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宥珍

作品数:17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虾蛄
  • 6篇口虾蛄
  • 3篇曼氏无针乌贼
  • 3篇克隆
  • 3篇分子
  • 3篇分子克隆
  • 2篇地理群体
  • 2篇养殖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种群
  • 2篇种群遗传
  • 2篇系统发育
  • 2篇海域
  • 2篇繁殖
  • 1篇岛礁
  • 1篇底栖生物
  • 1篇东海海域
  • 1篇循环泵

机构

  • 11篇浙江省海洋水...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5篇浙江海洋大学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浙江大学舟山...

作者

  • 17篇隋宥珍
  • 7篇刘连为
  • 6篇徐开达
  • 6篇周永东
  • 5篇刘海映
  • 4篇姜玉声
  • 3篇陈雷
  • 3篇邢坤
  • 3篇蒋日进
  • 2篇刘长伟
  • 2篇毕远新
  • 2篇王秋一
  • 2篇王吉桥
  • 2篇丰美萍
  • 2篇张娜
  • 1篇张亚洲
  • 1篇王茂林
  • 1篇苏延明
  • 1篇梁君
  • 1篇王忠明

传媒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北近岸典型岛礁瓦氏马尾藻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为探明浙北近岸典型岛礁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的空间分布格局,于2016年5月底至6月初,分别采用走航观察和水下样方法,对按离岸距离远近的3条岛礁带上12个岛礁瓦氏马尾藻成藻时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从不同空间尺度比较分析了3条岛礁带上瓦氏马尾藻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地区尺度上,高浊度和高波浪能的水域环境限制了瓦氏马尾藻的分布与生长,导致浙北近岸的瓦氏马尾藻仅分布在第二条岛礁带这一狭窄的分布带上。依据瓦氏马尾藻最低适宜生长水温要高于10℃的特性,我们可以推断出舟山群岛的绿华岛可能是我国特有种瓦氏马尾藻分布的最北部端线。(2)在站点尺度上,岛礁东南向瓦氏马尾藻定生密度明显低于西北向,这与调查站位所受风浪影响的方位和强度相一致。在第二岛礁带上的4个岛礁北向瓦氏马尾藻的平均株高仅为26.3 cm,说明瓦氏马尾藻不适宜在高波浪能生境中生存。(3)在站点尺度内,第二岛礁带上浊度最低的北渔山岛瓦氏马尾藻有较大的垂直分布范围,且定生深度达到了6.4 m,而浊度高的近岸岛礁瓦氏马尾藻垂直分布范围较小。瓦氏马尾藻株高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此推测,瓦氏马尾藻虽不能耐受强光,但光照对瓦氏马尾藻的分布生长起重要作用。与同海区铜藻的垂直分布格局相比,瓦氏马尾藻具有一定适应高浊度、高沉积物环境的能力。因此,在浙北近岸海域瓦氏马尾藻是较适合进行生态移植修复的种类。
张亚洲毕远新王伟定隋宥珍卢衎尔丰美萍梁君周珊珊
关键词:生态修复
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鱼卵与仔稚鱼的群落结构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鱼卵和仔稚鱼分布的影响,于2018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在马鞍列岛海洋牧场开展了4个航次的水平拖网调查。根据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群落结构特征,对投礁区和未投礁区鱼卵、仔稚鱼的资源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在马鞍列岛海洋牧场共采集鱼卵5 642粒、仔稚鱼1 013尾,隶属于10目21科49种。鱼卵优势种为龙头鱼、短吻红舌鳎和小黄鱼;仔稚鱼的优势种为褐菖鲉、花鲈和小公鱼属未定种。投礁区和未投礁区鱼卵仔稚鱼的优势种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是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投礁区各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未投礁区,与未投礁区差异显著,且春季投礁区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显示,春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最为稳定,冬季群落结构最简单,夏、秋两季相似度较高,群落结构更复杂。研究表明,马鞍列岛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对鱼卵、仔稚鱼具有一定的聚集和庇护作用,温度(T)、盐度(S)、水体浑浊度(Turb.)等海洋物理环境因子对鱼卵、仔稚鱼分布影响显著。
印瑞蒋日进蒋日进毕远新樊紫薇陈磊隋宥珍隋宥珍
关键词:海洋牧场人工鱼礁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口虾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为促进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遗传多样性保护,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口虾蛄黄海群体(连云港群体LYG)、东海群体(南韭山群体NJS、南麂岛群体NJD、福州群体FZ)和南海群体(珠江口群体ZJK)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进而确立了其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所有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与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76±0.010、0.039 25±0.019 13,其中福州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0.987±0.035),南麂岛群体最低(0.931±0.046),珠江口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最高(0.064 84±0.033 02),连云港群体最低(0.003 59±0.002 17);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群间,且遗传分化极显著(变异系数为73.88%,P<0.01),连云港群体、东海群体及珠江口群体内遗传分化均不显著(P>0.05);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分析表明,连云港群体、珠江口群体与其他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均显著(P<0.05);单倍型邻接系统树和最小跨度树均显示,存在明显的系统发育谱系结构,即谱系A、B、C存在于口虾蛄群体中,3个谱系单倍型类群间也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_(st)=0.695~0.842,P<0.01);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显示,谱系C群体大约在11.0万年前经历扩张事件。研究表明,口虾蛄的种群遗传结构模式可能与其栖息地海洋环境条件及自身的生活史特征相关,系统发育地理格局模式可能与更新世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有关,建议在渔业管理上将口虾蛄黄渤海群体、东海群体、南海群体看作3个独立的管理单元。
隋宥珍刘连为刘连为周永东
关键词:口虾蛄细胞色素B基因种群遗传结构
口虾蛄高血糖激素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6年
本文首次采用RACE技术获得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眼柄部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CHH)基因cDNA全长序列,共2 421bp,5′UTR长度为180bp,3′UTR为1 821bp,开放阅读框(ORF)长420bp,编码13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23.74%,延伸链占23.02%,无规则卷曲占53.24%,预测分子量为15.47kD,等电点(pI)为7.049。CHH成熟肽包含6个CHH家族中位置保守的Cys残基,C端为GK,推断为ES型CHH基因。聚类分析表明:口虾蛄CHH和十足目CHH聚为同一个分支的两亚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CHH基因在肠中表达量最高,在眼柄、触角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在肌肉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卵巢中表达最低,而在精巢中不表达。
刘海映张秀芹隋宥珍李宏俊邢坤姜玉声杨贵福陈雷张娜
关键词:口虾蛄分子克隆荧光定量PCR
口虾蛄proPO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被引量:5
2013年
口虾蛄是海湾底拖网渔业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分布广泛。其自然资源日渐衰退,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后,口虾蛄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及其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口虾蛄免疫系统的核心酶——酚氧化酶(PO)的分子结构及该基因的组织表达,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深入探究其免疫机理。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从口虾蛄血细胞中克隆了酚氧化酶原(O-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436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2142bp,编码71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82446Da,等电点(pI)为8.78。该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罗氏沼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proPO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2%、76%、76%、72%、70%。序列分析表明O-proPO为proPO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多个免疫调节作用位点。系统进化分析显示O-proPO与十足目种类的proPO为同一分支的2个亚群,而后于丰年虫的proPO形成一分支。O-proPO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血淋巴和肠中表达,但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明显高于肠。
刘海映刘连为姜玉声隋宥珍陈雷
关键词:口虾蛄酚氧化酶原分子克隆
鳀鱼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5
2015年
以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东海和黄海采集到的633尾鳀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分析,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鳀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鳀鱼的主要饵料生物种类有16种,太平洋磷虾是其最重要的饵料。其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按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排序,鳀鱼在春季以太平洋磷虾、小拟哲水蚤、细足法虫戎和长尾类糠虾幼体为主要食物;在夏季以太平洋磷虾、大眼蛮、细足法为主食;在秋季以太平洋磷虾和美丽大眼剑水蚤为主食;在冬季太平洋磷虾、美丽大眼剑水蚤、长尾类糠虾幼体、中华哲水蚤和丽隆剑水蚤为主食。统计分析检验表明,鳀鱼鱼的平均胃饱满度系数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1),春季和秋季的摄食强度较大,而夏季和冬季的摄食强度较低。
蒋日进李鹏飞刘志坚王好学隋宥珍郭安托
关键词:鳀鱼食物组成摄食强度
基于生态系统的浙江渔场管理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浙江渔场渔业资源衰退日趋严重,生态系统日趋恶化的现状,本文引入了对浙江渔场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EBM)理念,阐述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和必要性。最后针对浙江渔场海洋生态现状,就如何实施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徐开达朱文斌周永东王忠明王洋蒋日进隋宥珍
关键词:浙江渔场生态系统海洋管理渔业资源
口虾蛄卵黄蛋白原(Vg)基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基因,利用cDNA末端陕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口虾蛄坛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陆号:KR422400),并应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雌雄口虾蛄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卵巢瞻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口虾蛄增基因全长7727bp,其中5’端非编码区为36bp,开放阅读框(ORF)为7521bp,3’端非编码区为170bp,共编码2506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长度为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1个类似于枯草蛋白酶的内切蛋白酶识别位点(RSKR),3个潜在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1个在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中都比较保守的KALGNVG基序;对其结构域分析表明,口虾蛄Vg蛋白含有4种保守结构域,分别为卵黄蛋白原N端结构域(Vitellogenin_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和两种未知功能结构域(domainofun-known function)DUFl943与DUFl081;经NCBIBLASTP同源性比较,口虾蛄Vg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甲壳类的相似性为46%~5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口虾蛄Vg单独聚为一支;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15虾蛄瞻基因在性腺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均不表达,卵巢中增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15虾蛄坛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卵巢的发育不断增加(P〈0.05),在成熟期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显著下降,坛mRNA表达量在卵巢中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了解15虾蛄性腺发育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结果为口虾蛄Vg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海映张娜闫红伟刘奇邢坤陈雷隋宥珍林原李成久郭良勇
关键词:口虾蛄分子克隆荧光定量PCR
基于角质颚外部形态特征的曼氏无针乌贼2个地理群体判别
2023年
【目的】对春季舟山和洞头海域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角质颚的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为探讨2个群体基于角质颚的判别建立依据。【方法】根据2021年3-4月在舟山和洞头海域采集的曼氏无针乌贼样品,提取角质颚共602对,测量角质颚12个形态指标数据,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对舟山群体和洞头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并建立不同群体的判别函数。【结果】两个群体在胴长和体质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舟山和洞头群体角质颚形态学参数雌性均大于雄性。均数差异性检验认为,同一群体不同性别角质颚上头盖长、上脊突长、上侧壁长、上喙长、下翼长、下喙长和下喙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性别不同群体角质颚上头盖长、上脊突长、上侧壁长、上喙长、下侧壁长、下翼长和下喙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角质颚形态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认为上喙长、下喙宽和下脊突长最适合用来表征舟山群体角质颚的生长,上喙宽和下喙宽最适合用来表征洞头群体角质颚的生长。【结论】利用角质颚对两群体样本分性别建立了判别函数,总判别正确率均高于60%,所划分群体在部分形态指标上差异明显,具有一定可信度。
徐晓萱隋宥珍刘姝含张添刘连为徐开达周永东
关键词:曼氏无针乌贼
三种柔鱼类SSR标记的通用性检测被引量:3
2015年
分析了柔鱼、阿根廷滑柔鱼、茎柔鱼3种柔鱼类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在种间的通用性。结果表明,柔鱼与茎柔鱼多态性SSR标记在阿根廷滑柔鱼中不适用,同样,阿根廷滑柔鱼多态性SSR标记在二者中也不适用。柔鱼3个多态性SSR标记(位点Bo101、Bo106、Bo1018)在茎柔鱼DNA样本中扩增时显示出单态性,而茎柔鱼10个多态性SSR标记在柔鱼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0个SSR位点(DG01、DG04、DG10、DG13、DG19、DG28、DG37、DG38、DG40、DGI8)等位基因数为4~44个,观测杂合度介于0.350~0.950之间,期望杂合度介于0.615~0.972之间。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525~0.959之间,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PIC〉0.5)。经Bonferroni校正后,位点DG01、DG19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柔鱼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3.40、0.631、0.814、0.723,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由此可见,茎柔鱼类多态性SSR标记在柔鱼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隋宥珍刘连为陈新军
关键词:柔鱼阿根廷滑柔鱼茎柔鱼微卫星标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