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朴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我国发生一种鳗鲡病毒性流行病被引量:2
- 1992年
- 近年来,在我国福建省养鳗场,发生一种新的鳗鲡(Anguilla japonica)流行病。虽然此病不像细菌性的爱德华氏病(Edwardsielliasis)那样普遍。但一旦发生此病,全场鳗鲡就毁灭性地死亡。使养鳗者经济蒙受严重损失。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鱼病工作者关注。1991年7月,在福建省“S”养鳗场暴发此病,死亡严重。我们把病鳗(尚未死亡)
- 陈燕燊陈宏韩先朴李伟
- 关键词:病毒病鳗鲡鱼病学
- 鳗鲡肾胚胎瘤被引量:1
- 1991年
- 近几年,作者在少数养鳗场断续发现一些后肾明显膨大的病鳗鲡,引起了注意。1990年4月在某养鳗场清池的一养鳗池中又获得数尾。经组织切片病理检查为肾胚胎瘤。鱼类肿瘤的研究已有一百来年的历史,国外报道较多,已有数百例,其中肾胚胎瘤仅几例,如Helmboldt和Wyand以及Ashley等。国内也曾报道过一些鱼的肿瘤的个别病例,但迄今还未见鱼类肾胚胎瘤的报道。这次发现的鳗鲡肾胚胎瘤发病率较高,个别池达万分之一以上,为鱼类中罕见,记述如下。
- 韩先朴林宜先李伟
- 关键词:鳗鲡胚胎瘤
- 我国淡水养殖乌鳢的类立克次体感染被引量:11
- 2004年
- 2001-2002年,湖北省某养殖场发生一种导致养殖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大规模死亡的突发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为60%-70%,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病鳢腹部膨大,内脏器官出现“粟粒”样结节,肾脏肿大成5-10个乳白色、灰白色“内瘤”状物或溃烂成“豆渣”样.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内含物,内脏器官出现肉芽肿炎症、细胞大范围的变性和死亡;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内包含物为质膜包绕的类立克次体(RLO).RLO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μm,具中心核区,胞质内含较丰富的核糖体,可见横向二分裂的RLO.组织匀浆分离纯化物的负染观察也表明为RLO.结果证实,养殖乌鳢大规模死亡系类立克次体感染引起.
- 郭琼林贾伟章韩先朴蔡桃珍龚小宁孙晓凤
- 关键词:淡水养殖乌鳢病理组织学鱼病鲈形目
-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的研究初报被引量:3
- 1993年
- 鱼类恶性肿瘤的研究报道较多。但象白血病这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群体发生带有传染性的恶性肿瘤更是罕见。这不仅是在鱼病的研究中,就是对恶性肿瘤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同仁研究参考。
- 韩先朴李伟
- 关键词:鳗鲡
- 鳗鲡爱德华氏病的研究被引量:43
- 1989年
- 本文记述了在我国新发现的鳗鲡爱德华氏病的症状和病原菌的特征。病鱼的症状表现为两大类型,以肾脏病变为主的肾脏型和以肝脏病变为主的肝脏型。从病鱼的内脏分离到7株菌,用其中的E86~205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鳗鲡死亡,与自然发病的症状相似,从感染的鳗鲡上又重新分离到菌株E86-203。E86-203与E86-205以及其他菌株的特征也都一致。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直,两端圆形,单个,大小为0.6—0.8×0.8—2.4微米。周鞭毛,运动,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产生硫化氢。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和丙二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精氨酸脱氢酶阴性,赖氨酸脱羧酶阳性。属爱德华氏菌属的细菌。但是鸟氨酸脱羧酶阴性,能迅速利用纤维糖,不同于已报道的三个种(Edwardsiella tarda Ewing and McWhorter 1965,E.hoshinae Grirnont 1980,E.ictaluri Hawke 1981)中任何一个种,因此认为E86-205等菌株为一新种,定名为福建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fujianensis sp.nov.)。
- 韩先朴李伟陈光辉
- 关键词:鳗鲡爱德华氏病爱德华氏菌
- 二龄草鱼肠炎病的研究被引量:22
- 1987年
- 本文从细菌学、血清学、鱼体免疫以及药物治疗等几个方面,阐明了点状产气单胞菌是二龄草鱼肠炎病的病原菌。另外还对这种细菌特性及其致病方式进行了讨论,并对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方法。
- 徐伯亥熊木林韩先朴卢全章葛蕊芳
- 关键词:草鱼肠炎病鱼体气单胞菌细菌学致病
-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3
- 1997年
- 本文报告了我国发生的一种鳗鲡病毒病──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肝、肾、脾脏组织出血、细胞变性,骨质内有大县白细胞浸润,肝、肾、脾脏细胞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明显,肾、脾脏造血组织和外周血细胞出现核染色质边集、奇异形核,大量髓鞘样结构、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等,并可见类似凋亡细胞及调亡小体结构和邻近细胞内吞噬体增多现象。根据骨组织中白细胞浸润及器官和血液中部分细胞结构已出现异型性特征,作者认为,鳗鲡出血性开口病可能有癌变的趋势.
- 郭琼林陈燕燊韩先朴
- 关键词:病理学鳗鲡
- 鳗鲡烂尾病病原菌的研究被引量:6
- 1989年
- 鳗鲡烂尾病是鳗鲡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流行于夏季。在日本报道了由枉状屈桡杆菌引起的鳗鲡烂尾病。本文记述了用TYE培养基从广东潮安养鳗场病鳗中分离到的另外一种引起烂尾病的病原菌,并研究了该病原菌的致病作用,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Aeromonas punctata)。该菌对青霉素、新生素、磺胺噻唑不敏感,而对呋唑唑酮、土霉素、氯霉素、合霉素和金霉素等敏感。
- 卢全章韩先朴
- 关键词:鳗鲡烂尾病病原菌
- 斑点气单胞菌对草鱼的毒力被引量:2
- 1987年
- 斑点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是危害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et val.)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同时也危害鲢、鳙等多种鱼类。但作为一种病原菌对鱼类的毒力有多大,乞今还没有可靠的报道。
- 韩先朴李伟徐伯亥
- 关键词:草鱼毒力害草种鱼气单胞菌病原菌
- 中华鳖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 1997年
- 韩先朴
- 关键词:鳖病中华鳖白斑病疖疮病白底板病