离子与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孤立的四面体Co^(2+)物种是其活性位点。Co-Al_(2)O_(3)催化剂上的Co物种结构和催化性能与Co含量相关。Co含量较低(≤10%)时,催化剂上优先形成孤立的四面体Co^(2+)物种;随着Co含量的增加,孤立的Co^(2+)位点增加,催化剂活性随之提高。Co含量较高(>10%)时,催化剂上形成Co_(3)O_4晶体颗粒,导致孤立的Co^(2+)位点减少,催化剂活性降低。10Co-Al_(2)O_(3)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550℃下乙苯转化率达64.4%,苯乙烯选择性为99.3%,反应30 h后,催化剂仍无明显失活,表明孤立的Co^(2+)活性位点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优异的抗积炭性能。
司智伟丹少鹏陈树伟潘大海王英雄闫晓亮李瑞丰
关键词:乙苯氧化脱氢二氧化碳苯乙烯
NiO/Al_2O_3催化剂上二氧化碳气氛下异丁烷耦合脱氢制异丁烯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二氧化碳气氛下NiO/Al2O3催化剂上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的反应性能,考察了助剂K2O对NiO/Al2O3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在惰性气氛下的反应相比,在二氧化碳气氛下异丁烷脱氢与逆水煤气变换反应耦合,促进了异丁烷脱氢反应,异丁烯的收率得到提高。助剂K2O的加入,能降低催化剂的酸性,减缓反应过程中催化活性物种NiO的过度还原,并抑制异丁烷裂解及积炭生成等副反应,从而提高了异丁烯的收率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
丁建飞秦张峰陈树伟李学宽王国富王建国
关键词:异丁烷脱氢异丁烯二氧化碳
改性粉煤灰去除废水中Pb(Ⅱ)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NaOH处理粉煤灰制备了改性粉煤灰,研究了溶液pH值、改性粉煤灰投加量、Pb(Ⅱ)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废水中Pb(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对Pb(Ⅱ)的去除性能明显优于粉煤灰。在25℃,pH值为4.5,改性粉煤灰投加量10g/L,吸附30min时,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200mg/L的Pb(Ⅱ)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改性粉煤灰对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高温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自发进行。
王美玲崔杏雨陈树伟程文萍李瑞丰
关键词:改性粉煤灰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
纳米碳颗粒在催化中的应用及前景
2010年
概述了多壁富勒烯和新型纳米碳结构(纳米碳球)的表面修饰方法以及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化学氧化法对纳米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是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其惰性表面,使其功能化。由于结构的独特性,纳米碳颗粒作为载体材料在电催化和某些脱氢反应中已经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性能。预测了纳米碳在合成低碳烯烃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并为其在能源、化工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杜建平赵瑞花于峰陈树伟李瑞丰
关键词:表面修饰催化
富氧条件下Mn/ZSM-5催化剂上甲烷选择催化还原NO的性能
对富氧条件下Mn/ZSM-5催化剂上CH选择催化还原NO的反应性能和SO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Mn/ZSM-5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浸渍法,Mn负载量为2.06wt.%时NO转化率达到最大(57.3...
陈树伟闫晓亮马静红陈佳琪李瑞丰
关键词:选择催化还原ZSM-5
一种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方法
一种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方法是按氢氧化钠∶粉煤灰重量比为0.8~1.4的比例将两种成分混合均匀,在500-850℃焙烧2小时;加水在室温搅拌3-12小时,控制水∶氢氧化钠重量比为5~12,再在90℃晶化6-14小时,然后...
崔杏雨陈树伟范彬彬马静红李瑞丰张徐宁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