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淼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暴雨
  • 2篇地形
  • 2篇地形强迫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值模拟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疫情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数值预报系统
  • 1篇位势
  • 1篇位势不稳定
  • 1篇理学
  • 1篇环流
  • 1篇环流特征
  • 1篇家庭暴力
  • 1篇法律
  • 1篇法律治理
  • 1篇肺炎
  • 1篇暴雨过程

机构

  • 4篇云南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4篇陈淼
  • 2篇刘冀彦
  • 2篇牛涛
  • 1篇郭世昌
  • 1篇刘洪利
  • 1篇毛龙江
  • 1篇王继志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面及探空观测资料在GRAPES数值预报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选取NCEP和T639的分析资料对北京“7.21”和华西“11.9”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揭示短时局地强暴雨和大范围持续暴雨形成的天气学原因;利用GRAPES模式对这两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地面、探空、船舶...
陈淼
关键词:GRAPES模式数值预报系统暴雨过程数值模拟
地形对2011年9月华西致灾暴雨强迫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运用GRAPES_Meso模式对2011年9月16—18日发生在陕西、四川的连续特大致洪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3套敏感性试验结果,揭示了气流与地形相互作用对本次致灾暴雨的影响,结果如下:(1)16—18日在台风和蒙古高压共同影响下,850 hPa在黄、渤海形成偏东水汽通道,使大量水汽经华北平原输送至华西地区,气流被秦岭分割为南北两支,北支在秦岭北侧受到迎风坡阻挡,形成强迫抬升和水汽辐合中心;南支暖湿气流从东部灌入汉中平原,受到"喇叭口"地形挤压而辐合上升。(2)平原与高大山脉的交错相间地形导致条带状正负垂直运动带产生,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加之该地区16—18日丰沛的水汽交汇,从而引发大范围强降水。(3)海拔高度与地表起伏度均对降雨有较大影响,在同样海拔情况下,地表起伏度越大,就越容易产生暴雨。
刘冀彦毛龙江牛涛陈淼刘洪利王继志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形强迫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家庭暴力的法律治理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流行以来,全球各地家庭暴力事件激增。此次疫情对于我国反家庭暴力常态化法治也形成一定的冲击,疫情下的隔离措施等空间封锁及其法律实践,对于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救济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陈淼
关键词:家庭暴力
2011年9月中国华西致灾暴雨环流特征及地形强迫效应分析
2014年
利用陕西及周边地区7213个雨量站资料,分析了2011年9月1—18日中国华西地区降水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1年9月1—18日华西地区累积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水平的2—3倍,降水持续时间长,致灾严重。降水主要为9月4—6日、11日和16—18日3次大的过程。利用NCEP的1°×1°资料分析3次过程的水汽和环流特征表明,暴雨区低层的主要水汽输送除了偏南气流从川东一带向北输送外,还有偏东气流从华北平原南部一带向西输送。与3次降水过程对应,华西地区500hPa有3次西风槽过境,700 hPa偏南风和850 hPa偏北风分别出现3个明显的控制时段;700 hPa偏南气流先期输送大量暖湿空气到华西地区,形成不稳定层结,当遇到偏北风输送的干冷空气楔入其下将其抬升时,叠加槽前的动力抬升作用和地形造成风场辐合抬升,使对流活动增强,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发生。稳定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导致特定地形下形成持续的不稳定层结及动力抬升条件被不断重复满足,从而不断引发上升运动释放不稳定能量,是2011年华西秋雨稳定持续的根本原因。
陈淼牛涛郭世昌刘冀彦丁旭辉
关键词:环流特征位势不稳定持续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